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秋霜
作者: 王秋霜 1 ; 陈栋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关键词: 群体种红茶;香气成分;化学鉴定技术;感官审评
会议名称: 2011中国红茶高峰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学会
页码: 84-90
摘要: 为了研究广东地方茶树群体种红茶挥发性香气物质及其特征,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方法(GC-MS)准确地鉴定了红茶样品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研究鉴定了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烯类、烷烃类等,其中醇类是广东红茶香气中最主要的物质,其次是酯类和醛类.所体现的花香、甜香、果香和清香是广东红茶的香气特征.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壬醛是五种最主要的呈香物质,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香气的37.55、11.90、8.89、5.4和5.21%.英德红茶群体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白毛群体中醛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最多;烯类物质中,单丛和福建群体含量较高.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与与感官审评的结论基本一致.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晏嫦妤,罗军武,赵超艺,陈金华,黄建安. 2006
[2]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王秋霜,曹冰冰,王青,秦丹丹,潘晨东,李波,李红建,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吴华玲. 2022
[3]不同冲泡条件对柑普茶品质的影响. 黄维,胡秀,周巧仪,凌彩金. 2022
[4]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茶类适制性研究. 秦丹丹,陈俊丽,李波,潘晨东,王秋霜,方开星,李红建,倪尔冬,姜晓辉,王青,吴华玲. 2023
[5]不同树龄英红九号红茶的生化成分差异分析. 黎秋华,赖幸菲,向丽敏,陈海强,操君喜,孙伶俐,孙世利. 2018
[6]广东"雪花岩"牌罗坑野生红茶系列产品的感官品质及其生化组分研究. Jiang Xiaohui,姜晓辉,Wu Hualing. 2014
[7]国内外红茶香气研究进展概述. 王秋霜,陈栋. 2011
[8]不同品种荔枝果肉游离氨基酸及香气组分分析.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周昌敏,何兆桓,涂仕华. 2014
[9]神湾菠萝夏季果与秋季果香气成分差异性分析. 刘传和,刘岩,易干军,张桂平,钟云,姜波,骆敏华. 2009
[10]不同成熟度赣南“纽荷尔”脐橙香气成分和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孙莹,陈世珍,朱丽琴,吴国平,陈于陇. 2015
[11]不同类型黄皮果实香气成分和特征香气物质分析. 彭程,常晓晓,陈喆,邱继水,林志雄,陆育生. 2019
[12]不同年份番石榴叶茶理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孔会,廖森泰,邹宇晓,李倩. 2021
[13]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南高丛蓝莓浊汁酶解前后挥发性成分. 关小莺,温靖,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余元善,邹波. 2017
[14]4种兰花精油的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陆楚桥,伍勇,刘靖楸,毛宁,陈存. 2024
[15]果酒成分研究进展. 张春阳,陈洁珍,吴洁芳,蔡长河,王丽敏,付丹文,欧良喜. 2014
[16]岭头单丛茶晒青香气变化研究. 苗爱清,伍锡岳,庞式,刘福益. 2001
[17]冬春季低温期茶园覆盖转光膜的生理生态效应. 刘嘉裕,胡海涛,刘晓瑭,陈震东,梁成额,唐颢. 2023
[18]富含膳食纤维的柚皮粉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王思远,刘学铭,陈智毅,杨春英,林耀盛,唐秋实. 2014
[19]金萱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 苗爱清,凌彩金,庞式,赵超艺,胡海涛,曾文伟. 2007
[20]不同成熟度菠萝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刘传和,刘岩,谢盛良,柯开文,钟云,姜波,周建光,易干军.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植物花青素修饰相关UDP-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作者:王青;倪尔冬;王秋霜;秦丹丹;方开星;李红建;姜晓辉;李波;潘晨东;吴华玲
关键词:植物;花青素;UDP-糖基转移酶;修饰
-
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粤茗2号'
作者:潘晨东;李红建;秦丹丹;姜晓辉;方开星;王秋霜;倪尔冬;王青;李波;吴华玲
关键词:茶树;高香;品种
-
高花青素茶树新品种'丹妃'
作者:王青;倪尔冬;方开星;秦丹丹;潘晨东;王秋霜;李红建;姜晓辉;李波;吴华玲
关键词:茶;花青素;品种
-
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种'粤茗5号'
作者:方开星;秦丹丹;潘晨东;姜晓辉;李波;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吴华玲
关键词:茶;茶氨酸;品种
-
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粤茗4号'
作者:潘晨东;秦丹丹;方开星;姜晓辉;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李波;吴华玲
关键词:茶;高香;品种
-
茶树新品种'粤茗1号'
作者:潘晨东;方开星;秦丹丹;姜晓辉;李波;李红建;王秋霜;倪尔冬;王青;吴华玲
关键词: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品种
-
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茶类适制性研究
作者:秦丹丹;陈俊丽;李波;潘晨东;王秋霜;方开星;李红建;倪尔冬;姜晓辉;王青;吴华玲
关键词:苦茶;苦茶碱;适制性;感官审评;品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