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广东"雪花岩"牌罗坑野生红茶系列产品的感官品质及其生化组分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Jiang Xiaohui

作者: Jiang Xiaohui 1 ; 姜晓辉 2 ; Wu Hualing 3 ;

作者机构: 1.Drinkable 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Tea Research Center)/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Tea Plant Resources Innovation & Utilization,Guangzhou 510640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饮用植物研究所(茶叶研究中心)/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3.Drinkable

关键词: 茶树;种质筛选;感官审评;生化组分

会议名称: 2014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养生大会

主办单位: 国际养生总会;广东省保健协会;广州中医药大学

页码: 182-189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粤北罗坑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特性,更有效地利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支撑创新红茶育种工作,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14个广东"雪花岩"红茶系列产品中的18种氨基酸组分、8种可溶性糖组分、6种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审评对罗坑茶树群体进行红茶种质筛选.结果表明:在14个茶样中,6种儿茶素总量以LX4-1、LX4-2和JG5-1样品最高,分别达118.8 mg/g、88.2 mg/g和106.2 mg/g,其中儿茶素组分又以EGC含量最高,14个样品的EGC含量变幅在15~60 mg/g之间;8种可溶性单双糖总含量以NJW6-2、SK1-2和LX4-2样品最高,分别达64.1 mg/g、40.1 mg/g和41.0 mg/g,其中单个组分又以麦芽糖含量最高,分别达7~18 mg/g;游离氨基酸总量以LX4-1、DBT9-1和FSP7-2样品量最高,分别是42.0 mg/g、41.2 mg/g和42.5mg/g;18种氨基酸含氨基酸组分中又以茶氨酸含量最高,达10.3~23.0 mg/g;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罗坑特异性的种质资源HJY3-1和LX4-1具有浓郁的杏仁香,JG5-1种质具有特殊的苦味和回甘,而NJW6-2种质则甜香型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的罗坑野生种质资源加工的红茶产品,其生化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笔者据此筛选出的HJY3-1、LX4-1、JGS-1、NJW6-2等4份种质资源,加工红茶品质特异,对于选育创新红茶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分类号: S571.102.4

  • 相关文献

[1]罗坑野生红茶感官审评及其生化组分研究. 姜晓辉,吴华玲,陈栋,乔小燕. 2014

[2]13个梅州特色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及主要生化组分研究. 吴华玲,陈栋,李家贤,乔小燕,黄华林,何玉媚,关美玲. 2011

[3]多样性国际稻种四个生长发育时期的耐冷性及其与籼粳性的关系. 杨梯丰,张少红,王晓飞,董景芳,黄章慧,赵均良,刘清,毛兴学,张桂权,刘斌. 2017

[4]华南双季直播稻耐淹成苗率种质筛选及比较分析. 朱满山,付崇允,柳武革,廖亦龙,马晓智,王丰. 2024

[5]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 杨梯丰,张少红,王晓飞,黄章慧,赵均良,张桂权,刘斌. 2012

[6]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晏嫦妤,罗军武,赵超艺,陈金华,黄建安. 2006

[7]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王秋霜,曹冰冰,王青,秦丹丹,潘晨东,李波,李红建,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吴华玲. 2022

[8]不同冲泡条件对柑普茶品质的影响. 黄维,胡秀,周巧仪,凌彩金. 2022

[9]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茶类适制性研究. 秦丹丹,陈俊丽,李波,潘晨东,王秋霜,方开星,李红建,倪尔冬,姜晓辉,王青,吴华玲. 2023

[10]不同树龄英红九号红茶的生化成分差异分析. 黎秋华,赖幸菲,向丽敏,陈海强,操君喜,孙伶俐,孙世利. 2018

[11]广东地方茶树群体种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 2011

[12]高氨基酸和高茶氨酸茶树资源筛选. 方开星,姜晓辉,秦丹丹,李红建,黄华林,潘晨东,李波,吴华玲. 2019

[13]茶树种质异地保存及繁育实用技术. 方开星,李波,吴华玲. 2021

[14]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 赖幸菲,赖兆祥,操君喜,陈海强,吴华玲,周波,黎秋华,孙世利. 2020

[15]基于EST-SSR的广东与广西茶树资源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比较分析. 乔小燕,乔婷婷,周炎花,金基强,马春雷,姚明哲,陈亮. 2011

[16]茶蚜在不同茶树上空间格局及瓢虫数量差异. 黎健龙,黎秀娣,陈旭飞,唐颢,周波,唐劲驰. 2011

[17]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茶树品种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唐劲驰,黎健龙,唐颢,曾浩. 2014

[18]茶树全光照自动喷雾育苗试验报告. 李家贤,何玉媚. 2000

[19]茶树AFLP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黄建安,李家贤,黄意欢,罗军武,龚志华,刘仲华. 2005

[20]SRAP标记体系优化及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沈程文,黄意欢,黄建安,罗军武,赵超艺.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