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亚麻抗白粉病AFLP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育种;白粉病;抗白粉病;分子;辅助育种;标记;亚麻;研究;分子标记;育种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1、任务来源: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合同编号:2006RFXYN042。 2、应用领域:农业。 3、性能指标: 项目合同考核指标: (1)进一步明确白粉病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 (2)利用RAPD或AFLP标记亚麻抗白粉病基因。 (3)发表研究论文1篇。 (4)鉴定亚麻抗白粉病材料3份。 (5)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项目实际完成合同指标: (1)明确了亚麻白粉病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 (2)获得了与亚麻抗白粉病基因共分离的RAPD标记。 (3)发表了相关论文2篇。 (4)鉴定出了亚麻抗白粉病材料5份。 (5)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名(黑龙江大学2008年硕士毕业生赵云)。 (6)“亚麻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648396。 4、成果的创新性: (1)发现了亚麻抗白粉病基因共分离的RAPD分子标记。 (2)建立利用分子标记进行亚麻抗病育种的技术体系。 (3)创制了亚麻抗白粉病材料。 5、作用意义: 亚麻白粉病一直是严重影响亚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病育种是解决病害的主要途径,对亚麻主要病害的白粉病进行抗性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辅助传统育种工作,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6、应用前景: 我亚麻产业将发展成为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稳定的出口创汇产业。预计近几年来全国亚麻播种面积可以达到15万公顷,纤维亚麻种植的农业产值可达到10.8亿元,亚麻原料初加工业的纯收入可达2.7亿元。每年需要良种1500万公斤。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亚麻厂对抗病高纤优质品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利用生物技术辅助育种手段尽快培育出亚麻抗病新品种,提高我省亚麻的科研水平,发展亚麻产业,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

  • 相关文献

[1]亚麻白粉病研究进展. 赵德宝,谢冬微,杨学,路颖,姚玉波,陈晶. 2016

[2]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陈思,李柱刚,吴广文,金慧,谢冬微,袁红梅,赵德宝,杨学. 2018

[3]亚麻抗白粉病基因SAGE分析. 陈思,杨秀坤,王珣,李柱刚,杨帆,吴广文,刘岩,金慧,周春薇,杨学. 2019

[4]亚麻抗白粉病RAPD标记的引物筛选与反应体系的建立. 刘丽艳,杨学,关凤芝,李柱刚,吴广文,王珣,路颖,张利国,刘琦,陈浩,张俐俐,王秀军,刘昭军,李铁. 2009

[5]亚麻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多态性标记筛选. 吴建忠,黄文功,赵东升,康庆华,刘岩,赵茜. 2011

[6]关于波兰亚麻的考察报告. 吴广文. 2008

[7]建国以来黑龙江省春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检测及其组成分析. 刘文林,张宏纪,孙岩,刘东军,杨淑萍,张睿,孟庆林. 2019

[8]俄罗斯春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检测及其组成分析. 刘文林,张宏纪,孙岩,唐婧泉,杨淑萍,李禹尧,尚佳薇,刘英. 2024

[9]浅析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郭震华. 2013

[10]绵羊育种现状及分子技术在绵羊品种选育上的应用分析. 陈国旺,刘珈羽,南景东,张建胜,刘文,沈思思,张备,张国华,郝彩虹,海龙,黄新育,郭立宏,佟桂芝. 2022

[11]作物中QTL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薛永国,刘丽君,高明杰,杨哲. 2007

[12]我国东北部寒冷地区李育种研究的建议. 李锋,张艳波,孙伟. 2014

[13]我国高油大豆的研究进展. 周春薇. 2022

[14]转基因抗白粉病小麦植株的选育研究初报. 李忠杰. 2000

[15]黑穗醋栗新品种黑丰选育推广. 齐凤莲,周文志,刘凤芝,宋钟伍,滕树明. 2003

[16]不同探针大小、标记物及反应底物对马铃薯类病毒杂交检测的影响. 吕典秋,刘尚武,邱彩玲,李勇,宿飞飞,王绍鹏,吕文河. 2011

[17]SRAP标记技术在种子纯度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许春梅,柳景兰,张作标. 2015

[18]整体透明技术的改进及亚麻多胚的观察. KANG QiNG-hua,康庆华,XU Han,徐涵. 2011

[19]我国亚麻分子育种. 康庆华,关凤芝,王玉富,路颖,李建英. 2005

[20]利用分子辅助技术建立亚麻核心种质库研究. 关凤芝.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