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90~100日龄慢速型黄羽肉鸡常规能量和糠麸类饲料原料代谢能评定
《饲料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为慢速型黄羽肉鸡日粮配制提供数据参考并完善我国黄羽肉鸡饲料原料基础数据库,选用90日龄清远麻鸡168只,按体重随机均分成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试验预饲3 d,全收粪3 d.7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30%玉米日粮、30%大麦日粮、30%小麦日粮、30%高粱日粮、25%麦麸日粮、30%米糠日粮.采用全收粪和套算法测定总能(GE)代谢率、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代谢能(AMEn).结果表明:玉米、大麦、小麦、高粱、麦麸和米糠的总能代谢率分别为83.0%、82.5%、83.3%、83.9%、39.5%、65.9%,AME分别为13.56、12.98、13.10、13.61、6.99、11.92 MJ/kg,AMEn分别为13.41、12.61、12.93、13.41、6.54、11.52 MJ/kg.


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初体重约为1.38 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5组对虾投喂缩合单宁添加量分别为0(CT0组,作为对照组)、0.5(CT 0.5组)、1.0(CT1组)、2.0(CT2组)、4.0 g/kg DM(CT4组)的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缩合单宁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线性增加的趋势(0.05
0.05).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CT0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2.0 g/kg DM缩合单宁显著增加了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CT4组凡纳滨对虾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CT0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缩合单宁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但不影响体成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和血清生化指标.以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缩合单宁的最适添加量为1.94 g/kg DM.


维生素D3对黄羽肉种鸡生殖性状及其后代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胫骨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D3对黄羽肉种鸡生殖性状及其后代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胫骨性状和肉品质的作用.选用720只岭南黄羽肉种母鸡(快大型,46周龄),根据体重和产蛋率一致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800、1600、2400、3200和4000 IU/kg维生素D3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8周.雏鸡出生后,根据体重一致原则每组选取120只后代肉鸡开展饲养试验,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后代肉鸡饲喂添加1000 IU/kg维生素D3的饲粮,试验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种鸡的输卵管长度、输卵管和卵巢基质相对重量(P<0.05),且分别呈二次、线性和二次以及线性变化(P<0.05).2)种鸡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显著影响后代肉鸡1~21日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且均呈二次变化(P<0.05);但对后代肉鸡22~42日龄和43~63日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种鸡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对后代肉鸡21和63日龄腿肌和胸肌相对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3)种鸡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显著影响后代肉鸡1日龄肝脏、脾脏相对重量以及21日龄胸腺相对重量(P<0.05),且均呈二次变化(P<0.05).4)种鸡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显著影响后代肉鸡1日龄胫骨长度和围度(P<0.05),且分别呈二次和线性变化(P<0.05);显著影响21日龄胫骨重量、长度、围度和粗灰分含量(P<0.05),且均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但对63日龄胫骨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5)种鸡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显著影响后代肉鸡63日龄宰后24 h胸肌肉色亮度(L?)和黄度(b?)值以及pH(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种鸡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种鸡生殖性状以及后代肉鸡的生长性能(生长初期)、免疫器官发育、胫骨性状和肉品质.综合试验观测与回归分析,种鸡饲粮添加1600~2000 IU/kg维生素D3即可获得较优的后代肉鸡生长性能,但若要获得黄羽肉种鸡最优生殖性状,饲粮维生素D3添加水平需为2600~3800 IU/kg.
关键词: 维生素D3;黄羽肉种鸡;生殖性状;后代肉鸡;生长性能


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特定条件下生物体内所有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质谱和核磁共振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推进了代谢组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中质谱技术因其能同时检测出数千个生物流体、细胞和组织中的代谢物,且所需前处理步骤简单,已发展为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开发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方法也因此成为过去10年代谢组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对基于GC-MS和LC-MS的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代谢组学数据统计分析、代谢途径富集分析,以及未知代谢物鉴定4个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详细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策略和分析软件;并重点综述了包括基于数据库、分子网络算法、人工智能算法等未知代谢物鉴定的前沿方法,最后展望了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已知生化反应和分子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再整合代谢物合成的遗传位点等信息,有望进一步提高代谢物的鉴定数量和准确度.全面综述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将为开发新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和挖掘代谢组学数据的生物学意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 代谢组 质谱 数据预处理 数据库 代谢物鉴定 分子网络算法


5种食品原料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粉、魔芋精粉、抗性糊精、玉米淀粉以及左旋肉碱这5种食品原料据报道都有减肥功能,但它们对肠道微生物和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与肠道菌群相关的减肥机制的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肥胖大鼠肠道内容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益生菌属Ruminococcus_2、Coprococcus_2和Ruminiclostridium_5分别在玉米淀粉、香蕉粉和抗性糊精组中富集.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典型关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与糖脂代谢相关的生化参数密切相关.以可溶性膳食纤维为主的原料(魔芋粉和抗性糊精)和以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为主的原料(香蕉粉和玉米淀粉)对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能力贡献度相当,均优于左旋肉碱.5种原料增殖肠道益生菌、抑制有害菌的效果依次为抗性糊精>香蕉粉>玉米淀粉>魔芋精粉,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的能力依次为香蕉粉>抗性糊精>玉米淀粉>魔芋精粉,而左旋肉碱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几乎没有什么影响.CCA结果显示,糖脂代谢生化指标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关程度为空腹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甘油三酯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Ruminococcus 2与丁酸含量呈正相关,Escherichia.Shigella与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


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EM-9根际定植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EM-9在作物根际的定植规律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然转化法对SEM-9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该菌株在作物根际土壤、根表面及根系内组织的定植情况;并以土传病害土壤为试验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初步分析SEM-9菌株处理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株SEM-9-pGFP22.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SEM-9-pGFP22重组菌株可以在根际土壤和根表面定植,但是无法在根内组织或细胞内定植.SEM-9菌液处理显著降低了黄瓜土传病害的发病率,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微生物的多样性.[结论]成功建立了SEM-9菌株的GFP标记方法,明确了该菌株的根际定植规律及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开发替代型微生物肥料奠定了基础.


引诱剂和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的防控效果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引诱剂和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的防治效果,为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古茶区天牛的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引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ZM-80型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利用天牛诱捕器研究F-8、APF-Ⅰ(普通型、持久型、加强型)、蜜糖水、CY-1和CY-2引诱剂对天牛的诱捕效果;采用田间释放法评价川硬皮肿腿蜂不同释放量和释放时间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并进行川硬皮肿腿蜂区域化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高度2 m(高于树冠)诱捕到的天牛总数为13.25头/诱捕器,而悬挂高度1 m(树冠以下)诱捕到的天牛总数仅为2.15头/诱捕器,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APF-Ⅰ加强型和CY-1引诱剂对多种天牛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总数分别为19.40和18.35头/诱捕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9和10月分别释放30000头/ha川硬皮肿腿蜂1次的效果最好,放蜂30和60 d后的防效分别为63.62%和68.72%.川硬皮肿腿蜂区域化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其平均防效为55.03%.[结论]利用APF-Ⅰ加强型或CY-1引诱剂,配合ZM-80型天牛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树冠,对天牛的诱捕效果较好;9和10月分别按照30000头/ha各释放川硬皮肿腿蜂1次,能有效控制潮州凤凰山区单丛古茶园天牛危害.
关键词: 单丛古茶树 引诱剂 川硬皮肿腿蜂 天牛 绿色防控技术


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为潮州凤凰单丛茶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区选取5块样地(大庵村古茶园、大庵村新茶园、山外山新茶园、竹留村新茶园和深垭村新茶园),采用调查田间区块天牛排粪的方法研究天牛幼虫发生动态,根据种群聚集度指标法计算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法调查天牛成虫种群动态,通过室内观察的方法对天牛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天牛幼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天牛幼虫在3个样地均有发生,高峰期为8—11月,其中大庵村古茶园有虫株率明显高于大庵村新茶园和山外山新茶园,并具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2020年8月中旬—9月中旬和2020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有虫株率分别为12.7%和12.6%;有虫株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庵村新茶园(海拔1100 m)和山外山新茶园(海拔1200 m)9月有虫株率分别为9.3%和8.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天牛幼虫在各样地均为聚集分布.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庵村古茶园诱捕到的茶树天牛成虫为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其羽化期于5月中旬—下旬开始,而后诱捕数量逐渐增加,7月中旬—下旬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为11.67±2.62头,形成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高峰期雄雌比率为1:1.92;7月下旬—8月上旬结束羽化,诱捕数量逐渐下降.室内观察发现,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雄虫有假交配现象.雌虫多数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是茶叶上产卵量的5.42倍;雌虫可多次产卵,交配后第5 d产卵数量最多,达9.00±5.10粒/雌,随后产卵量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少.[结论]危害潮州单丛茶园的茶树天牛幼虫高峰期在8—11月,田间呈聚集分布;四脊茶天牛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下旬,雌虫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根据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在天牛发生高峰期前进行有效的物理、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减少虫口基数,以达到更高、更生态友好的防效.
关键词: 单丛茶树 四脊茶天牛 空间分布 种群动态 交配和产卵行为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8周龄慢速型黄羽肉鸡母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8周龄慢速型黄羽肉鸡母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慢速型黄羽肉鸡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3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设定2个代谢能和3个粗蛋白质水平。其中,1~4周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3和12.54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19%和20%;5~8周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54和13.39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17%和18%。分别选取1和29日龄慢速型岭南黄羽肉鸡母鸡进行2个试验,每个试验的饲养周期为28 d。试验1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母雏1 800羽,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鸡;试验2选取29日龄母鸡1 440羽,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羽鸡。试验期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和5~8周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和5~8周龄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其中,1~4周龄阶段,12.54 MJ/kg代谢能和20%粗蛋白质饲粮组料重比最低;5~8周龄阶段,13.39 MJ/kg代谢能和18%粗蛋白质饲粮组料重比最低。2)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和5~8周龄肉鸡腹脂率(P<0.05),且腹脂率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1~4周龄肉鸡全净膛率有升高的趋势(P=0.055),其中20%粗蛋白质组全净膛率最高(57.97%);5~8周龄阶段,17%粗蛋白质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16%粗蛋白质组(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4周龄肉鸡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尿酸(UA)含量(P<0.05),且12.13 MJ/kg代谢能组显著高于12.54 MJ/kg代谢能组(P <0.05),但对8周龄血浆TP、ALB和UA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 <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4周龄肉鸡血浆TP和ALB含量(P<0.05),19%粗蛋白质组血浆TP和ALB含量显著低于20%粗蛋白质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等结果,推荐1~4周龄慢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2.13 MJ/kg和20%,饲粮蛋能比为16.49 g/MJ;5~8周龄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2.54 MJ/kg和17%,饲粮蛋能比为13.56 g/MJ。
关键词: 慢速型黄羽肉鸡 代谢能 粗蛋白质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血浆生化指标


甜叶菊废渣在畜禽饲料中的综合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甜叶菊是一类新型低能甜味剂-甜菊糖苷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甜叶菊的大量种植及甜菊糖苷提取,提取后的甜叶菊废渣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甜叶菊废渣不仅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还富含有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及黄酮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合理的处理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甜叶菊废渣可作为新型饲料原料或饲料添加剂,直接添加或经发酵、提取后添加于畜禽饲料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甜叶菊废渣在畜禽饲料中的综合应用,并探讨甜叶菊废渣的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为甜叶菊废渣在畜禽饲料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