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扁桃-冬小麦间作系统树冠截光程度对小麦产量和灌浆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果粮间作模式下树冠遮阴对间作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重度遮阴和轻度遮阴2个处理,以单作小麦为对照,对间作区域光合有效辐射(PAR)、小麦产量及灌浆期叶片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响应曲线、荧光动力学参数、群体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区域遮阴程度受树冠结构和间作区域距树体距离共同影响,主干分层形扁桃(重度遮阴)近冠和远冠间作区域小麦灌浆期PAR日均值为自然光强的18.61%和25.90%,小冠圆头形扁桃(轻度遮阴)对应值为56.00%和64.53%。与扁桃间作导致小麦旗叶Chla+b含量和Chla/b比值降低; PAR日均值≤56.00%自然光时,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PAR日均值≤25.90%自然光时,旗叶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合效率(ΦSP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及群体光合速率日均值均显著降低; PAR日均值≥64.53%自然光时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补偿现象。综上,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光合能力及产量与遮阴程度密切相关,重度遮阴导致小麦单叶和群体光合能力及产量显著降低;轻度遮阴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能力无显著变化,群体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补偿现象,对产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扁桃-冬小麦间作 树形 遮阴强度 间作区域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除草剂减施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除草剂添加助剂减量施用对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为麦田除草剂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的杂草株数、鲜质量,评价除草剂减施对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药后45 d,6%双氟·唑草酮OD减施30.00%及其减施30.00%+助剂’激健、20%双氟·氟氯酯WG减施30.00%及其减施30.00%+助剂激健、10%苯磺隆WP减施30.00%及其减施30.00%+助剂激健对核桃-小麦间作麦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2.33%~97.97%和98.78%~99.57%,且对小麦安全,无药害。【结论】6%双氟·唑草酮OD、20%双氟·氟氯酯WG和10%苯磺隆WP减施30.00%可有效防核桃-小麦间作麦田播娘蒿、灰绿藜等阔叶杂草,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关键词: 核桃-小麦间作 冬麦田 阔叶杂草 除草剂减施 药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卧式青核桃脱皮机关键部件优化与试验
《食品与机械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卧式青核桃脱皮机整机及关键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选择不同结构类型的板刷、刀片以及不同的刀片排列方式进行脱皮试验。确定卧式青核桃脱皮机的关键部件为:c型板刷、f型刀片及h型刀片排列方式其运行参数为:主轴转速25~35r/min,喂入量1 000~3 000kg/h。当喂入量为2 000 kg/h,主轴转速为30r/min,脱皮间隙为35mm,脱皮角度为2°时,新新2青核桃脱净率为92.12%,破损果率为4.28%,温185青核桃脱净率为90.32%,破损果率为6.17%,扎343青核桃脱净率为94.69%,破损果率为4.7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在黄瓜上应用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和抗病性的影响,为植物免疫诱导剂在黄瓜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5种植物免疫诱导剂对黄瓜光合生理变化、抗病性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黄瓜植株花期提前,产量相比对照提高3.5倍;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提高黄瓜植株光合性能,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达99.07%;蛋白免疫制剂提高了POD和CAT活性,是CK值的1.8和2.5倍,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0.68%。【结论】植物免疫诱抗蛋白和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可显著促进黄瓜增产且可提高黄瓜植株对白粉病抗病性,适宜在黄瓜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植物免疫诱导剂 黄瓜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杏子干燥工艺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提高杏子干制品质与优化干燥工艺,为杏子干燥工艺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杏子干制品内酸糖比含量和色泽为评判指标,分别进行不同干燥温度、风速和切分方式条件下单因素干燥试验,分析杏子干燥参数适宜范围,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分析响应面优化,确定杏子最优干燥工艺。【结果】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杏子内糖酸比含量逐渐增加,杏子色泽逐渐变差;随着干燥风速的升高,杏子内糖酸比含量也逐渐增加,但杏子色泽差异不大;与整杏、去核杏相比,切分去核杏内糖酸比含量最高,杏子色泽最好。【结论】杏子最优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0℃、风速4 m/s,采用切分去核杏的方式,平均综合得分为95.012,与模型预测结果接近,优化结果可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抗后酸化的乳酸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酸奶在运输及储藏期间的后酸化,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和新霉素诱变筛选,通过致死率曲线与阳性筛选率曲线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ARTP处理30 s,新霉素筛选质量浓度为300 mg/mL,该条件下共获得7株生长特性良好,具有较低H+-ATP酶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突变株。通过全脂牛乳发酵,突变菌株BJT-7在20 d储藏期间酸度维持在70°T以下,遗传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ARTP是一种高效诱变方法,结合新霉素筛选可得到抗后酸化能力强的乳酸菌株。
关键词: 抗后酸化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副干酪乳杆菌 新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生固体牛粪垫料中细菌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估牛粪垫料再生系统(Bedding Recovery Unit,BRU)处理的再生固体牛粪垫料(Recycled Ma-nure Solids,RMS)的安全性,为养殖场安全合理应用RMS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可培养法对BRU系统处理前、处理后及堆存30 d的RMS样品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样品中致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牛粪经BRU系统好氧发酵16~18 h后,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下降,且都下降了一个数量级;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RMS在堆放30 d后,物料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下降;而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量又呈现出了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在3种样品中均未检测到无乳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仅在未经BRU系统处理的样本中检测到条件致病菌4个属:气球菌属(丰度为1.40% ±0.8%)、费克蓝姆氏菌属(20.73% ±3.97%)、厌氧梭菌属(7.20% ±2.35%)和肉杆菌属(0.27% ±0.15%).经BRU系统处理后样品中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表现在细菌OTU数量上减少了57.73%,细菌丰富度指数(ACE指数)降低了57.47%,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降低了81.63%.而RMS经过堆存30 d后,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了21.76%.经BRU系统处理显著的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并且其群落组成在堆存30 d后出现显著增加(P<0.01).[结论]牛粪经BRU系统处理16~18 h后能够显著降低RMS中细菌多样性,改变群落组成,但其对除大肠杆菌外其他致病菌的杀灭作用有限,可通过延长堆放时间来降低其使用风险.
关键词: 牛粪垫料再生系统;再生固体牛粪垫料;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打(封)顶方式对南疆棉花株型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滴灌条件下,不同打(封)顶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差别,探讨随水滴施化学封顶的可行性。以‘新陆早67’为材料,在新疆库尔勒和什力克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叶面喷施缩节胺、人工打顶、随水滴施缩节胺+调环酸钙+胺鲜酯。结果表明,人工打顶的株高最低,较叶面喷施和随水滴施处理分别降低3.64%、11.20%,外围铃比例最高达21.87%。叶面喷施缩节胺可塑造较好的株型结构,株宽较人工打顶和随水滴施处理降低8.82%、3.62%;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较人工打顶和随水滴施处理增加9.89%、21.95%;促进棉花源器官的物质输出,蕾铃占比最高达52.27%。随水滴施化学封顶可以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并合理分配棉铃的时空分布,其伏桃比例最高达79.17%,内围铃比例较人工打顶显著增加18.87%;干物质积累得到提高,其蕾铃干质量的积累量最高达32.99 g。综上所述,化学封顶能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打顶,叶面喷施缩节胺处理能塑造紧凑的株型,促进光合产物由源器官向库器官的运移,有利于蕾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随水滴施化学封顶能够有效的协调棉花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同时能通过促进棉花后期发育建立较大的群体,有增产潜力,通过随水滴施进行化学封顶切实可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保无人机喷雾对枣树主要害虫防治效果评价
《环境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对枣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在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后,调查了对截形叶螨、枣瘿蚊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在供试飞行条件下,药后5 d 25%环氧虫啶(用药量为300 g/hm2)、70%吡虫啉(用药量为150 g/hm2)对枣瘿蚊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87.73%和89.74%,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均与22%噻虫·高氯氟(用药量为375 g/hm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药后13 d 30%乙唑螨腈(用药量为262.5 g/hm2)和45%螺虫·乙螨唑(用药量为105 g/hm2)对不同方位枣树截形叶螨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8.64%和93.95%,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1.8%阿维菌素+20%双甲脒(用药量为345 g/hm2+525 g/hm2)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雾滴覆盖密度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生产中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5%环氧虫啶、70%吡虫啉、30%乙唑螨腈、45%螺虫·乙螨唑对枣园枣瘿蚊和截形叶螨能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后代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采用联苯肼酯、三唑锡和哒螨灵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致死中浓度处理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测定其后代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寿命、雌性比例及繁殖力,构建亚致死条件下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并模拟其种群增长模型,分析不同杀螨剂亚致死效应对捕食螨后代的影响.结果 表明,联苯肼酯处理能显著缩短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未成熟期(4.81 d),显著延长双尾新小绥螨后代雌成螨的寿命(45.43 d),且对存活率、产卵前期、雌性比例和净增殖率无显著影响.三唑锡处理降低了双尾新小绥螨后代雌性比例(0.37)并显著降低了其后代净增殖率(15.91),对未成熟期、产卵前期和雌雄成螨寿命均无显著影响.哒螨灵处理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未成熟期、存活率、雌成螨寿命、产卵前期、和雌性比例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仅显著延长了雌雄成螨寿命(51.22 d和44.23 d).经所建Timing种群模型模拟,3种杀螨剂处理后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种群均可以继续增殖,经过60 d无限制增殖后,联苯肼脂处理的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种群数量是对照的1.62倍,达4976头;哒螨灵处理(2101头)和三唑锡处理(983头)的种群数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1.43%和67.92%.表明联苯肼脂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影响较小,是较为安全的杀螨剂.
关键词: 双尾新小绥螨;杀螨剂;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后代;种群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