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499条记录
低温条件下不同时期1-MCP处理对金冠苹果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冠苹果采后在低温条件下分别放置0、6、12、18、24 d后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进行保鲜处理,研究采后不同时期1-MCP处理对冷藏期间金冠苹果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显著抑制了果实的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并有效提高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更好地保持了果实品质。1-MCP的作用效果随着1-MCP处理时期的延迟而下降,采后12 d之内处理的效果较好。因此,金冠苹果采后应尽快用1-MCP进行处理,以低温条件下放置不超过12 d为宜。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金冠苹果 处理时期 生理 品质 冷藏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土壤线虫及微生物对枣树与绿豆间作种植方式的响应

西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新疆枣树与绿豆间作对枣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评价枣园间作绿豆的合理性。对新疆和田枣园枣树单作及间作条件下的枣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营养结构及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枣树单作相比,枣园行间间作绿豆,枣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发生改变,浅层及深层土壤食细菌线虫比例增高18.93%和21.45%,植物寄生线虫比例降低62.56%和61.62%;枣豆间作枣树根际浅层、深层土壤细菌数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51.51%、41.13%,真菌数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50.11%和37.53%,使得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土壤浅层、深层pH降低至7.92和7.93,浅层、深层含水量上升至7.57%和5.80%。枣树间作绿豆有益于枣树根际土壤健康。

关键词: 枣树 绿豆 间作 线虫群落组成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麦秸腐熟物为主体的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以麦秸腐熟物为主体的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理想的新型番茄育苗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10(麦秸腐熟物∶蛭石∶草炭=6∶2∶2)的番茄茎粗、株高、冠幅、叶片数、鲜质量、干质量、根长和壮苗指数均明显高于2个对照,因此认为,处理10有利于番茄出苗,能促进幼苗生长,可以作为番茄育苗的理想基质。

关键词: 麦秸腐熟物 番茄 生长 壮苗指数 幼苗 培养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调理剂对日光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日光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与对照相比,施用2次调理剂后土壤容重降低6.36%,土壤总孔隙度增加4.97%,田间持水量增加6.75%,渗透系数提高46.28%;调理剂还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肥能力;调理剂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对番茄品质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调理剂与秸秆配合施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理剂对设施土壤物理性状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土壤物理性状和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与对照相比,施用2次调理剂后土壤容重降低3.39%,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72%;调理剂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油麦菜和黄瓜分别比对照增产3.36%、2.27%,V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4.51%、5.41%,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2.30%、4.33%;调理剂与秸秆配合施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别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构建标准曲线,建立灵敏、可靠的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鉴别方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可有效地进行肉制品中羊肉成分的鉴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达16pg/μL;标准曲线扩增效率达98.561%,R2=1,符合《实时荧光定量国际化标准-MIQE指南》要求;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结果与国标GB/T 20190-2006方法结果符合率达100%,且不需电泳、酶切和测序等步骤。通过对市售肉制品样本的鉴别验证了方法的实用价值,为肉制品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方法 羊源性成分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H1N1猪流感病毒血凝作用和mRNA转录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流感病毒血凝抑制作用及对mRNA转录的影响,以猪流感病毒A/tianjin/1/TJ2(H1N1)感染MDCK细胞为模型,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及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探索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流感病毒血凝抑制作用及其对mRNA转录影响。结果显示,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在浓度超过1.25 mg/m L时,能对猪流感病毒血凝产生抑制作用,且在5 mg/m L时对猪流感病毒mRNA转录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具有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复制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流感病毒HA靶点及影响mRNA转录有关。

关键词: 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 H1N1 血凝作用 mRNA转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手指”在天津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金手指"(Gold Finger)为葡萄属欧美杂交种,由日本原田富一氏1982年杂交育成。1993年日本农林水产省登记注册,登录号为3406号,以果实的色泽和形状命名为"金手指"。是日本"五指"("美人指"、"少女指"、"婴儿指"、"长指"、"金手指")中唯一欧美杂交种。2012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葡萄研究中心对该品种进行了引种区试,现将"金手指"葡萄在天津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玫瑰香葡萄贮藏期快速判别

食品与机械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玫瑰香葡萄贮藏期快速、无损判别方法。采用电子鼻PEN3系统分别对10,0℃贮藏不同时间的玫瑰香葡萄进行检测,分析传感器载荷贡献率,应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对贮藏期进行区分,建立贮藏期判别模型,比较马氏距离法、欧氏距离法、相关性法、判别函数分析法对未知样品贮藏时间的判别效果,同时测定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硬度等指标,考察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电子鼻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可将不同贮藏期样品有效区分,应用判别函数分析对未知样品的判别正确率达95%。因此,利用电子鼻判别玫瑰香葡萄的贮藏期方法可行。

关键词: 电子鼻 葡萄 贮藏期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葡萄采后灰霉病菌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葡萄采后灰霉病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悬滴法以及活体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葡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率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温度下不同方式接种灰霉病菌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葡萄采后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菌丝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25±1)℃适宜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4h后孢子萌发率迅速增高;(10±1)℃菌丝生长较慢,孢子萌发率缓慢增长,6h萌发率仅为9.05%;(0±1)℃菌丝生长极慢,孢子萌发率也最低,6h孢子萌发率仅为3.48%。菌丝生长率和2h以后的孢子萌发率在各温度条件下的均为差异极显著(P<0.01)。在有伤、无伤、不接种3种接种方式条件下,有伤接种方式下灰霉病菌极易(P<0.01)造成对葡萄的损害,病情发展快,并随温度升高病斑直径也随之增大;无伤和不接种较有伤接种病情发展较慢,它们的发病率遵循相同规律,无伤接种较不接种的发病率高,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葡萄 温度 灰霉病菌 孢子萌发率 菌丝生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