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499条记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LAMP-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HEC O157∶H7)的rfb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横向流动试纸条(LAMP-LFD)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大肠杆菌O8∶K88和O141∶K99、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12种细菌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纯培养的EHEC O157∶H7的检测下限为13CFU/mL,污染食品中EHEC O157∶H7的检测下限为18CFU/mL。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肉眼直接判定结果,1h内完成检测,在食品卫生检验和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环介导等温扩增-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 rfbE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磁性纳米微球增强信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系统检测水中莠去津残留

农药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磁性纳米微球(MNP,表面修饰羧基的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技术结合,以莠去津单克隆抗体(AT-m Ab)与磁性纳米微球的偶联物(AT-m AbM NP)作为传感识别元件,初步建立了一种用于饮用水中除草剂莠去津残留检测的SPR信号增强免疫传感方法。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该方法对自来水中莠去津的检出限为0.89 ng/m L(S/N=3),检测范围为8.62~7.18×10~3ng/m L,检测时间小于20 min;在10~1 000 ng/m L添加水平内,莠去津的平均回收率为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7.3%。磁性纳米微球的加入有效增强了SPR传感器的响应信号强度,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水中莠去津残留的检测方法,可为相应的现场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

关键词: 磁性纳米微球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间接竞争免疫 莠去津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马奶葡萄表皮色泽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马奶葡萄果实表皮色泽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数学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以明度L*和色度坐标a*、b*为评价指标,讨论应用不同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不同有效波长区间建立定标模型的效果,并用最优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以验证模型精度。结果显示,在全光谱范围内,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二阶导数、去散射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的L*值模型效果最好,其交互验证误差SECV、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4591、0.9476;a*、b*值模型宜采用一阶导数结合加权多元离散校正处理,SECV分别为0.1239、0.4496,R2CV为0.9508、0.8648。实验证明,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马奶葡萄果实表皮色泽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L*、a*模型稳健,b*模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马奶葡萄 表面色泽 无损检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新品种“领秀一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青花菜"领秀一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08为不育源,与经过多代自交纯化性状优良的自交系LD-166多代回交转育育成的不育性稳定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R-166为母本,以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性状优良的青花菜DH系LD-21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品种。"领秀一号"为早熟品种,定植后55~65d左右采收,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5cm,开展度65cm。叶片宽椭圆,叶面微皱,边缘光滑,叶色墨绿,蜡粉多,抗黑腐病、霜霉病;顶花球主用,花球高圆,蘑菇状,蕾色墨绿、细小均匀、花蕾遇冷不变紫,无夹叶,不空心;单球重450g左右。适宜于北方露地及保护地栽培,"领秀一号"提倡穴盘育苗,春季苗龄一般35d左右,夏季苗龄一般25d左右,栽培最佳密度为2 800株/667m2,在整个生育期要保证肥水充足,及时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并及时采收销售或遇冷保鲜储藏。

关键词: 青花菜 “领秀一号” 细胞质雄性不育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品种津粉207、津-1、津-2、津-3为材料,对番茄脐腐病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病果中钾含量高于好果;好果的钙含量高于病果,说明果实中钙离子浓度与脐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不发生脐腐病的津粉207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比例比其他3个番茄品种低,说明脐腐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有关,还与钙离子转移到果实中的效率有关。

关键词: 番茄 果实 脐腐病 钙离子 钾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园绿盲蝽对4种植物的趋性研究

中国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对葡萄园绿盲蝽有诱集作用的植物,分析这些植物能否降低葡萄上绿盲蝽的虫口数量,我们选取了香菜、韭菜、小茴香和猫薄荷4种植物,将它们种植在葡萄园行间,并对葡萄树和这4种植物上绿盲蝽的种群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葡萄园绿盲蝽对猫薄荷具有明显的趋性,单位面积日最高虫量为44.0头;香菜次之,单位面积日最高虫量为30.0头。

关键词: 葡萄 绿盲蝽 趋性 猫薄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完全覆盖花椰菜甲拌磷和甲维盐农药残留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完全覆盖花椰菜品种与不覆盖花椰菜品种农药残留量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完全覆盖花球的花椰菜雄性不育新品种津品70为研究对象,以不覆盖花球花椰菜品种雪宝和去除内叶的津品70为对照,通过喷洒高毒农药甲拌磷和高效生物农药甲维盐,调查不同类型花椰菜花球上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雪宝相比,同一检测时期(喷药第3~5天)全覆盖津品70甲拌磷和甲维盐的残留量分别降低76.47%~87.65%和67.86%~80.82%;与去除内叶的津品70相比,全覆盖津品70甲拌磷和甲维盐的残留量分别降低69.23%~81.82%和57.14%~79.84%。说明完全覆盖花椰菜品种的内叶可以很好地阻隔药剂污染,提高菜品的食用安全性。

关键词: 完全覆盖花椰菜 津品70 甲拌磷 甲维盐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基因组ISSR分子指纹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危害黄瓜、番茄、橡胶等作物的重要病原真菌。研究不同地区、相同或不同寄主棒孢菌的遗传多样性,对了解多主棒孢菌的遗传分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天津、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黄瓜主产区共采集、分离纯化得到32个黄瓜多主棒孢菌菌株,对其生物学培养特征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菌株培养特征表明,在供试32个菌株中,Ⅰ型菌株有24个(5-28号),占75%,其菌落黑褐色,边缘浅绿,菌丝生长旺盛,PDA培养基上产孢量较少;Ⅱ型菌株4个(1-4号),占12.5%,菌落黑色,粉末状,PDA培养基上可大量产孢;Ⅲ型菌株4个(29-32号),占12.5%,菌落浅灰色或灰白色,菌丝疏松,基物浅粉色,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极少。其中Ⅰ型菌株占75%,为病菌优势小种。对该32个菌株和2个番茄寄主分离的多主棒孢菌株多样性进行了ISSR指纹分析,23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204个位点,其中194个为多态位点,占95.10%。32个黄瓜寄主的菌株间遗传变异较大,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27 5~0.995 1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将34个菌株分为4个组,每组包含的菌株数分别为26、5、1、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黄瓜和番茄寄主上的菌株遗传分化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31时可以明显分为两簇。从多态性分析及聚类结果看,病菌分化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寄主来源可能存在相关性。该研究充分说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基因组在SSR区域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为黄瓜棒孢叶斑病抗病育种以及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并可以为多主棒孢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瓜 多主棒孢菌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提取物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三七提取物(PNS)对产蛋后期蛋鸡鸡蛋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同一批次288只55周龄的健康海兰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日粮中三七总皂甙(PNS)的添加量分别为0 mg/kg(A组)、50 mg/kg(B组)、100 mg/kg(C组)、150 mg/kg(D组)。饲养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C、D组蛋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D组蛋白高度比对照组提高26.92%、34.91%,差异显著(P<0.05),哈夫单位比对照组提高19.27%、18.37%,差异显著(P<0.05);试验B、C、D组蛋黄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6.93%、10.64%、11.59%,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PNS对鸡蛋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黄相对重、蛋白相对重、蛋黄颜色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B组血清Ig A、Ig G含量比对照组高4.41%、10.55%,差异显著(P<0.05),试验C、D组血清C3、C4含量比对照组低12.68%(P<0.05)、12.37%(P<0.05)和8.31%、7.35%,试验B组血清C3、C4含量比对照组高22.6%和35.78%(P<0.05),结果显示,高剂量PNS能降低血清C3、C4含量,低剂量则提高血清C3、C4含量。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蛋品质 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质净化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微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水产养殖专用优良菌种资源缺乏的现状,从养殖环境和养殖生物体中分离筛选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酵母菌,并对优良菌株进行鉴定。【方法】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从皮皮虾、南美白对虾肠道及养殖池底质活性污泥中分离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酵母菌,在模拟水体中对分离菌株的水质净化能力进行筛选,并对优良菌株采用形态、生理生化实验及5.8S r 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3种介质中共分离到酵母菌37株,其中常温分离16株,低温分离21株。水质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常温分离的16株酵母菌中有5株,低温分离的21株酵母菌中有6株对模拟水体中亚硝态氮和氨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其中低温分离的DN9和常温分离的CN6 48h能将10.64mg/L的亚硝态氮彻底转化,96h对630mg/L 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52%和67%。DN9和CN6均产红色色素,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5.8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CN6为沼泽生红冬胞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DN9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结论】红酵母DN9和CN6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亚硝态氮,有望开发成水产养殖水质净化高效微生态制剂。

关键词: 酵母菌 水质净化 分离筛选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