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稀释液中添加L-赖氨酸对杜泊羊鲜精液品质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添加不同水平L-赖氨酸的精液稀释液对杜泊羊鲜精液态保存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杜泊种公羊3只,采集精液,等量分装,分别加入到含不同水平(0、0.1、0.2、0.3、0.4和0.5g)L-赖氨酸的120mL稀释液中,在0、6、24、30、48、54、72和78h对精子活力、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添加0、0.1、0.2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较其他添加水平组高,添加0.4和0.5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下降速度快,添加0.5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在30h时降为0,添加0.4g L-赖氨酸组精子活力在48h时降为0;添加0.1g L-赖氨酸组精子有效存活时间和生存指数最高,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质膜完整率0.1g组最高,贮存0~54h间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72h后与对照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0.4和0.5g组最差,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顶体完整率0.1g组最高,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0.4和0.5g组最差,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除贮存0和6h外,与其他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稀释液中添加高浓度的L-赖氨酸对精液品质有抑制作用,当L-赖氨酸添加水平≥0.2g,精子品质显著下降,添加0.1g L-赖氨酸有助于提高杜泊羊鲜精液态保存的品质。

关键词: 杜泊羊 稀释液 L-赖氨酸 液态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高产品种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玉米高产品种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以2个玉米高产品种,伊单52和满世通526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玉米高产品种生物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分胁迫抑制了玉米的生长,降低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叶绿素含量(SPA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了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两玉米品种相比,水分胁迫8 d,满世通526生物量积累较多,Pn较高,H2O2和MDA含量较少,抗氧化酶(SOD、CAT、APX)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分胁迫下叶片光合能力降低是2个玉米品种生物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但满世通526变化幅度小于伊单52,表明满世通526植株光合能力比伊单52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较轻的氧化伤害是满世通526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生理特性。

关键词: 玉米 水分胁迫 光合特性 抗氧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8个高粱新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筛选及应用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全国各地引入高粱新品种28个,通过田间种植观察,对其生育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鉴定,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适用于酿造型高粱品种9个、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高粱品种4个,这些品种由农业主管部门推介给农户进行种植,从而加快高粱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高粱 新品种 筛选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d29A启动子驱动AtCDPK1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抗旱性强、生长正常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以野生拟南芥生态型(Col-0)为材料,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了拟南芥Rd29A(responsive to dehydration)基因ATG上游+83bp至-1 441bp共1 524bp的启动子区域,其DNA序列与已知拟南芥Rd29A 5'端启动子序列同源性为100%;构建了Rd29A启动子驱动AtCDPK1基因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CHFRd-CDPK1。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试管微型薯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成功的pCHFRd-CDPK1载体转入马铃薯中,经筛选与植株再生,获得抗性再生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显示,Rd29A启动子驱动的AtCDPK1基因已整合在马铃薯的基因组中。利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后,经RT-PCR分析证实,当用20%的PEG胁迫转基因马铃薯植株时,Rd29A启动子驱动AtCDPK1基因表达的转基因马铃薯各个株系中AtCDPK1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强,而在无胁迫的条件下,植株中AtCDPK1基因基本不表达;同时发现35S控制AtCDPK1转基因植株在PEG胁迫前后,基因转录未见明显差异。形态学观察还表明,在30%PEG胁迫下,转基因植株能正常生长,其长势优于未转基因的对照,且对照植株略有萎焉。该结果可为进一步利用逆境诱导型启动子驱动抗逆基因在农作物中的表达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拟南芥Rd29A启动子 AtCDPK1基因 干旱胁迫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玉米籽粒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最佳的玉米籽粒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酚抽提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CA/丙酮沉淀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纯度高、浓度适中、双向电泳蛋白质点最丰富,最适合双向电泳研究;利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对第一向等电聚焦参数等条件,以及不同p H值范围的IPG预制凝胶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 H值3~10的IPG预制凝胶条时,采取电压梯度上升的方式,总聚焦70 000 Vhs、上样量800μg效果最佳,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时,总聚焦80 000 Vhs、上样量900μg效果最佳,并且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相比p H值3~10的凝胶条能分离到更多的点,最后结合蛋白质点MALDI-TOF-TOF质谱鉴定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即采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提取蛋白,采用24 cm、p H值4~7的IPG干胶条,上样900μg电泳效果最佳,等点聚焦程序:500 V、1 h,1 000V、1 h,2 000 V、1 h,4 000 V、2 h,8000 V、4 h,8 000 V、80 000 Vhs,500 V保持。试验研究为后续玉米籽粒发育差异蛋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蛋白组学 双向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峰地区玉米穗期害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赤峰地区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丰田6号为供试品种,对本生态区玉米穗期害虫的发生规律,以及穗期主要害虫不同为害时期和为害程度与穗腐病发生程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适合本区域玉米穗期害虫防治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赤峰地区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为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蚜虫和西花蓟马。其中,收获期的主要害虫为亚洲玉米螟和双斑长跗萤叶甲,尤以亚洲玉米螟为重。不同玉米品种受害程度不同。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越大,穗腐病发病程度越重;合理密植措施可有效降低亚洲玉米螟的虫口密度。使用48%毒死蜱乳油、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颗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5种药剂对玉米螟都有较好防效。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颗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效较其他供试药剂好。5种药剂防治的玉米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建议本地玉米穗期害虫防治应以亚洲玉米螟为主要对象,以种植抗性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基础,并适时应用苏云金杆菌或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关键词: 玉米 穗期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品种比较试验

饲料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国内外的3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较生长第3年的越冬率、茎叶比、鲜干比、再生速度及不同茬次的株高、生长第3年的干草产量、生长第2年和第3年的总产量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种植第3年,公农1号、肇东、龙牧806、敖汉苜蓿和龙牧801等苜蓿品种适宜在内蒙赤峰地区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芥1号”根用芥菜新品种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赤芥1号"是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中早熟品种。该品种肉质根圆锥形,根横径平均9.4cm,纵径平均13.4cm,平均单根重350g,表皮光滑,肉质细密坚实,纤维少,有芥子辣味,干物质含量1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游离氨基酸含量4.97 mg/100g,可溶性糖含量200mg/100g,总糖含量320mg/100g,总酸含量200mg/100g,粗纤维含量10.34%,适于腌渍。田间表现抗病性强,产量高,平均667m2产量3 100.0kg,适宜北方地区种植。

关键词: 根用芥菜 “赤芥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高原小叶锦鸡儿与中间锦鸡儿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选取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共15个锦鸡儿种群(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总的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8.1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89 7、0.444 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9 0,表明小叶锦鸡儿种群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流(Nm)为3.701 0。(2)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9.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12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478 4;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8 1,表明中间锦鸡儿种群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为2.157 8。(3)中间锦鸡儿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均高于小叶锦鸡儿,这是中间锦鸡儿替代小叶锦鸡儿适应不良环境扩展分布的遗传基础。(4)邻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个锦鸡儿种群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渐聚类,体现了这2个种在分布上的地理渐变性及地理替代性;遗传多样性各指数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气温对锦鸡儿种群的遗传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小叶锦鸡儿 中间锦鸡儿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农艺性状相关性与食味品质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谷子的农艺性状和食味品质,以不同谷区的53份谷子为材料,利用SAS9.0软件对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食味品质的变异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0.07-0.28。穗长、节数(叶片数)、穗粗、穗重、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胶稠度大于115mm的材料有34份,占64.15%;中等糊化温度的谷子所占频率为71.7%;糯质、低直链淀粉和非糯类型的材料比例分别为15.1%、34%和24.5%。

关键词: 谷子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食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