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全混合发酵饲料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全混合发酵饲料对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7只健康无病的小尾寒羊按组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发酵Ⅰ组饲喂秸秆发酵饲料,发酵Ⅱ组饲喂葵花盘发酵饲料,预饲期为7 d,正试期为180 d。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指标中,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的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比对照组有所改善。肉的各项物理指标中,发酵Ⅰ组肉的色差黄度(b*)值与对照组、发酵Ⅱ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常规营养成分中各组别营养成分、氨基酸、肌肉常规脂肪酸组成以及肾脂中的棕榈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肾脂中的硬脂酸和油酸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用全混合发酵饲料饲喂试验羊,育肥效果可达到或接近对照组,有提高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熟肉率、氨基酸、硬脂酸及亚麻酸的趋势,羊肉营养丰富。综合肉品质评定指标,发酵Ⅰ组有优于发酵Ⅱ组的趋势(P>0.05)。
关键词: 小尾寒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物理指标 氨基酸 脂肪酸


谷子品种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比较分析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谷子品种,对15个谷子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及生产特性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张杂系列谷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生育期适宜,适应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在呼和浩特地区栽培。特别是张杂谷9号,生育期125 d,穗长33 cm,单穗重68.3 g、千粒重3.1 g,单产648.80 kg/667 m2,出谷率84.97%,谷草比63.07%,生物产量较高,抗倒伏,在整个生育期没有发生病虫害,建议在呼和浩特地区大面积推广。


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谷子在内蒙古主产区赤峰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谷子赤谷16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节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产量呈升高趋势,穗长由长变短,穗粗由粗变细,单穗重由重变轻,单穗粒重由重变轻,茎节数先减少后增加,茎粗由粗变细,地下生物量由大变小。不同种植密度,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单产差异显著,穗粗、茎节数差异极显著。株高和单产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地下生物量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茎节数与密度之间正相关不显著。【结论】试验条件下,在赤峰地区谷子赤谷16密度为3.5×104株/667m2产量较高。


体外产气法研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按沙柳不同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组和FF2组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活菌数≥5×107CFU/g),考察发酵饲料在发酵1、3、5、7、10、12、15、22、30、45和60 d时,体外培养96 h的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和24 h瘤胃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96 h累积产气量、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经过发酵处理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p H、氨态氮浓度、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按沙柳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的2种发酵饲料可以有效地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增加了微生物蛋白在瘤胃内的合成,且添加量为36.44%时优于为67.08%时。


基于Bayes判别理论的地下水化学分类的分析方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Bayes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化学类型判别与分类中,建立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综合评判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模型选用Na++K+、Ca2+、Mg2+、HCO-3、Cl-、SO42-等6个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将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3种,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3个正态总体;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Bayes线性判别函数;以Bayes线性判别函数计算待判样品的Bayes判别函数值,以最大值对应的总体作为样品所归属的总体;最后以刀切法对判别准则进行评价以检验模型的优良性。结果表明,Bayes判别分析模型误判率低,识别正确率达82.5%,输出结果正确率达86.6%。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Bayes判别分析模型提供的判别分类结果,具有更明晰、易懂的水化学类型信息。
关键词: 内蒙古河套灌区 地下水化学类型 Bayes判别 分类


内蒙古地区番茄溃疡病菌PCR快速检测技术及22个番茄品种种子表面带菌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检测番茄种子表面的带菌情况,以便及时有效防控番茄溃疡病,从而减少病害损失。试验用细菌基因组DNA试剂盒提取番茄溃疡病的总基因组,用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以番茄溃疡病菌的DNA为模板,使用专一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专一性引物的筛选,最终确定了Cla F1-Cla F2为快速检测番茄溃疡病菌PCR的特异性引物。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模拟种子带菌,对浸种水的检测灵敏度达1×105CFU/m L。经PCR快速检测,22个番茄品种中只有黑贝番茄、粉红番茄和保罗塔带有番茄溃疡病菌,其余19个品种均未带菌。该方法直接对种子进行检测,不需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快速简便。


食用向日葵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食用向日葵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以食用向日葵四叶期叶片为DNA模板提取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因素(10×PCR Buffer、Mg2+、d 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在5水平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浓度Mg2+、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水平变化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为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DNA模板>10×PCR Buffer>d NTPs。最终建立食用向日葵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总体系为20μL的SSR-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0×PCR Buffer 0.2mmol/L、Mg2+2.0 mmol/L、d NTPs 1.8 mmol/L、Taq DNA聚合酶0.2 U、DNA 50 ng、引物1.5 mmol/L。


不同糖类稀释液对低温保存杜泊羊鲜精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比较添加不同糖类(葡萄糖、果糖、D-半乳糖和蔗糖)稀释液对杜泊羊鲜精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3岁健康杜泊种公羊3只,采集精液,等量分装,分别加入等量等温的含不同糖类的精液稀释保存液,并在0h、6h、24h、30h、48h、54h、72h和78h对精子活率、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混合糖精子活力、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都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D-半乳糖组质膜完整率比葡萄糖组和果糖组高,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蔗糖组效果较差,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效果最差,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有效存活时间和生存指数混合糖组最高。结果提示:添加葡萄糖、果糖和D-半乳糖的混合糖作为杜泊羊新鲜精液的保存液效果较好。


一例蛋雏鸡鸡痘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鸡痘(Fowlpox,FP)是由鸡痘病毒(FPV)引起的一种缓慢扩散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弱毒疫苗免疫进行预防。蛋鸡鸡痘在赤峰地区时有发生,并呈现3~6周低日龄发病,发病率30%~80%,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0%,病程呈急性型,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例介绍内蒙古赤峰市某蛋鸡养殖场,育雏舍饲养5 600只雏鸡,在21日龄时出现呼吸道症状,表现咳


氮磷钾配施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寻配方施肥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赤单208产量的影响,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密度4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效应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检验及效应分析,探讨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密度的单因子效应、互作效应和最佳施肥量,从而得出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肥料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X3)>施磷量(X1)>施钾量(X2)>施氮量(X4),其中磷钾肥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对于试验地块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赤单208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 345 kg/hm2、P2O567.5 kg/hm2、K2O 112.5 kg/hm2、密度52 500株/hm2,最佳玉米产量是16 072.35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00∶0.20∶0.33。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单因子效应 肥料互作效应 最佳施肥量 产量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