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系统阐明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2014年3~11月对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长湖共调查到鱼类43种,隶属于7目14科37属,主要为湖泊定居型鱼类;大湖区和海子湖区鱼类优势种组成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鲫、鰐、鲤和达氏鲌为两个湖区的共同优势种;长湖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3~2.30、0.52~2.02和0.24~0.66,除丰富度指数外,均表现为5月或8月相对较高;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长湖鱼类群落分为两大类群,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ABC曲线显示长湖优势鱼类以小型鱼类或大型鱼类的幼体为主,且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针对长湖鱼类资源已出现衰退,建议在拆除围网/拦网养殖、取缔有害渔具的同时,考虑增殖放流、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来达到长湖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 长湖 鱼类群落结构 空间差异 季节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紫菜中磷和钙的亚细胞分布及其与富集砷的关系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条斑紫菜中磷和钙的亚细胞分布,并探讨其与条斑紫菜富集砷的关系。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吸收磷、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组分中,平均占总磷含量的53.9%,占总钙含量的61.25%,其次为细胞液。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浓度0.5 mg·L~(-1)),在添加磷浓度为0.1 mg·L~(-1)和1.0 mg·L~(-1)处理组中,条斑紫菜中磷、砷之间呈现协同效应;当添加磷浓度为5.0 mg·L~(-1)和10.0 mg·L~(-1)时,条斑紫菜中磷、砷之间则呈现拮抗作用,砷的富集量分别比照组下降61.37%和72.73%。经添加钙液暴露过的条斑紫菜,当钙暴露浓度为1 000 mg·L~(-1)时其对砷的富集量比对照组减少15.51%。可知,5.0 mg·L~(-1)磷处理条斑紫菜,条斑紫菜对砷的富集受到明显的抑制。

关键词: 条斑紫菜 亚细胞定位 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柘林湾-南澳岛潮间带冬夏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生态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柘林湾-南澳岛潮间带2011年8月、2012年2月、2013年2月和8月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门112种,主要由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3大类组成;总种类数夏季>冬季;夏季2次调查的类群种类数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2次调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夏两季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夏季的种类更替率较高,该段时间内群落的变动相对较大,稳定性相对较低;4次调查出现优势种共有23种,优势种组成最多的为软体动物;柘林湾-南澳岛附近海域潮间带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由底质类型决定,同时,人类活动对海域的生物生态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优势种 潮间带 柘林湾-南澳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时空分布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进行的9个航次(月份)的底拖网调查,研究了莱州湾水域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数量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生物量密度的月间排序为9月>10月>7月>8月>6月>11月>3月>5月>4月.其中1龄以下个体占绝对优势,2011年7—10月4个航次所占比例平均值为86.1%.9个航次中,三疣梭子蟹的体质量、头胸甲宽及头胸甲长的平均值均以8月最高、4月最低.7—11月,雌、雄个体肥满度均以8月最高,分别为1.030和1.023,7月最低,雌雄均为1.007;雌雄个体肥满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除6—8月外,其他月份性比(雌/雄)均小于1.0.莱州湾三疣梭子蟹5—7月主要集中在黄河口、龙口近岸,8—9月以潍坊及龙口近海密度最高,11月至翌年4月主要集中在湾口深水区.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莱州湾三疣梭子蟹数量分布与表层水温、溶解氧和水深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盐度和浮游动物密度,与浮游植物密度及其他底层渔业生物个体数的相关性最低.与1981年同期对比,2011年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的头胸甲长显著降低.建议适当降低捕捞强度,提高捕捞规格,进一步加强三疣梭子蟹增殖基础的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增殖放流数量,以利于三疣梭子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生物学特征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莱州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做好科研事业单位保密工作之我见

办公室业务 2016

摘要:本文结合科研事业单位实际,对当前新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科研事业单位做好保密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科研 保密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药物防耐药策略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主要方法,但其不合理应用也诱发了大量耐药细菌的产生。如何制定合理的渔用常用药物防耐药用药策略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系统的综述了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中草药防耐药应用及养殖条件影响在防耐药用药策略方向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联合用药 中草药 养殖环境 防耐药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水产学杂志 2016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常见的国际上检测贝类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原子荧光法等的准确度、精密度、检测周期等,对比4种方法的优点、缺点、适用的样本及范围,展望贝类重金属元素含量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为科学选择检测方法和手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贝类 重金属 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三疣梭子蟹种群生物学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三疣梭子蟹底拖网资源调查资料,分析此区域三疣梭子蟹生物量和资源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主要分布在N 31°~33°之间的海域,其生物量和资源密度在调查中有明显的变化,10月最高,8月次之,6月最少;种群组成中的雌雄比季节性变化明显,6月,雌性个体占优,之后雌雄比趋于相等,至10月,两者比为1∶1;头胸甲宽和体质量呈现幂函数的关系,7—9月是三疣梭子蟹体质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所得环境因子中,溶解氧和NO2是影响三疣梭子蟹分布的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与20世纪90年代数据相比,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有了一定的恢复,这可能与增殖放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关。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生物量 密度 环境因子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鱼中生物胺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用于咸鱼等腌制水产品的生物胺降解菌,本文采用生物胺初筛培养基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从传统方法加工的咸鱼中分离筛选具有降解生物胺的菌株,通过VITEK 2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并分析菌株的生长曲线、降解生物胺动力学、温度、p H、盐度、生物胺底物浓度等特性,及在咸鱼中接种菌株对产品生物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咸鱼中分离筛选到三株具有降解生物胺的菌株,分别是鼠李糖乳酸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Pp);对生物胺降解的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 H为5.5~6.0,对食盐有较好的耐受性,在食盐浓度≤80 g/L时对生物胺的降解作用尤为明显,Lr与Lp之间无拮抗作用;接种了生物胺降解菌的咸鱼产品中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等生物胺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接种Lr∶Lp=1∶2的混合菌种的咸鱼产品生物胺含量下降幅度最大。

关键词: 咸鱼 生物胺降解菌 分离 降解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花江沉积物汞的新变化:分布、演化与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第二松花江中下游和松花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同期采集了牡丹江、黑龙江沉积物作为对照,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松花江10个断面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0.029~1.317 mg·kg~(-1),均值0.183 mg·kg~(-1).第二松花江3个典型断面沉积物总汞含量均显著高于松花江干流的7个典型断面(P<0.05).地累积指数(Igeo)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表明第二松花江3个典型断面沉积物汞污染程度为偏中度至重度污染,存在高度生态风险;松花江干流7个典型断面为轻度污染,具有较高生态风险.近10年松花江沉积物汞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现阶段第二松花江沉积物汞含量有所下降,但松花江干流个别江段沉积物汞含量有所上升,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总汞 沉积物 松花江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