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长江和珠江水系1龄草鱼生长性能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群体的生长性能,在广东佛山对来自长江水系的监利、石首、宁乡草鱼群体和来自珠江水系的清远、佛山、肇庆草鱼群体的繁殖后代进行生长对比试验,从每个群体随机选择300尾样品,注射电子芯片标记后同塘养殖,并分别在4、8、12月龄时测量样品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结果表明:4月龄时,6个群体间体质量和体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8月龄时,群体间体质量和体长差异逐渐增加;12月龄时,佛山群体平均体质量最大(671.59 g),比其他群体平均体质量大1.25%~16.79%,清远群体平均体质量最小(82.92 g),监利群体平均体长最长(31.11cm),比其他群体长4%~16%,清远群体平均体长最短(26.92 cm),显著短于其他群体(P<0.05);12月龄时,珠江水系3个群体草鱼肥满度为2.55~3.30,长江水系草鱼肥满度为2.07~2.52,珠江水系草鱼群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长江水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生长草鱼新品种基础种群的确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草鱼 群体 生长性能 一般线性模型 肥满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大连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1—2013年五大连池的调查,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重点放养鱼类之一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合理放养量。结果表明,五大连池浮游动物4类82种(含未定种);主要优势种集中于原生动物和轮虫,有恩氏筒壳虫Tintinnidium entzii、纵长异尾轮虫Trichocerca elongate等,大型浮游动物中仅剑水蚤Cyclops sp.、无节幼体Nauplii形成优势;密度、生物量总计为3794.98ind/L和2.4558mg/L;多样性指数H'、J、d均值分别为2.15、0.7和0.98;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差异显著,五池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均匀度较高,二池(P2)、三池(P3)相似且次于五池;另外,二池(P2)、三池(P3)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均呈现夏季高于春秋季;根据结果获得五大连池鳙的合理放养量为5.71×105尾。研究可为五大连池生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五大连池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锦鲤疱疹病毒ORF72基因克隆及结构功能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16

摘要:于辽宁丹东采集感染锦鲤疱疹病毒的活鲤Cyprinus carpio样品,经DNA提取、PCR扩增、重组质粒构建步骤成功克隆锦鲤疱疹病毒ORF72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RF72蛋白结构与功能,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ORF72基因开放阅读框共1113bp,编码蛋白由370个氨基酸组成,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0.5KD;ORF72蛋白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3种二级结构组成;N端35个氨基酸序列为信号肽序列。跨膜结构分析表明:ORF72蛋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ORF72含有一个保守结构域,抗原表位分析表明,抗原性较好。结构预测显示:ORF72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1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锦鲤疱疹病毒美国株、以色列株属同一分支。

关键词: 锦鲤疱疹病毒 ORF72基因 结构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指马鲅胚胎发育观察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6 CSCD

摘要:利用人工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自然产卵受精而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中孵化和培育,对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仔鱼孵出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受精卵呈圆球形,卵膜光滑,单油球.平均卵径675.78μm,油球平均直径258.46μm.在水温为31~33℃,盐度为27.50~28.00,p H值为8.2条件下,胚胎发育用时13 h 52 min,可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胚体形成、器官分化和孵化6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1.46±0.25 mm,3DAH仔鱼全长2.42±0.18 mm,口和肛门张开,仔鱼开口摄食.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四指马鲅 受精卵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絮团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的碳氮比(C/N),以及不同C/N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设计4个不同C/N实验组,包括投喂基础饲料(C/N=8∶1)的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的处理组,其中将处理组的C/N分别调整为12∶1(C/N12)、16∶1(C/N16)和20∶1(C/N20)。结果显示,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实验组中团头鲂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团头鲂养殖适宜的C/N应不低于16,该条件下形成的生物絮团能有效提高团头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团头鲂 碳氮比(C/N) 消化酶 免疫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cyclin G2基因克隆及不同刺激下的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是细胞周期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该研究初步探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细胞周期蛋白G2(Pmcyclin G2)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4075bp Pmcyclin G2 c DNA全长,其开放阅读框(ORF)1161bp,编码386个氨基酸。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Pmcyclin G2组织表达模式,结果显示,Pmcyclin G2在斑节对虾的心脏、血淋巴、肝胰腺、卵巢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卵巢发育不同阶段Pmcyclin G2的表达分析则表明,Pmcyclin G2在III期表达量最高;注射5-羟色胺(5-HT)能诱导卵巢Pmcyclin G2基因表达升高,多巴胺(DA)则抑制卵巢中Pmcyclin G2基因表达。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了cyclin G2的体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证实重组蛋白为cyclin G2蛋白。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条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mcyclin G2基因可能与斑节对虾卵母细胞发育有密切关系,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斑节对虾卵巢的发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周期蛋白G2 卵巢发育 5-羟色胺 多巴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鱼肉冷藏期间腥味及品质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鲟鱼肉冷藏过程腥味形成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分析了鲟鱼背部、腹部和尾部肌肉组织品质指标和鱼腥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冷藏前期3个部位的鱼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增加缓慢,5 d后TVB-N呈现快速增长,表明鱼肉开始出现微生物腐败迹象。表征脂肪氧化程度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冷藏前期增幅缓慢,第3天后增幅加速,脂肪氧化速度加快;冷藏期间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冷藏2 d后鱼体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下降幅度加快,挥发性物质总量增加明显。对鱼肉冷藏期间挥发性物质风味特征进行分类分析表明,鱼肉冷藏过程中以鱼腥味、青草味及脂肪氧化气味变化为主,其中以鱼腥味变化最为突出。将贮藏过程中鱼肉品质指标与鱼腥味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鱼腥味等异味的产生主要是由脂肪氧化所致,后期微生物腐败对鲟鱼肉风味变化起协同作用。

关键词: 鲟鱼 脂肪酸 氧化 挥发性成分 腥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渗透压调节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本鳗鲡(505.1±35.7)g为实验对象,分别在淡水(盐度0)、盐度10和盐度33条件下处理14 d,在0、1、4、12、24、96 h和14 d时测定其血清渗透压、离子(Na+、K+、Cl-)浓度和鳃Na+/K+-ATP酶活力指标。结果表明:日本鳗鲡血清等渗点为329.1 m Osm·kg-1,其对应盐度为10.48;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盐度处理组血清渗透压、Na+和Cl-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清K+浓度受盐度影响较小(P>0.05);盐度10处理组鳃Na+/K+-ATP酶活力于12 h达到最小值(5.40±0.72)μmol·mg-1·h-1,至96 h时恢复至淡水组水平(P>0.05);而盐度33处理组鳃Na+/K+-ATP酶活力则表现为先快速下降,后快速上升,并于24 h达到最大值(13.05±0.62)μmol·mg-1·h-1,约为淡水组的1.5倍(P<0.05)。日本鳗鲡的渗透压调节可初步分为3个阶段:(1)快速升高期,血清渗透压、Na+和Cl-浓度异常升高,鳃Na+/K+-ATP酶活力受到抑制;(2)缓慢升高期,鱼体补偿失水以缓解渗透压升高,血清渗透压、Na+和Cl-浓度表现为缓慢升高,鳃Na+/K+-ATP酶被激活;(3)适应期,鳃Na+/K+-ATP酶活力处于较高水平,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基本恢复。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盐度 渗透压调节 离子浓度 Na+/K+-ATP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分析

现代商业 2016

摘要: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广东物流产业整体上尚未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提高物流产业对广东经济的拉动作用。本文以1978~2009年间广东省物流产业生产总值及GDP总量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Granger因果检验对广东省物流产业与GDP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两者存在单向因果性。

关键词: 物流产业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 误差修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湖5种鲌摄食器官形态学的比较

淡水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长湖5种土著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间的差异,于2014年采集红鳍原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dabryi)、蒙古鲌(C.mongolicus)、拟尖头鲌(Erythroculter oxycephaloides)等5种鲌类共277尾,采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对5种鲌类的11个摄食器官形态指标和食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湖5种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上、下颌伸展度、口宽3个性状上;典型判别分析显示5种鲌种间离散程度较高;聚类分析表明翘嘴鲌和达氏鲌摄食器官形态相似度最高,蒙古鲌和红鳍原鲌相似度最低。长湖翘嘴鲌、达氏鲌、蒙古鲌的食物主要以、鲫鱼、麦穗鱼和虾为主;水草是红鳍原鲌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在拟尖头鲌食物中占有一定比例。表明5种鲌在食物组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主要饵料的种类和比例上存在差别。由此可以看出,长湖5种鲌摄食器官形态与食性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适应性。

关键词: 长湖 摄食器官 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