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几种杀菌剂对荔枝霜疫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农药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12种杀菌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4%百菌清·精甲霜灵FW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7.89mg/L,EC95值为52.00mg/L;50%多菌灵WP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为199.53mg/L,EC95值为2626.64mg/L。

关键词: 杀菌剂 荔枝 霜疫霉病 室内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普通野生稻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海南普通野生稻中的STK类抗病基因,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海南普通野生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4条具有连续ORF的抗病基因类似物(Resistance gene analogues,RGAs)序列,它们核苷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53.14%-99.81%之间,而相应推测的氨基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39.08%-99.42%之间。对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它们包括"P-loop""、Kinase-2a""、Kinase-3a"和"GLPL"4个抗病基因所共有的保守模体,并且4条海南普通野生稻NBS-LRR类似物均属于nonTIR-NBS类抗病基因片段。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抗病基因类似物 基因分离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品种比较试验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性诱剂能有效诱杀小菜蛾的成虫,减轻其发生为害,并降低农药用量。为了筛选出高效的小菜蛾诱芯品种,通过大田试验,对6种小菜蛾性诱剂品种的诱捕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30天内,诱芯A、B、F的日平均诱蛾量相近,极显著高于诱芯C、E、D,它们在诱蛾灵敏度和最高单日诱捕量方面的差异亦然。但在不同时段内,其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在1~10天内,诱芯A显著高于B、F,诱芯E、C显著高于诱芯D;11~20天内,诱芯A和诱芯B的诱捕量相近,诱芯F的诱捕量较低,诱芯E高于C、D;21~30天内,诱芯A、B、F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B的略高于A、F。

关键词: 小菜蛾 性诱剂 诱捕效率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种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因其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地理优势,在中国种子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详细的介绍了海南种子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如何促进海南种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海南 种子 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调查

中国家禽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各调查点采集新鲜鸡粪,检查粪样。阳性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和离心沉淀法进行卵囊分离,2.5%重铬酸钾培养保存。显微镜下观察卵囊进行虫种鉴定,并统计各调查点的鸡球虫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显示,检查雏鸡(15~42日龄)、青年鸡(43~84日龄)和成年鸡(85~130日龄)粪样各300份,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82.7%、78.0%和38.3%。共检出7种球虫,均属艾美耳属,分别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hagani)和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结果表明,球虫感染在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普遍存在,雏鸡和青年鸡的感染率较高,且中度以上(包括中度)感染偏多;成年鸡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且多为轻度感染。

关键词: 文昌鸡 球虫 种类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小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保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菜蛾的发生量除了受到食料、各类天敌联合作用的影响外,明显受到温度、降水因素的影响。在海南岛每年5-10月,旬平均气温27℃以上,旬降水量50 mm以上,小菜蛾发生受到抑制,田间发生量小;在11-12月至次年1-4月,旬平均气温18~25℃,旬降水量30 mm以下,适宜小菜蛾生长发育,田间发生量大。显而易见,随着旱季和雨季的交替变化,小菜蛾的田间发生量也随着增加或降低。年度间,旱季或雨季提早或推迟,是决定当年小菜蛾幼虫盛发期提早或延迟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小菜蛾 消长规律 影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439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两优439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绿金丰种子有限公司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Y 58 s与自选恢复系海恢439组配育成的两系感温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熟色佳、抗病性强、米质较优等优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Y两优439 高产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种药剂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与田间应用效果

植物保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当前9种主流杀虫剂产品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维盐、茚虫威、虫螨腈和虫酰肼对斜纹夜蛾具有优良的防效,可作为防治斜纹夜蛾的首选药剂。Bt与多杀菌素的效果次之。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对斜纹夜蛾已逐渐失去控制作用,在生产中应尽量少用、慎用。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杀虫剂 室内毒力 田间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炭疽病的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菠萝炭疽病病原菌,并完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海南各地采集的菠萝炭疽病病叶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将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30℃;最适pH值均为6.0~8.0;完全黑暗最利于菌丝生长,而光暗交替最利于孢子萌发;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理想碳源,而除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外其余碳源均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天冬氨酸则仅对孢子萌发有利;相对湿度达90%以上孢子才可萌发,水滴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为菠萝炭疽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关键词: 菠萝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与防治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经济贸易及各方面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海南岛面临越来越大外来生物入侵的压力,呈现出传入数量大、种类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损失重等特点;提出"预防为主、及早发现、消灭和控制"防治对策。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现状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