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精氨酸对干扰素-tau处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精氨酸(Arg)对干扰素-tau(interferon-tau, IFNT)处理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接种至6孔细胞培养板中,当达到70%~80%融合度时,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FNT(0、100 ng/mL),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0、0.05、0.1、0.2、0.5、1、2 mmol/L) Arg处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其对增殖率的影响,筛选出Arg的最佳作用浓度;将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随机分为Arg饥饿组、Arg饥饿+IFNT处理组、Arg添加+IFNT处理组,在Arg饥饿或添加处理6 h后加入100 ng/mL IFNT,IFNT处理12 h后检测UPR通路(BiP、PERK、CHOP、ATF6)、凋亡(BAX、Caspase9)和容受性(HOXA10)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FNT刺激可诱导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PR通路相关基因BiP、PERK、CHOP、ATF6的表达显著上调;0.5 mmol/L Arg可显著提高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率(P<0.05);Arg缺失可显著上调IFNT诱导下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BiP、PERK、CHOP、ATF6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P<0.05),并显著下调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P<0.05),但对Caspase9基因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Arg缺失可导致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并影响子宫内膜宫受性的建立,可为进一步揭示Arg对牛子宫内膜的调控机制及制定减少妊娠早期胚胎丢失的营养调控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氨酸(Arg) 干扰素-tau 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未折叠蛋白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桃优香占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水稻桃优香占为材料,设置了5个氮肥用量(以不施N肥为对照N0;135 kg/hm2,N1;150 kg/hm2(N2)、165 kg/hm2(N3)、180 kg/hm2(N4),研究在虾稻共作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对桃优香占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桃优香占在虾稻共作模式下,增施氮肥其最大分蘖数增加30%,叶片SPAD值增加9.38%,齐穗期和乳熟期地上穗部干物质分别增加37.9%和41.1%,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氮肥条件下分别增加39.1%、16.3%和3.69%,实际产量在N1、N2、N3和N4条件下相较对照分别增加57.8%、54.1%、69.2%和61.6%.其中,在N3施肥水平条件下增产效果最佳,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氮肥利用率、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某典型地区动物源食品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和膳食暴露评估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湖北某典型地区动物源食品(水产类食品、蛋类食品、肉类食品、乳制品)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污染水平和组成特征,评估当地标准人通过动物源食品摄入PFASs的暴露风险;以湖北某典型地区居民日常消费的动物源食品(水产类食品、蛋类食品、肉类食品、乳制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碱消解加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的预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动物源食品中14种PFASs浓度;结合我国第五次中国总膳食调查中湖北省居民各类食物的消费量和人的标准体重,参考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剂量值,对当地一个标准人通过动物源食品摄入PFASs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类食品中,14种PFASs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1%~120%,相对标准偏差为2.71%~12.28%。在0.1~20 ng/g浓度范围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94。检测限为0.003 ng/g,定量限为0.01 ng/g。湖北某地动物源食品中PFASs污染普遍存在,其中水产类食品中有5种PFASs的检出率达到了100%,水产中总PFASs浓度为0.381~75.114 ng/g,平均值为8.655 ng/kg;蛋类食品中有6种PFASs的检出率达到了100%,蛋类食品中总PFASs含量为1.090~7.581 ng/g,平均值为4.163ng/g;肉类样品中有1种PFAS检出率达到100%,当地肉类食品中总PFASs含量为0.306~2.512 ng/g,平均值为0.742 ng/g。此外不同种类的动物源食品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残留特征存在差异,不同水产品中∑PFASs的中位数呈现鲢鱼(11.680 ng/g)>乌鳢(2.156 ng/g)>鲫鱼(1.766 ng/g)>鳊鱼(1.216 ng/g)>草鱼(0.754 ng/g)的趋势,不同蛋类食品中∑PFASs的中位数呈现鸡蛋(6.049 ng/g)>鸭蛋(2.514 ng/g)的趋势,不同肉类食品中∑PFASs的中位数呈现牛肉(0.765 ng/g)>鸭肉(0.665 ng/g)>鸡肉(0.547 ng/g)>猪肉(0.535 ng/g)的趋势,乳制品中,酸奶中∑PFASs的中位数为0.138 ng/g。经估算,当地一个标准人摄入上述水产类食品和蛋类食品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危害指数均大于1,会对当地居民产生潜在危害。
关键词: PFASs 动物食品 污染水平 污染特征 膳食暴露评估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筋草生防菌NJC-16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并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牛筋草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牛筋草炭疽病病原菌菌株NJC-16,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牛筋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eleusines。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生长无显著差异;在供试碳(氮)源中病原菌对淀粉和酵母粉的利用效果最好;生长最适pH为6~9;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10min。室内生防试验表明,菌株NJC-16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牛筋草防效最佳,接菌21d后牛筋草发病率为83.2%,鲜重防效达73%,对稗、马唐、千金子、反枝苋、大巢菜的生防效果较差。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对玉米、小麦、水稻安全。综上所述,菌株NJC-16有开发成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酒浸提福白菊活性成分工艺优化及无醇饮品的研制
《食品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确定以黄酒为基质的福白菊无醇饮料的最佳工艺,以福白菊为原料,黄酒为提取溶剂,黄酮为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提取液为主要原料,通过感官评定和模糊数学统计法调配无醇饮品。结果表明,提取最优工艺为福白菊粉粒度0.18 mm、料液比4.5∶100 (g/mL)、浸提温度61.11℃、浸提时间4.43 h,此时黄酮提取率为709.71 mg/L, ABTS法测得抗氧化能力为3.583μmol TE/mL;以提取液为主要原料,调配无醇饮料,其最佳配方为纯净水100 mL、福白菊无醇浸提液20 mL、柠檬酸0.05 g、白砂糖10 g、1%CMC-Na 10m L,制备的饮品稳定性好,风味醇厚,具有黄酒和菊花的独特风味口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武汉黄棕壤长期定位试验(1981—2016年),探究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为黄棕壤培肥以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综合分析了不施肥(CK)、氮磷钾(NPK)、常量有机肥(OM)、氮磷钾+常量有机肥(NPK+OM)和氮磷钾+高量有机肥(NPK+OMM) 5种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棕壤理化性质、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与CK相比,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含量,而NPK处理只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NPK+OMM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OM和NPK+OM处理,3个有机肥处理间的碱解氮、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4个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 OM处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最高,而高量粪肥投入的NPK+OMM处理,细菌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但各施肥处理间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3)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NPK+OM和NPK+OMM处理细菌群落结构更接近。OM处理提高了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的相对丰度。NPK处理降低了放线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相对丰度,提高了酸杆菌纲相对丰度。与NPK+OM处理比较,NPK+OMM处理降低了放线菌纲和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提高了厌氧绳菌纲、绿弯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相对丰度。4) PLS-PM显示土壤有机碳(SOC)、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对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正调控(路径系数=0.36),而pH表现负调控(路径系数=-0.48);但是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都较小;影响产量的理化指标主要是SOC、碱解氮和有效磷。土壤细菌多样性对产量显示正调控(路径系数=0.42)。【结论】土壤有机碳(SOC)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有正调控作用,而pH有负调控作用。与NP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常量有机肥(OM)处理提高了细菌多样性和水稻产量,而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NPK+OMM)会导致细菌多样性和产量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LR1基因在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谱及过表达载体构建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1,OLR1)基因在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阐明OLR1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收集3T3-L1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表达量。根据GenBank中小鼠OLR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基因CDS序列,连入pcDNA3.1载体,获得基因过表达载体,并对其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LR1基因在小鼠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量升高(P<0.01);测序和双酶切结果表明OLR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小鼠OLR1基因编码区全长1 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包含CLECT(C-type lectin-like)保守结构域。
关键词: OLR1基因 前脂肪细胞 表达谱 过表达载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种子颜色测定的色差计法和目测法及对穗发芽抗性的鉴定效果
《麦类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种子颜色目测法和色差计法对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鉴定效果,利用这两种方法对1018份小麦材料种子颜色进行测定,并分析了色差计量指标L*、a *、b*及a*/b*、b*/a*、a*/L*、b*/L*值与种子颜色和穗发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粒小麦a*、a*/b*和a*/L* 的均值均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其他指标均值显著低于白粒小麦;(2)a*/b *和b*/a*值与种子颜色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和0.941,其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判断小麦种子颜色;(3)红粒小麦的穗发芽抗性显著高于白粒小麦,但不同红粒品种之间穗发芽抗性差异很大,变异系数为122.36%;(4)种子颜色及a*/b *和b */a *值与穗发芽抗性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831和0.835;其次是a*/L*值与穗发芽抗性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735;(5)目测法获得的种子颜色可解释穗发芽抗性72.9%的变异,色差计参数可解释穗发芽抗性72.5%的变异,但在单独分析时,色差计参数对红粒和白粒小麦穗发芽抗性分别仅能解释11.4%和8.7%的变异.总之,色差计法测量种子颜色,可以作为 目测法判别小麦种子颜色的补充方法,用于种子颜色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尽管红粒小麦比白粒小麦抗穗发芽,但鉴于红粒小麦品种(系)间穗发芽抗性差异很大,仍需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
关键词: 小麦;种子颜色;目测法;色差计,穗发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鄂810416的选育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鄂810416系采用双亲杂交经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已通过湖北省小麦区试。介绍了鄂810416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新品种 鄂810416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