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麦稻茬口期内施氮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麦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苗期水稻争氮的生产问题,采用模拟土柱试验,通过设置四种处理(无麦秆无氮肥(CK)、麦秆还田+无氮肥(CM)、麦秆还田+尿素(SN)、麦秆还田+沼液(SZ)),分析了在麦秆还田后1 d和21 d的土壤有效养分和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变化.结果 显示,CM处理的有效氮含量较CK处理下降20.58%,表明麦秆还田后无氮肥施入造成土壤有效氮含量下降;麦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AK)和有效磷(AP)的含量,其中,SZ处理的AK和AP含量增幅最大,分别达22.07%和23.20%.所有麦秆还田处理的AWCD值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CK,麦秆还田整体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相较于CM,添氮处理更有利于微生物群落分布均匀性.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磷钾养分会促进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聚合物的利用和转化,而SN处理的微生物活性和代谢功能在21 d时可能受到抑制.综上,麦稻茬口期麦秆还田添加沼液更有利于改善后茬水稻苗期营养供应和土壤生态水平.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麦稻茬口期 土壤养分 碳源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SUTs的生理功能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是绿色植物光合固定产物储存和转运的主要形式,蔗糖从光合作用的源组织到非光合作用的库组织包括韧皮部装载、维管束运输和卸载三个过程.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 SUTs/SUC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跨膜蛋白,在蔗糖从源到库的长距离运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植物蔗糖转运蛋白属于MFS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基因超家族,分为两个跨膜区,中间由一个亲水胞质环隔开.了解蔗糖转运蛋白和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功能及调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蔗糖转运蛋白的鉴定、生理功能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阐述蔗糖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和运输机制.

关键词: 蔗糖转运蛋白 分类 生理功能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羽衣甘蓝主要品种间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羽衣甘蓝优良的观赏性和抗寒性使之成为冬季园林应用最广泛的植物之一.为了充分利用优良商业品种开展羽衣甘蓝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采用20对SSR分子标记对27个羽衣甘蓝主要栽培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表明,27份供试材料遗传系数变化范围在0.419~0.855之间,各材料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在遗传系数0.63处,UPGMA聚类可将羽衣甘蓝品种分为3类,根据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并结合表型性状综合分析表明,叶型性状是决定亲缘关系远近的首要因素,即圆叶型与裂叶型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皱叶型与前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远;其次是叶色,同色系品种间(红/紫色系或白色系)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最后是株型,株型相似(高或矮)的品种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本研究为明确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背景、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地方鸡种禽白血病毒抗原检测与部分分离株GP85基因序列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浙江地区地方品种鸡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rius,ALV-J)的感染情况与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对浙江省部分地方品种鸡体内ALV的p27抗原进行了检测,从疑似感染鸡群中检测分离到5株ALV-J,并对其GP85基因进行PCR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9个地方鸡品系中,所有品系的鸡样本都呈现抗原阳性,其中101系的抗体阳性率最高,母鸡阳性率为40.48%,公鸡阳性率为16.54%;126系次之,母鸡阳性率为28.87%,公鸡阳性率为3.30%;171系抗体阳性率最低,其母鸡阳性率仅为4.08%,公鸡的感染率为0.为了解地方鸡群中ALV-J的遗传变异,对分离到的5株ALV-J的GP85基因进行了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个分离毒株的GP85基因大小均为924 bp,与预期一致;本研究样品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8%~98.5%,与原型毒株HPRS103核苷酸相似性为90.3%~97.0%,与国内其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6.5%~99.0%.分离株与福建(FJ201308株)和广东(WF13株)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部分地方品种鸡都不同程度感染ALV-J,而且分离毒株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提示我们应加强浙江省地方品种鸡ALV的净化工作.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p27抗原 GP85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规晚粳稻品种休眠性鉴定与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常规晚粳稻品种休眠性的差异,本研究以'浙粳96'、'浙粳99'、'秀水14'、'秀水134'等96个常规晚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时期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确定品种的休眠性.结果 表明,供试材料休眠性差异较大,约13.6%的品种为浅休眠性.品种收获后60 d内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0.68~0.93),发芽率与休眠等级呈极显著负相关(-0.92~-0.37),发芽率与休眠期呈极显著负相关(-0.79~-0.56),休眠等级与休眠期呈极显著正相关(0.67);K-Mean聚类分析发现晚粳稻品种破除休眠可划分为4种类型,研究结果为常规晚粳稻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常规晚粳稻 种子休眠 筛选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心光敏色素B基因BcPHYB的鉴定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心在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下均可抽薹开花,为解释菜心开花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四九菜心'为材料,利用菜心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了光敏色素B基因(BcPHYB).通过构建系统树,发现菜心BcPHYB类似于早花大白菜BraPHYB2,并且在5'UTR中存在20 bp的InDel.菜心BcPHYB在pre-mRNA加工中存在着选择性剪接,一部分转录本会保留1号、2号或3号内含子,导致相应的BcPHYB蛋白产物中插入或者缺失部分氨基酸序列片段.本研究分析了菜心BcPHYB的InDel变异与选择性剪接情况,为阐释菜心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开花分子机制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cPHYB InDel变异 选择性剪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优异种质'浙薯13'及其衍生品种系谱、特征与育种价值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薯优异种质'浙薯13'为亲本,先后衍生出优良新品种27个.本研究对'浙薯13'及其衍生品种的系谱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薯13'拥有国内高淀粉核心亲本'宁薯1号'、地方种质资源'瑞安红皮红心'和美国引进的高胡萝卜素亲本'Gem'、优质品种'南瑞苕'的遗传背景.以'浙薯13'作母本或父本衍生的品种数分别为20个和7个,均由品种间杂交育成.'浙薯13'衍生品种的高干物率(干物率>30%)和高淀粉率(淀粉率>20%)比例均超过60%,其中淀粉型、食用型品种和紫薯品种分别占37.0%、22.2%和29.6%.'浙薯13'衍生品种抗黑斑病、茎线虫病或蔓割病的比例均超过80%,其中抗蔓割病比例达到100%.'浙薯13'是一个甘薯抗病与品质育种的优良亲本,尤其是在甘薯黑斑病、茎线虫病和蔓割病的抗病育种以及食用紫薯品种选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在长江流域薯区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浙薯13'衍生的多个品种在生产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显著地增产增效的作用.因此,注重'浙薯13'的育种利用以及衍生品种的应用,为今后甘薯新品种遗传改良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 品种 '浙薯13' 育种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规粳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常规粳稻品种指纹图谱、分析遗传多样性和筛选特异性标记可以为水稻品种的亲本选配、品种鉴定和分类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稻区和东北稻区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进行扩增,通过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标记筛选;分别利用POPGENE 1.32软件和NTSYS 2.10e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相似性分析并采用UPGMA法聚类,PIC-CAL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从400个SSR标记中筛选到190个多态性标记,对67个粳稻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观测等位基因数的变化范围为2~6,平均值2.794 7;Shannon's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077 8~1.391 6,平均值0.520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29 4~0.707 1,平均值为0.294 2.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稻区粳稻品种与东北粳稻品种间、浙江粳稻品种与江苏粳稻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观测等位基因、Shannon's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值较低.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变化范围为0.531 6~0.957 9,可区分开长江中下游稻区粳稻品种和东北粳稻品种.利用筛选出的24个多态性标记用于构建指纹图谱和26个特异性标记用于品种判别.67个品种间多样性较丰富,但各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遗传相似性较近.指纹图谱的构建和特异性标记的筛选,为亲本选配、品种权保护、稻米品质的监督与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 水稻品种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特异性标记 品种判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不同部位风味物质变化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香菇不同部位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以香菇盖和香菇柄发酵液为原料,以香菇发酵液的等鲜浓度(EUC)为响应值,分别考察发酵时间、菌液接种量、粉末添加量和发酵温度4个因素对发酵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分析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盖和香菇柄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 d,接种量4.5%,粉末量1.5 g,发酵温度40℃;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柄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 d,接种量4.2%,粉末量1.5 g,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香菇盖和香菇柄发酵液的EUC值分别为84.61 gMSG/100 g和32.02 gMSG/100 g,与预测值84.09 gMSG/100 g和32.38 g MSG/100 g相近.结论:本试验从多角度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工艺,为香菇的进一步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香菇 发酵 等鲜浓度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水因素导致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敏感期分析

水利水电技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降水是影响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该区域生长季降水无法满足冬小麦生长需求是造成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设计不同降水情景,基于CERES-Wheat模型模拟不同水分亏缺情景下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识别降水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关键期.研究发现:不同持续时间的无降水对产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由1~4周不降水引起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率范围为3.1%~29.7%.超过2周不降水引起的降水亏缺对冬小麦产量造成显著影响.播种-越冬期后期(0~16周),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发生1~4周的无降水对减产率的影响差异较小;从越冬期后期开始,1~4周的的无降水造成的减产率差异显著增大.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山东丘陵农林区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存在三个较大的减产率峰值期,分别是越冬期后期、返青期前期、拔节-灌浆期.黄淮平原区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存在两较大的减产率峰值区,分别在返青期、灌浆期周围.区域上不同持续时间的无降水造成的冬小麦减产率研究,能够为作物干旱影响评估和节水灌溉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CERES-Wheat模型 产量损失 水分亏缺 华北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