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 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中成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建立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方法 以杜仲、金银花、黑骨藤为对象,探究在吸收剂量范围0、1、3、5、7、9、12kGy下经60Co-γ射线辐照后ESR波谱特征,以及ESR波谱峰信号强度与吸收剂量、微波功率、贮藏时间的关系.结果 各药材经过不同剂量辐照后,ESR波谱峰信号强度与吸收剂量均呈二次项关系增长,微波功率对信号强度有一定影响,贮藏时间对信号强度的影响较大.结论 本研究能为ESR在辐照中药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材;60Co-γ射线辐照;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法


黔东南州林下栽培黑木耳技术
《食用菌 》 2022
摘要:贵州省黔东南州采用"室内发菌,林下出耳"的分段式模式林下栽培黑木耳,主要技术为室内控温控湿发菌,林下出耳包括林地选择及整理、菌棒制备与菌丝培养、菌棒排放、加湿增光催耳及杂菌和害虫的防治。


新时代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途径
《科技传播 》 2022
摘要:智能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快速呈现的载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要成为一流的科技期刊离不开高质量的发展。编辑部在这个风口,应该接受挑战,把握机遇,文章从期刊的立身之本,期刊秉持合作共赢态度,科技期刊要有抵抗外力的韧性,多维度探讨了期刊间和期刊自身的经营策略,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猕猴桃园绿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猕猴桃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绿肥为试材,在猕猴桃园林下种植,研究猕猴桃园林下绿肥物候期、杂草抑制率、土壤物理性质、绿肥产量、猕猴桃产量和猕猴桃果实性状等,以期达到增加猕猴桃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性状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目的。结果表明:除三叶草外其它绿肥生长时间为256~273 d,全苗期至初花期时间为125~194 d,三叶草用时最长,肥田萝卜用时最短,其它处理时间相近为137~144 d;土壤湿度随着时间推移不生草处理变化而变化;土壤5、10、15、20、25 cm深度温度趋势随着不生草处理变化而变化,每层土壤变化趋势相似;相对于不种植绿肥和自然生草,猕猴桃园种植绿肥后土壤容重和比重最高降低了10.32%和6.07%,孔隙度最高增加14.10%;绿肥667 m~2产量最高为3 825.56 kg,相对于A2处理增产267.84%,猕猴桃产量A4最高为627.76 kg,增产20.61%;果实产量与单果质量(0.972~(**))、横径(0.825~(**))、果形指数(0.566~(**))呈显著正相关;果园内杂草抑制率随着时间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肥产量与土壤容重(-0.665~(**))和孔隙度(-0.472~(**))呈极显著负相关,孔隙度与容重(0.704~(**))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猕猴桃园内种植绿肥对土壤有控温控湿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抑制杂草,增加猕猴桃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性状。
关键词: 绿肥产量 物候期 土壤物理性质 猕猴桃产量 猕猴桃果实性状


不同TMR对贵州黑山羊生长母羊育肥效果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全混合日粮(TMR)对贵州黑山羊生长母羊强度育肥效果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3~4月龄、平均体重为(24.70±0.70)kg的贵州黑山羊生长母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3组分别饲喂颗粒TMR、TMR和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75 d.结果表明:颗粒TMR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高于TMR组和FTMR组(P<0.01),FTMR组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高于TMR组(P<0.05);颗粒TMR组试验期间增重效益最高;各组间的粗蛋白质、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颗粒TMR组、FTMR组粗脂肪消化率高于TMR组(P<0.05);颗粒TMR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高于TMR、FTMR组(P<0.05);各组间瘤胃pH差异不显著;颗粒TMR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高于TMR组和FTMR组(P<0.01),FTMR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高于颗粒TMR组、TMR组(P<0.05);FTMR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甲状腺素高于TMR组(P<0.05);颗粒TMR组、FTMR组血清γ-干扰素高于TMR组(P<0.01).综上所述,饲喂颗粒TMR、FTMR能提高贵州黑山羊生长母羊生长发育及免疫水平,但饲喂颗粒TMR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更好.


天然抑菌剂对贵州糟辣椒“生花”菌株及常见食源菌的抑菌活性及应用
《中国酿造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6种天然抑菌成分,考察其对引起贵州糟辣椒"生花"主要微生物及有害食源菌的体外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将不同剂量复合配比的天然抑菌剂添加至糟辣椒制品中,追踪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和总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天然抑菌成分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和MIC存在较大差异,植物源抑菌成分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曲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其中山苍子油、大蒜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部分供试菌的MIC达到0.312μL/m L。最佳复合天然抑菌剂为山苍子油0.2%、大蒜油0.025%及生姜油0.025%,其对糟辣椒的抑菌效果和持续性及维持总酸稳定性的能力最优,糟辣椒贮藏180 d时,菌落总数降低了58.7倍,总酸含量降低0.22%。该研究在保证糟辣椒食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了较长的保质期,可为糟辣椒的绿色保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贵州糟辣椒 天然抑菌成分 “生花”现象 食源菌 抑菌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