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世行项目扶持我国特色产业发展的贵州实践与完善建议
《农场经济管理 》 2023
摘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的世界银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是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世行项目贵州区资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世行项目贵州区在发展特色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条、发挥能人效应、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了实践特色,同时项目也存在缺乏资金和专业技术人才、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最后提出加大合作社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贵州引进6个柑橘品种的有机酸组分和含量差异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引种的沃柑、大雅、纽荷尔、春见、晚熟8号血橙和濑户见6个柑橘品种有机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为贵州省柑橘品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对引进种植的6个柑橘品种成熟果实进行有机酸检测,分析品种间有机酸组成和含量差异.[结果]6个柑橘品种共检测出16种有机酸,分别为柠檬酸、苹果酸、泛酸、琥珀酸、葡萄糖醛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丙二酸、酒石酸、L-焦谷氨酸、3-羟基-3-甲基谷氨酸、辛二酸、苯丙酮酸、乙基丙二酸、DL-3-苯基乳酸和戊二酸,其中,柠檬酸相对含量最高(平均1 240.62 μg/g),占总有机酸含量超过的50%,是酸度品质的重要贡献者;其次是苹果酸和泛酸,两者平均含量分别为551.90 μg/g和465.63 μg/g,且6个品种间均达显著差异,其他13种有机酸平均含量低于15 μg/g,相对含量均不足1%.6个柑橘品种总有机酸含量表现为纽荷尔(2 501.88 μg/g)>沃柑(2 420.56 μg/g)>春见(2 338.11 μg/g)>漱户见(2 226.73 μg/g)>大雅(2 206.2μg/g)>晚熟8号血橙(2 019.71 μg/g),其中,苹果酸含量依次为沃柑>纽荷尔>春见>大雅>漱户见>晚熟8号血橙,泛酸含量依次为纽荷尔>春见>濑户见>沃柑>大雅>晚熟8号血橙.[结论]6个柑橘品种有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总有机酸含量以纽荷尔最高,晚熟8号血橙最低;柠檬酸、苹果酸和泛酸为主要有机酸,三者相对总量占有机酸总量的87.19%,6个品种总有机酸差异主要由苹果酸和泛酸含量引起.
关键词: 柑橘 UPLC-MS 有机酸 柠檬酸 苹果酸 泛酸


半夏枯斑病病原鉴定
《中药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半夏枯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分类学地位.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明确病原菌分类学地位.结果: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半夏发病植株中分离得到 5 株菌株,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BXHM-1 和BXHM-2 能够引起半夏叶片发病.基于ITS序列、Tub-2和TEF1-α基因序列进行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菌株BXHM-1和BXHM-2与已报道的马铃薯坏疽病菌Boeremia exigua聚集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贵州省赫章县新发现的半夏枯斑病病原鉴定为B.exigua.结论:首次报道Boeremia exigua引起半夏叶部病害,本研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基础研究.


自发气调包装对不同品种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摘要:目的 探究自发气调包装对不同品种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贵州主栽的“改良螺丝椒王”和“黔椒8号”品种为实验材料,使用MP20气调包装袋对其进行包装处理,贮藏于(10±0.3)℃的环境内32d,每隔8 d进行一次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贮藏期间不同品种间青椒品质变化。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青椒果实的腐败率、失重率和转红指数均呈上升趋势,相比之下,“黔椒8号”的贮藏性能优于“改良螺丝椒王”。两个品种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醛类、酯类为主;在贮藏末期,“黔椒8号”对醛类和酯类物质的保留率高于“改良螺丝椒王”,风味损失较少。根据化合物的香气活性值得出,两个辣椒品种共有的关键特征呈香物质为:(E,E)-2,4-癸二烯醛、水杨酸甲酯、肉豆蔻醛、正己醛、2-己烯醛和β-紫罗兰酮,其含量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贮藏期间,“改良螺丝椒王”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为3-蒈烯和反式-2-壬醛,“黔椒8号”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为1-己醇和环己醇。结论 在低温下采用MP20气调包装袋进行包装的“黔椒8号”的贮藏效果最佳。


加施硅肥及减施复合肥加施硅肥对辣椒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与技术 》 2023
摘要:为探究硅肥对蔬菜生产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辣椒为材料,设置了仅加施硅肥和减施复合肥加施硅肥2种试验条件,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了复合肥、1倍硅肥、2倍硅肥、3倍硅肥4个处理,研究了仅加施硅肥和减施复合肥加施硅肥对辣椒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加施硅肥情况下,所有性状指标都相较于不施肥处理和复合肥处理有提高,其中辣椒植株开展度、单果重及结果数随硅肥追施量的加大而提高,2倍硅肥、3倍硅肥明显优于1倍硅肥,产量方面,加施3倍硅肥促进产量提升略优于2倍硅肥,明显高于加施1倍硅肥,且都优于复合肥处理;减施复合肥增施硅肥情况下,所有性状指标都相较于不施肥处理有提高,其中辣椒植株株高和辣椒单果重随硅肥追施量的加大而提高,但不及施用复合肥处理;植株开展度、叶绿素和结果数也随硅肥追肥的追施量加大而提高且都高于复合肥处理;产量方面,加施2倍硅肥对产量的提升略优于3倍硅肥,且都显著优于复合肥处理,复合肥处理略优于1倍硅肥处理.结论:仅加施硅肥时推荐2倍硅肥,减施复合肥加施硅肥时推荐3倍硅肥.


绿盲蝽取食对茶树营养物质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取食为害对茶树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受害程度茶树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初级营养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初级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受害程度的加深而持续降低,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随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升高。健康叶片与受害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差异较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升高,其中CAT活性在轻度受害下便迅速升高,POD和PPO活性在重度受害下急剧升高;绿盲蝽取食为害可致茶树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其中GR活性下降幅度较大,为43.9%~53.9%。健康叶片与受害叶片中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水杨酸甲酯含量随着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降低,下降幅度在50%以上;轻度受害叶片中茉莉酸甲酯含量最低,后随着为害程度加深含量升高。综上表明,脯氨酸、POD、CAT、PPO等物质积极参与茶树应对绿盲蝽取食的防御反应。


贵州高山地区单行菜椒接茬红菜薹节本增效技术
《长江蔬菜 》 2023
摘要:贵州省麻江县坝芒乡地势峰丛层叠,沟河密布,交通便利,全乡农耕区海拔900~1 300 m,常年年均气温13.9℃(最高月份7月均温23.5℃,很少超过28℃;气温最低月份1月均温3.5℃),年降水量1 200~1 500 mm,年日照时数1 000~1 100 h,年无霜期270~300 d,是初夏阴雨多、隆冬日照少的峡谷温凉山区,也是麻江县夏秋蔬菜主产区。根据该区域气候特点和夏秋种菜优势,开发推广单行菜椒接茬红菜薹节本增效栽培。通过利用种植菜椒的厢体、地膜、


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的地方激励:机制、问题与对策
《农村经济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又要发挥政府强化资源整合、引导产业集聚的作用.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采取央地协作的方式,中央部委负责宏观管理、指导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和执行.从委托代理视角对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的地方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园区建设中,中央部委采取正向激励、负向激励、多阶段动态激励、补充激励等方式对地方政府进行管理,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了园区数量的快速增长,并取得较好的建设成效;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绩效评价机制不尽完善、地方行为规范效果有限、不同类型园区政策缺乏协调、对市场经营主体的激励不足.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园区建设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园区建设指导和政策支持、强化不同类型园区政策统筹协调、提高市场主体政策激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