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百香果病毒在贵州的发生分布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前期利用高通量测序鉴定了侵染贵州百香果的3种病毒,为了解其分布情况,本研究采集贵州省镇宁县、贞丰县、关岭县和罗甸县4个百香果主产区疑似感病样品105份,利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扩增产物清晰,且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TeMV)检出率最高,为 100%;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passiflora virus,EAPV)和西番莲潜隐病毒(Passiflora latent carlavirus,PLV)检出率分别为81.9%和74.3%.说明贵州4个主产区的百香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病毒侵染,且部分地区病毒侵染情况严重.
关键词: 贵州 百香果 病毒 RT-PCR 分布 夜来香花叶病毒 TeMV


不同氮素水平下辣椒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辣椒生产中氮素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个辣椒品种('黔辣10号,'黔椒5号''中椒6号')基于5个氮素水平(N0~N4:0.00、51.75、103.50、155.25和241.50 kg/hm2)小区试验数据,定量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下辣椒叶面积指数与生理发育时间的动态变化,构建了辣椒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模型,并量化了模型参数与氮素水平间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辣椒叶面积指数随生理发育时间呈单峰曲线变化,随氮素水平提高先上升后降低.辣椒叶面积指数变化速率随生理发育时间整体呈单峰曲线变化;2)采用分段函数模拟辣椒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检验结果显示:决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相对根均方差(RRMSE)均<20%,模拟效果较好;3)模型参数PDThalf表征叶面积指数峰值出现的时间顺序,与氮素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其余参数与氮素水平呈二次回归函数关系;4)辣椒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面积指数随氮素水平提高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本研究构建的辣椒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意义和一定的实用性,可为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玉米机播机收质量效果试验研究
《中国种业 》 2022
摘要:以具有机械化生产潜力的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机播密度对玉米机械播种质量、机械粒收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玉米机械播种和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调整机播密度影响机械播种和机械粒收质量效果,机械播种的密度调得越高,粒距合格指数变低,重播和漏播的可能性越大,播种均匀性变差,播种质量越易受影响;但破碎率和杂质率有降低趋势,产量损失率和籽粒含水量有所增大.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玉米品种的特点,配套或改良播种机型,调节适宜的机播密度来提高机械播种质量和机械粒收质量.综合机播质量、机收质量和产量,先玉1171品种比较耐密植,宜机播、宜机收.


夏秋辣椒-冬春大蒜一年二熟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龙里县当地多采用一季一熟的模式种植夏秋辣椒,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导致辣椒连作病害日益严重.自2019年以来,该研究通过对夏秋辣椒和冬春大蒜的轮种进行试验和示范,摸索出了 2种作物的育苗、播种、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栽培技术.辣椒于6月中下旬定植,大蒜于11月上旬播种,实现了一年二熟的高效栽培,该栽培模式将为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种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蒜;辣椒;高效;栽培技术


不同鲜食菜用大豆品种在贵州的适应性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菜用大豆品种,引进辽鲜豆13、浙鲜豆2013等10个鲜食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其生育时期、农艺性状、抗病虫特性、产量表现差异等.结果表明:参试10个鲜食菜用大豆品种在贵州的生育期均小于80 d,表现为早熟,能正常进行鲜食采摘;辽鲜豆13、浙鲜豆2013、交大28的生育期短、产量均超过目前生产上表现较好的浙鲜5号,对花叶病毒病抗性均达中抗及以上,适宜在贵州推广种植;辽鲜豆13、浙鲜豆2013口感香甜柔糯,交大28口感鲜脆,可依据生产需求和消费者食用习惯进行选择;增加单株荚重、标准荚长、荚宽有利于增加产量.


唑菌酮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唑菌酮在葡萄园施用后在葡萄和土壤环境中的消解情况,建立了葡萄和土壤中唑菌酮的残留检测方法并进行降解动态研究。[方法]样品以乙腈作为提取剂,经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外标法定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通过持续2年在2地葡萄园施用后进行降解动态检测,研究其在葡萄和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葡萄和土壤基质中唑菌酮在0.02~2.5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99);在0.05~2.5 mg/kg加标水平范围内葡萄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0%~98.8%,相对标准偏差为2.3%~11.9%,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葡萄和土壤中唑菌酮的消解可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半衰期为分别在2.89~4.39 d和4.27~6.30 d之间。[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靠、成本低廉和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葡萄和土壤中唑菌酮残留的快速分析,基本明确了唑菌酮在葡萄园使用后的消解规律为消解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唑菌酮 葡萄 土壤 消解动态


侵染番茄的苎麻花叶病毒分子特征及其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侵染贵州番茄的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种类及其变异分化情况,将采自贵州省关岭县的番茄病毒病样品提取DNA,用Begomovirus通用引物BegoAFor1/BegoARev1进行PCR检测,并用J4F/J4R引物扩增并克隆该分离物的DNA-A全长序列,用RaMV-B-F/RaMV-B-R扩增并克隆该分离物的DNA-B全长序列,所获序列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该分离物序列与已报道Ramie mosaic vi-rus(苎麻花叶病毒,RaMV)序列相比,其DNA-A的核苷酸一致性在94.7%~95.5%之间,DNA-B核苷酸一致性在90.4%~92.4%之间.从系统进化树分析,RaMV-GZ的DNA-A和DNA-B与中国其他地区的RaMV DNA-A和DNA-B序列都聚在一支.综上可知,侵染贵州番茄的Begomovirus为苎麻花叶病毒,且其与中国不同省份的RaMV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番茄;苎麻花叶病毒;检测;序列分析


贵州蓝莓蜜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以贵州麻江3个不同产地蓝莓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方法测定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研究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3个产地蓝莓蜜样品中均检测到14种氨基酸、5种维生素和5种矿物质。蓝莓蜜中氨基酸含量为146.70 mg/100 g~167.00 mg/100 g,以苯丙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主,其中药效氨基酸占比70.98%~73.58%;仅检测到一种脂溶性维生素(β-胡萝卜素)和4种水溶性维生素(烟酸、叶酸、泛酸和生物素);矿物质含量具有高钾低钠特征,钾钠比为16.99~32.37,3个产地蓝莓蜜均检出微量元素铜和锰,乌卡坪产地还检出铁元素。综上,贵州麻江蓝莓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展现出贵州麻江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为进一步研究蓝莓蜜的药理学活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思南黄牛体重和体尺性状的GWAS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思南黄牛的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候选基因及分子标记.选取112头思南黄牛、17头西门塔尔牛以及19头本地杂交牛共计148个个体的外周血样本进行DNA测序.将所有样本检测SNP变异,质控后得到441548个高质量SNP位点.基于SNP位点进行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显示样本牛群具有明显分层,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以及种群结构分析相吻合.基因连锁分析结果发现LD度随距离增加迅速下降.GWAS分别筛选出共计51个与体重和体尺性状相关的SNPs,其中体重23个、体高5个、体长3个、胸宽6个、胸围1个和管围13个,其中24个SNP分别在体重的7个、体高的4个、体长的2个、胸宽的1个和管围的4个共计18个基因内或基因附近,以上结果说明思南黄牛存在与发育、骨骼和肌肉生长性状高度相关的多个基因.这些结果将为思南黄牛品种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思南黄牛;体重;体尺;GWAS分析


贵协3号小麦衍生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及农艺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强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利用抗赤霉病品种是减轻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具有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很少。本研究鉴定筛选出适合黄淮麦区中抗赤霉病的种质材料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3份材料的发病小穗率分别是19.0%、20.9%和20.2%,与苏麦3号(13.8%)差异显著,但与扬麦158(19.2%)差异不显著。从平均严重度和发病小穗率分析,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抗,与扬麦158相当。从耐寒性、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密度等方面对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分析表明,漯抗6号与周麦22无显著差异,漯抗6号更适用于黄淮麦区小麦育种。
关键词: 漯抗1号 漯抗4号 漯抗6号 赤霉病 贵协3号 小麦衍生品种(系) 抗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