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不同覆膜材料对李园土壤温湿度及李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矮甜李"二年生幼苗和十年生中龄树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黑色园艺地布、黑色塑料膜、透明塑料膜3种不同材料覆膜处理,以清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膜材料对李园土壤温度、含水量的影响,以及各处理对幼苗成活率、中龄树坐果率、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矮甜李"二年生幼苗栽植区,透明塑料膜对0~25 cm各土层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提高最大,显著提高了二年生幼苗的栽植成活率。十年生李树区,在李生长前期(6月10日前),园艺地布的增温效果低于黑色、透明塑料膜,但随着日期的增加,园艺地布的增温效果逐渐提高,最终与黑色、透明塑料膜基本持平。园艺地布、透明塑料膜处理李坐果率分别高出对照组29.32%和14.51%,3个处理对李树枝条、叶片、果实生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不同覆膜材料处理提高了果实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其中,园艺地布处理总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高出对照组13.04%、1.63%和8.39%。综合各性状表现,透明塑料膜对提高幼苗栽植成活率效果最佳,黑色园艺地布和透明塑料膜均能有效提高李坐果率、生长量,改善果实品质。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生长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ABI5基因对BR胁迫响应及其对下胚轴生长的调节作用

遗传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脱落酸不敏感蛋白5(abscisic acid-insensitive 5,ABI5)是种子中大量表达的碱性亮氨酸拉链类型(basic leucine zipper,bZIP)转录因子,在调节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信号中起着核心作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等诸多生理功能.近期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胁迫条件下,BR信号通路中BIN2(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2)和BES1(BRI1-EMS-SUPPRESSOR 1)通过抑制ABI5表达,促进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萌发.为进一步探究BR胁迫下ABI5功能,本研究分析了种子萌发期ABI5表达特性,鉴定出拟南芥ABI5基因缺失突变体abi5-1并对BR胁迫下其功能进行解析.结果表明:ABI5在拟南芥干种子中大量表达并响应萌发期BR胁迫;正常条件下,abi5-1与野生型幼苗下胚轴无明显差异;BR胁迫下,abi5-1幼苗下胚轴明显长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ABI5调控BR胁迫下拟南芥下胚轴生长,为深入了解ABI5调节植物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ABI5;油菜素内酯;拟南芥;下胚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甘露聚糖酶和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鹌鹑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β-甘露聚糖酶和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鹌鹑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用4032只300日龄健康产蛋鹌鹑,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8只.对照组鹌鹑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0 mg/kg β-甘露聚糖酶、200mg/kg丁酸梭菌.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120mg/kgβ-甘露聚糖酶和200mg/kg丁酸梭菌对鹌鹑的存活率、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蛋重、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降低软壳蛋率的趋势(P=0.053).添加120mg/kg β-甘露聚糖酶和200mg/kg丁酸梭菌对试验第21 d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00mg/kg丁酸梭菌可以显著改善鹌鹑第42 d的蛋壳强度(P<0.05),对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鹌鹑产蛋后期添加120mg/kg β-甘露聚糖酶和200mg/kg丁酸梭菌均可显著提高蛋壳强度,有降低软蛋率的趋势.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丁酸梭菌;鹌鹑;产蛋性能;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干酪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离既能用于微生态制剂又能用于青贮饲料发酵剂的优良乳酸菌,采集规模化牛场青贮饲料,取梯度稀释液涂布MRS平板,进行厌氧培养,筛选优势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并进行生化试验和特异性PCR鉴定。研究自筛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曲线、培养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并研究其抑菌特性、药物敏感性和安全性。试验筛选到1株菌落形态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乳白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的无芽孢杆菌。生化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可厌氧生长,运动性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吲哚试验结果均为阴性,15种糖醇发酵试验结果符合干酪乳杆菌生化特征。用干酪乳酸杆菌特异性引物对菌株进行PCR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727 bp处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与生化鉴定结果相符,将分离菌株命名为RS1。RS1在0~4 h时发酵液pH变化不明显,处于生长延迟期;4~16 h时发酵液pH下降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16~36 h时发酵液pH下降缓慢,进入稳定期。RS1在培养温度为20~50℃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40℃;在培养液初始pH 1.0~9.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pH为6.0~8.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 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7 mm;对恩诺沙星和头孢他啶耐药;经14 d灌服小鼠生长状况良好。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筛选到的干酪乳杆菌RS1安全、无致病性,在微生态制剂及生物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年生黑麦草分子标记应用及基因组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是一种重要的栽培牧草,具有多年生、植株繁茂、叶多质嫩、可消化物质产量高等特征,适宜用作饲草及草坪草,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本综述总结概括了多年生黑麦草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进展,重点介绍分子标记在多年生黑麦草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QTL定位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简述了多年生黑麦草基因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发掘多年生黑麦草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特点,选育优良黑麦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分子标记 遗传连锁图谱 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的选育及系谱分析

大豆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脂肪含量在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系谱中的传递规律,本研究分析东生79选育过程及系谱,追溯其祖先亲本对东生79细胞质及细胞核基因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东生79的细胞质由四粒黄提供,贡献率100%。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黑农33—哈04-1824—东生79。核基因由祖先亲本Clark63、克山四粒黄等25个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提供,细胞核贡献值为0.1%~12.5%。脂肪含量是通过受体亲本哈04-1824的母性超亲遗传实现的。哈04-1824的脂肪含量来源于黑农33和黑农44的杂交组合,而黑农33和黑农44的脂肪含量又分别可追溯到绥农3和黑农37的组合,依此类推追溯到祖先亲本。高脂肪生态性状的遗传改良能发挥高脂肪受体亲本(母本)超亲遗传特性,选择脂肪含量高、缺点少的受体亲本(母本)与多个早熟高产供体亲本杂交,或用受体亲本作轮回亲本进行1~3次回交是其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大豆 东生79 祖先亲本 系谱分析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特征,选取3种不同耕作措施(免耕、浅翻、深翻)与有机肥相结合,分析不同层次土壤的养分、大豆根系形态以及与大豆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两个轮作周期,各处理的大豆产量无明显差异,仅表现为深翻和深翻+有机肥处理略高于其它处理。施入有机肥后大豆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分别增加了-1.2%~41.8%、5.0%~13.9%、3.7%~61.0%和8.9%~82.7%。有机肥配的施用,均不同程度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同时还有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趋势,尤其是20~40 cm土层,但对碱解氮的影响不明显。深翻与有机培肥相结合时,利于增加深层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大豆根系发育,提高其自身缓冲性能。

关键词: 大豆 耕地方式 有机肥 根系形态 土壤养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玉米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5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渗透压为0.4 MPa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贮藏物质转运率、胚根数、胚根长、胚芽长作为测定指标,利用抗旱系数(DC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玉米自交系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各项指标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鉴定出抗旱型材料4份,分别为1153、1245、1246和PHT11;干旱敏感型材料3份,分别为PHJR5、LH284和A14242;其他28份分别为较抗旱型和干旱较敏感型材料。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萌发期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氨基乙酰丙酸对盐碱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对大豆苗期盐碱胁迫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以大豆品种合丰50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40 mg·L~(-1)的5-氨基乙酰丙酸拌种对盐碱胁迫下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情况相比,盐碱胁迫抑制大豆生长:大豆生物积累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2.69%、9.9%和14.0%。与盐碱胁迫条件相比,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能有效缓解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3.3%、23.2%、23.0%和56.0%,相对电导率降低了3.08%。研究表明,5-氨基乙酰丙酸能缓解盐碱胁迫对大豆幼苗的损伤,提高大豆耐盐碱性。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盐碱胁迫 大豆苗期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特征,为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定位7年的有机物料还田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测定及荧光分析方法,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对配施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物料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提升9.65%—20.30%,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升6.63%—14.86%。各有机物料还田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类酪氨酸蛋白质物质、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减少。有机肥施入使水溶性有机碳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增加,使富里酸类物质、腐殖酸类物质增加并使二者结构简化;秸秆、生物炭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富里酸类物质结构简化;生物炭的添加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腐殖酸类物质复杂化。【结论】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各组分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分解代谢、使水溶性有机碳中结构相对简单的富里酸组分含量增加、结构简化,其中以有机肥效果最佳。

关键词: 黑土 有机物料 水溶性有机碳 三维荧光光谱 PARAFAC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