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食源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尿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代谢类疾病之一,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DPP-IV)抑制剂是一种有效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食源肽是DPP-IV抑制剂的潜在来源,可能有辅助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本文对食源DPP-IV抑制肽的获得方式、常规研究路线、结构特征和抑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即肽剪切、分子对接、定量构效关系)在DPP-IV抑制肽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本文也对食源DPP-IV抑制肽用作功能性食品配料以辅助调节血糖所需要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抑制肽 蛋白水解物 肽剪切 分子对接 定量构效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FecB基因KAS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肉羊育种中的应用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绵羊FecB基因检测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方法并对检测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试验首先采用基因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选BB、B+和++基因型绵羊个体各3只,然后参照KASP原理及基本反应体系对已知FecB基因型个体进行分析,并通过体系优化建立FecB基因KASP检测方法,最后对不同品种羊FecB基因型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ASP技术能够分辨不同FecB基因型;KASP检测体系优化调整幅度不大;杜泊羊不含有FecB基因,纯种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德肉美)和东北细毛羊仅含有稀少的B+基因型个体,德肉美与小尾寒羊杂交羊中尽管++基因型仍然为优势基因型,但BB和B+基因型频率稳步提升,且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说明在绵羊高繁殖性状育种中用KASP技术检测FecB基因是可行的。
关键词: FecB基因 KASP方法 德肉美羊 杜泊羊 德肉美与小尾寒羊杂交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俄罗斯李品种在黑龙江牡丹江的引种表现
《中国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2013-2018年,对引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4个俄罗斯李品种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抗性等开展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威卡'为早熟品种,离核,较丰产,抗寒性及抗病性强;'阿尔泰禧'为中熟品种,丰产,果实口味酸甜适口,抗寒性及抗病性较强;'安卡斯凯'为中熟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16.00%,抗寒力及抗病性强;'普里莫'为晚熟品种,半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7.20%,果肉紫红色,抗寒力强.因此综合分析认为,4个俄罗斯引进李品种均适宜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栽植,另外,4个引进品种与当地主栽对照品种相比,果实耐贮性及树体抗寒性表现优异,在育种工作中可以作为杂交亲本重点加以利用,以实现育种突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胁迫对辐射种子的无芒雀麦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辐射对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对经~(60)Co-γ射线辐射的无芒雀麦种子进行幼苗培养和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PEG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辐射剂量为50 Gy或100 Gy时3种酶活性最高,在辅射剂量为200 Gy时3种酶的活性最低。说明低辐射剂量处理的无芒雀麦种子可以通过提高POD、CAT和PPO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其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 无芒雀麦 PEG胁迫 ~(60)Co-γ射线辐射 抗氧化酶活性 幼苗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效成分、香气物质及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动态变化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树莓冻果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阶段红树莓果酒的功效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陈酿结束后为(18.00±0.07)%;活性成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总酚、花色苷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3.32±2.26)mg/L和(173.64±5.72)mg/L,黄酮在发酵第9天达到最大值为(67.03±0.30)mg/L,原花青素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6.38±0.04)mg/L;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90.18±0.77)%,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87.93±2.10)%;果酒发酵期间,有机酸除L-苹果酸升高、柠檬酸降低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琥珀酸、乳酸变化最明显;陈酿期间,L-苹果酸呈缓慢升高趋势,琥珀酸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柠檬酸、乳酸、草酸、酒石酸和莽草酸呈降低趋势;红树莓果汁、红树莓果酒发酵和陈酿期间分别检测出18、46种和23种香气物质,其中红树莓果汁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酮类(63.40%),经发酵后酮类物质减少,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所增加,红树莓果酒中主要香气物质为酯类,癸酸乙酯、辛酸乙酯、甲酸异戊酯为发酵红树莓果中的特征性香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和幼龄动物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猪轮状病毒是引起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有复杂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药物,疫苗接种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掌握猪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动态,可对诊断猪轮状病毒病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对猪轮状病毒的病原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综述,旨在阐述不同地理区域中猪轮状病毒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开展猪轮状病毒病原研究及后期疫苗和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伊维菌素微乳的制备及其工艺考察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掌握微乳形成的条件及伊维菌素微乳的制备工艺,试验采用筛选成乳比例法、3%伊维菌素微乳制备工艺优化法和微乳类型鉴别的方法,确定了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蓖麻油、油酸、大豆油,以O1~4代表其中之一)、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司班-80、吐温-60、聚乙二醇400,以S1~4代表其中之一)和助表面活性剂(丙二醇、正丁醇、异丙醇、丙三醇,以C1~4代表其中之一)的成乳比例及制备伊维菌素微乳的最佳温度和搅拌速度,并对制备的微乳进行类型鉴定。结果表明:微乳成乳各相体积比例为S2∶C2∶O3∶H_2O=1∶4∶10∶4.8;3%伊维菌素微乳制备工艺最佳条件是水浴加热50℃,以400 r/min进行搅拌,10 min可以溶解;且证明了微乳为水包油型微乳。说明本试验成功制备水包油型微乳,且3%伊维菌素微乳制备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就巢期卵巢特征及其内分泌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鹅的就巢行为显著影响其产蛋量,就巢行为主要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相关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共同调控鹅的就巢行为。在就巢期,机体内PRL分泌浓度升高,能够抑制GnRH和FSH的分泌,导致大卵泡合成P_4、E_2速率下降,从而垂体分泌LH浓度降低。本文对鹅就巢期激素水平及卵巢形态变化进行阐述,以期通过调控鹅就巢行为来提高产蛋量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