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大豆四粒荚数QTL分析及位点交互群体验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位年际间稳定、群体间通用的大豆四粒荚QTL,以2013-2016年表型数据为基础,利用RIL群体结合SLAF-seq高密度遗传图谱对大豆四粒荚数进行QTL分析,利用含目标区间的导入系个体对QTL进行表型验证.结果表明:RILs群体大豆四粒荚QTL分析共获得8个QTL,其中在Gm06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位置相近的QTLs,加性效应为正值,区间大小0.62Mb,在Gm16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位置相同的QTL,加性效应为负值,区间大小1.04Mb,这些QTL是不同年际间稳定存在的位点.共有5个导入系个体含有Gm06染色体目标区间,这些个体在不同年际间的四粒荚表型值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共有7个导入系个体含有Gm16染色体目标区间,这些个体在不同年际间的四粒荚数表型值均显著低于轮回亲本,表明目标区间的导入对导入系四粒荚数表型具有相应的增效或减效作用,从而在全基因组导入系群体中验证了QTL的准确性与通用性.研究结果为大豆四粒荚数候选基因挖掘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四粒荚数 QTL定位 交互群体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DV、TGEV、PoRV和PK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鉴别诊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嵴病毒(PKV),根据PEDV的M基因、TGEV的N基因、PoRV的VP6基因和PKV的3D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重组质粒,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4种病毒的RT-PCR诊断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这4种病毒的相应片段,而对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均无扩增,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33*10~4、1.33*10~3、1.33*10~4、1.33*10~5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对临床55份猪腹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14份PEDV、1份PoRV和27份PKV,未检出TGEV,其中PEDV和PKV混合感染9份.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可用于以上4种腹泻病毒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轮状病毒 猪嵴病毒 多重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ABA对苏打盐碱胁迫的紫花苜蓿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BA)对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比值的影响,试验以紫花苜蓿WL343HQ为试验材料,对150 mmol/L苏打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喷施25,50,75,100μmol/L的ABA溶液,采用HPLC法对苜蓿幼苗的根和叶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和AB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外源ABA浓度的升高,IAA和GA_3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ABA呈逐渐上升的趋势,IAA/ABA、GA_3/ABA比值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ABA处理显著影响了3种激素的含量和比值的变化,当ABA处理浓度超过50μmol/L时,叶中3种激素含量及比值均大于根。说明外源ABA对苏打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根和叶中IAA、GA_3、ABA激素含量的变化对调控苜蓿抗盐碱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苜蓿 苏打盐碱 外源ABA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茶褪绿矮缩伴随病毒杭州分离物的序列和进化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生病毒(Geminivirus)是一类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的植物病毒,具有孪生的病毒粒子。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最新的分类报告将双生病毒分为9个属[1]。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小RNA或转录组测序可鉴定植物中的已知和未知病毒,新的双生病毒也不断被发现和鉴定[2]。山茶褪绿矮缩伴随病毒(Camellia chlorotic dw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湿基发酵豆粕对蛋鸡产蛋性能、养分代谢率和蛋品质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湿基发酵豆粕对蛋鸡产蛋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蛋品质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3周龄罗曼粉壳蛋鸡6 000羽,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0羽。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湿基发酵豆粕替代等量豆粕进行饲喂,试验为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5%湿基发酵豆粕,蛋鸡的脏蛋率、畸形蛋率显著降低(P<0.01),合格蛋率(P<0.01)、粗蛋白表观代谢率和磷表观代谢率均显著提高(P=0.01),但产蛋率、破蛋率、软壳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蛋重、蛋白高度、蛋黄重、蛋壳重和蛋白重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第6周,哈夫单位(Haugh Unit)显著提高(P=0.05),蛋黄比色显著降低(P<0.01)。试验结果表明,在蛋鸡饲粮中添加5%湿基发酵豆粕可以提高合格蛋率并改善鸡蛋品质。

关键词: 湿基发酵豆粕 蛋鸡 产蛋性能 养分代谢率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酶活、土壤养分及秸秆腐解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及秸秆腐解率的影响,以5年不施氮肥和施氮300 kg/hm~2耕层土壤为背景,在长期氮肥定位试验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增加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玉米出苗期至成熟期,不施氮处理和施氮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范围分别为13.53~14.21 U/mL和11.80~15.67 U/mL,在灌浆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范围分别为48.57~55.92 U/mL和50.69~59.34 U/mL,在灌浆期差异达显著水平;蔗糖酶活性范围为36.90~51.85 U/mL和46.40~58.22 U/mL,在3个时期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配施适量的氮肥对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显著,但增加硝态氮和速效氮质量分数,不施氮处理和施氮处理硝态氮和速效氮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0.39、18.45 ug/kg和126.43、145.39 mg/kg.

关键词: 玉米 秸秆 氮肥 酶活性 腐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研究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20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研究,初步获得了耐冷性相关的13个性状的表型值,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份玉米材料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单项指标被转换成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材料的综合耐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20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类,其中玉米自交系J 8耐冷性较强,单独分为一类,第二类为耐冷性中等的材料,共4份,第三类为耐冷性一般的材料,共11份,第四类为耐冷性较弱的材料,共4份。

关键词: 玉米 萌发期耐冷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法下秸秆还田对土壤WSOC荧光特性的影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水溶性碳(WSOC)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连续免耕、浅翻、深翻与免耕秸秆覆盖、秸秆浅翻及深翻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WSOC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荧光特征.结果表明:0~50 cm土层, 3种耕法与相应秸秆还田方式土壤WSOC均解析出2类3个荧光组分,即类腐殖质组分C1(240/400 nm)和C2(245, 400/465 nm)及类蛋白质组分C3(220, 275/325 nm);无论浅翻还是深翻, 0~20 cm表土层C1>C2>C3, 20~30 cm土层C3组分的变化与C1, C2组分呈负相关,秸秆还田增加了30~50 cm土层C3组分的含量;荧光指数分析表明,土壤WSOC组成为非生物源与生物源的混合物, 10~20 cm土层异源特征明显,免耕与免耕秸秆覆盖20~50 cm土层自生源特征较强;秸秆深翻还田40~50 cm土层腐殖质的产生和积累趋势增强, C2/C1比值高于秸秆浅翻还田和秸秆覆盖.

关键词: 旱地草甸土 秸秆还田 耕法 WSO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洪涝灾害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通过对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使用的数据源的分析,明确农业洪涝灾害研究的现状,归纳农业洪涝灾害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分析农业洪涝灾害未来研究方向。[方法]文章以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使用数据源作为索引,对基于不同数据源开展的农业洪涝灾害研究进行概述。[结果]从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涉及的数据源来分析,主要包括气象水文数据、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分析,主要包括洪涝灾害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等3个方面的内容。[结论](1)我国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主要为区域和小流域洪涝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河流、暴雨和气候与洪涝灾害、自然灾害和社会要素的洪涝灾害以及水文模型、气候模型、土壤湿度等基础研究。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研究洪涝灾害风险,高度重视洪涝灾害风险管理;(2)已经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洪涝灾害立体遥感监测体系,但基于遥感数据开展的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洪涝灾害监测领域,格局分析以及预警评价的研究相对薄弱;(3)农业洪涝灾害风险预警主要从脆弱性、影响性、适应性等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得到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并进行预警;(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农业洪涝风险评价中的热门方法;(5)农业洪涝灾害的评估体系缺乏统一的洪涝灾害风险理论模型与评估框架;(6)我国农业洪涝风险定量评估研究较少。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洪涝监测 风险预警 风险评估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马铃薯干腐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真菌性病害,极易侵染马铃薯块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是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马铃薯干腐病症状、传播、致病机制、鉴定方法,以及我国马铃薯干腐病发生情况、种类分布进行总结,并对马铃薯干腐病防治措施进行归纳,以期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研究和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 干腐病 镰孢菌 种类分布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