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砂梨‘翠冠’hmgr基因家族两成员的表达与货架期黑皮病关系的研究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砂梨黑皮病易感品种‘翠冠’果实为材料,克隆获得了调控α-法尼烯合成的关键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家族中的两个成员Pphmgr1和Pphmgr2。Pphmgr1开放阅读框为1827bp,编码由6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Pphmgr2开放阅读框为1707bp,编码由56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翠冠’PpHMGR1和PpHMGR2与苹果果实的MdHMGR1和MdHMGR2蛋白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0%和98%。在采后货架期28~32℃条件下,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可明显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减缓乙烯释放,显著降低果皮中α-法尼烯及其氧化产物共轭三烯的含量,减少黑皮病发病率并减轻发病程度。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1-MCP处理后果皮中Pphmgr2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但是Pphmgr1的表达几乎不受影响。
关键词: 砂梨 黑皮病 HMGR 基因 克隆 表达 1-MCP


均质土壤及层状土壤的指流对比实验
《节水灌溉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彻底认识指流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规律,以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3种土壤(西峰土、榆林土、新疆沙土)为实验对象,对均质土壤和层状土壤进行室内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指流实验,发现层状土壤均有指流产生,而均质土壤则没有指流发生,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茄子黄萎病生防内生细菌Jaas ed 1产生的抑菌物质特性初步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挖掘利用茄子黄萎病生防内生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对其产生的抑菌物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该菌株还具有产嗜铁素活性。对其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内可检测到Bacillomycin D的部分合成基因bamD和bamC,Bacilysin bacD的部分合成基因bacAB(引物:BACAB-F1,BACAB-R1),序列与GenBank已登录的基因相似性分别高达98%、98%和99%。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挥发性抑菌物质 嗜铁素 PCR检测 抗生素


猪Th1/Th2型细胞因子重组质粒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GenBank登录的猪Th1型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技术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和克隆了上述因子的101 bp核苷酸片段。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10倍系列稀释后作为标准模板,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了它们各自的标准曲线及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高等特点,为猪体内IL-2、IL-12I、FN-γ、IL-4、IL-6和IL-10的mRNA水平的定量检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Th1/Th2型细胞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重组质粒 实时荧光定量PCR


江苏省部分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分子检测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省近年生产上主栽的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来源,探讨采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和感条纹叶枯病的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为对照,对江苏省近年来育成的28份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并利用与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对抗病品种的亲本来源进行了系谱追踪。结果显示,与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能准确鉴定含该基因的抗性品种,该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系谱分析证实江苏省大部分抗性粳稻品种如镇稻88、徐稻3号、南粳46等均含有来自籼稻Modan和Mudgo的Stv-b~i基因;而不含Stv-b~i基因但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好的粳稻品种如扬辐粳8号、淮稻9号和淮稻11号则可能具有其他抗源。表明生产上利用的主栽粳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具有多种抗源,对聚合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及培育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能在水稻叶上润湿铺展的甲维盐微乳剂的研制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转相法配制了26种不同配方的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经过(54±2)℃的热贮藏和(0±2)℃的冷贮藏后,成功筛选出适合配制该微乳剂的助溶剂、表面活性剂和赋形剂的种类及用量,通过测定5种合格微乳剂的表面张力,确定最佳配方。比较不同浓度该配方微乳剂与乳油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水稻叶上的滞留量,结果表明:2.0~100.0 mg/L的甲维盐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而同浓度的1.0%甲维盐乳油药液的表面张力大于水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在相同浓度下,前者在水稻叶面的滞留量明显多于后者。将0.05 m l的该微乳剂药滴和水滴分别点滴在水稻叶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能够逐渐铺展开来,最终形成均匀的液膜覆盖在水稻叶面上;而清水在水稻叶面呈球形,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稻叶面上展布。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乳剂 表面张力 滞留量 铺展


不同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江淮下游的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间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施纯氮16kg/667m2的中高肥处理中,宁麦13明显比宁麦9号增产;而在施纯氮8kg/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施纯氮20kg/667m2和12kg/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虽总体均与施氮量相关程度较高,但两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宁麦9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稳定时间与施氮量为显著相关;宁麦13的三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宁麦9号的弱筋品质似较宁麦13稳定,尤其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不易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