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绿盲蝽危害对茶树鲜叶挥发物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绿盲蝽取食危害对茶树鲜叶挥发物的影响,为绿盲蝽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3个茶树品种健康新梢和受害新梢鲜叶中挥发性物质,分析茶树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挥发性物质种类及组成差异。【结果】绿盲蝽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取食存在明显偏好,不同品种嫩梢危害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黄金芽的危害指数最高,其余依次为白叶1号和浙农139。绿盲蝽取食后,茶树鲜叶中挥发物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顺-2-戊烯-1-醇、(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醇、顺-3-己烯-2-甲基丁酸酯和橙花醇仅在3个品种绿盲蝽取食鲜叶中检测到。萜烯烃类化合物是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中差异最明显的一类挥发物,其中健康鲜叶中检测到3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受害鲜叶中检测到9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其数量及相对含量的增加量越大,茶树受害程度越轻。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茶树受害越重,鲜叶中水杨酸甲酯增加幅度越大。【结论】浙农139对绿盲蝽具有一定抗性,黄金芽则较感绿盲蝽。绿盲蝽取食诱导茶树鲜叶挥发物发生明显变化,挥发物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萜烯烃类物质变化最明显。

关键词: 绿盲蝽 茶树 挥发物 萜烯烃类 相对含量 取食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连须根浸提液对无机磷细菌的负化感效应

土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连(Coptis chinensis)是我国人工栽培的传统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大,连作障碍严重,了解黄连对土壤微生物的化感效应,有益于揭示黄连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为减轻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利用固、液培养技术,以3株能溶解无机磷的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Yabunchi B05、B07和B09)为材料,研究了黄连须根浸提液(Extracts of fibrous roots of Coptis chinensis,ERC)对其生长繁殖和溶磷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时,随ERC浓度提高,无机磷细菌(Inorganic phosphorus-dissolving bacteria,i PDB)的菌落直径、溶磷圈直径和溶磷指数降低。在液体培养基中,ERC不同程度地抑制i PDB繁殖生长,数量减少35.98%~52.98%。供试菌株均能分泌氢离子、草酸和柠檬酸,B05和B09还能分别分泌乙酸和苹果酸,B07能分泌乙酸和丁二酸,三株i PDB溶磷量平均值(mg L~(-1))分别为228.31(B05)、311.64(B07)和174.89(B09)。有机酸和氢离子分泌总量分别与溶磷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77和0.604(p≤0.05,n=12)。在ERC抑制iPDB分泌有机酸和氢离子的同时,溶磷量降低21.68%~60.55%。因此,在集约化种植黄连的土壤中,其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可能影响iPDB的种群结构和生理生态功能,降低土壤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可视为发生连作障碍的潜在原因之一。

关键词: 黄连 化感效应 无机磷细菌 有机酸 氢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源于Cupriavidus campinensis BJ71的cctfdA基因的遗传转化提高烟草2,4-D抗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浓度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防除阔叶杂草。为了避免2,4-D喷施过程中的喷雾和蒸发漂移,有必要提高敏感植物的2,4-D抗性。来源于微生物的2,4-D降解基因编码蛋白可以将其代谢而解除毒性。本研究以前期从2,4-D降解菌Cupriavidus campinensis BJ71菌株中克隆得到的2,4-D降解基因cctfdA为模板进行适合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表达的密码子优化,利用改造后的基因Nt-cctfdA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SH737-Nt-cctfdA遗传转化烟草。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烟草及转化空载体的烟草相比,转Nt-cctfdA基因烟草的离体叶片及丛生芽的2,4-D抗性明显高于对照;转基因烟草植株可以抗10 000 mg/L浓度的2,4-D,而对照植株经350 mg/L浓度处理后死亡,表明转基因烟草的2,4-D抗性显著高于对照烟草30倍以上,且可以对抗10倍的2,4-D田间使用剂量。转基因烟草在2,4-D喷施前后,叶绿素含量基本无变化,而对照烟草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的2,4-D抗性显著提高,为进一步阐明转基因烟草的2,4-D抗性机理及2,4-D抗性转基因烟草的研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2,4-D降解基因Nt-cctfdA 转基因烟草 2,4-D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行轮作休耕问题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探讨其实行轮作休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完善该区轮作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贵州实施轮作休耕的必要性;在剖析轮作休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实行轮作休耕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为轮作模式面积不大、特色不强,休耕为被动休耕、休耕农田不合理。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轮作休耕的措施与对策,重点探讨了不同退化类型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技术路径,耕地质量优越区应发展山地高效的特色农作制度,重金属污染区宜实施多年休耕,连作障碍、面源污染及石漠化区应合理实施轮作和休耕,同时与秸秆还田、肥田作物、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相结合;最后,简要介绍了贵州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实践。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脆弱区 贵州 耕地退化 轮作休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BR与N、P、K配合对羊草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受气候变化如干旱胁迫作为危害羊草主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对其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盆栽人工控水法,研究在正常(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和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条件下油菜素内酯(BR)与氮、磷、钾(N、P、K)配合处理对羊草幼苗生长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BR可以减轻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而BR与N、P、K配合(1%尿素+1%磷酸二氢钾+0.10mg·L-1 BR)则可进一步促进植株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羊草的抗旱性,效果更好。这种效应与其调控植株生长,提升渗透调节能力,降低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密切相关。配合处理下羊草的株高、鲜重、干重和根系活力比干旱对照(CK2)分别增加28.96%、62.46%、45.21%和19.08%,N、P、K含量分别增加20.74%、236.84%和42.31%,营养代谢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酸性磷酸酶(ACP)和苹果酸脱氢酶(MD)活性发生改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分别增加57.20%、22.82%和5.94%,而丙二醛和叶片电导率分别降低37.42%和55.7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分别增加158.40%、38.15%、32.97%、30.00%和28.74%。

关键词: 羊草 油菜素内酯(BR)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酶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ALA对羊草生长、内源激素及转录组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气候的变化,我国羊草分布区受到干旱等环境胁迫,对其生产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缓解羊草干旱胁迫及其与物质积累、相关酶活性、激素变化和转录组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而适当浓度的ALA可缓解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不利效应,其中以50mg·L-1处理效果最好,可提高羊草株高、鲜重,增强根系活力,促进糖、蛋白、氮磷钾等物质积累,减轻干旱胁迫对羊草幼苗造成的伤害,这与ALA调控植株营养代谢相关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等生理效应密切相关,也与ALA在分子水平影响相关代谢的基因表达有直接联系。相关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羊草 5-氨基乙酰丙酸(ALA) 干旱胁迫 激素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天麻种子保存时活力的影响

中药材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天麻种子保存时活力的影响,探索天麻种子的长期有效保存方法,为天麻种质资源的保护做前期研究.方法:采收成熟红天麻蒴果后,采用真空冻干、玻璃化包埋、脱脂棉包裹等方式处理天麻种子后再进行不同温度的保存,利用TTC染色和拌菌播种检测天麻种子的活力.结果:一年后检测种子活力,室温、4℃保存时天麻种子含水量越低,种子活力越高,且显著性高于其它处理;低温或超低温保存时,5%的肌醇能有效避免低温对种子的伤害;同时天麻蒴果的果荚对种子保存有一定的益处.结论:与降低贮藏温度相比,可能降低天麻种子的含水量对于天麻种子活力的保持更有效;同时天麻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远小于5%;利用非穿透防冻保护剂进行天麻种子的低温、超低温长期有效保存是可行的.

关键词: 天麻 含水量 低温保存 种子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鳕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中旬,贵州省某养殖场引进的新品种江鳕发病,从患病江鳕肝脏和肾脏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致病性检测,同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测定。回归感染后的江鳕可再次分离到致病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系统学分析,将致病菌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该菌对江鳕的半数致死密度为4.3×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敏感,对哌拉西林、克拉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

关键词: 江鳕 类志贺邻单胞菌 种类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绿盲蝽抗性茶树品种新梢挥发物组成比较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茶树新梢挥发物与茶树品种对绿盲蝽抗性的关联,通过田间调查确定不同茶树品种的绿盲蝽抗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树新梢挥发物组成,然后分析茶树新梢挥发物与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同一茶园同一时间调查,4个茶树品种绿盲蝽危害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苔选0310表现出抗绿盲蝽特性,黄金芽表现为易感绿盲蝽;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茶树品种新梢挥发物组成亦不同,受害程度最轻的苔选0310新梢挥发物主要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和水杨酸甲酯等,且较之其余3个品种新梢内萜烯烃类挥发物数量和相对含量明显更丰富,受害最严重的黄金芽新梢中含有较高的己醛、青叶醛和己醇等挥发物。茶树品种挥发物相对含量与绿盲蝽危害指数间的关联分析发现,萜烯醇类含量与茶树抗绿盲蝽间呈一定正相关,己醇含量与茶树感绿盲蝽间呈一定正相关。

关键词: 绿盲蝽 茶树品种 苔选0310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TS及GPD序列分析对贵州紫花菌的分类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贵州省紫花菌分类地位,对其人工驯化、加工及活性物质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在贵州4个具有代表性的紫花菌产地附近的农贸市场,收集紫花菌样本进行组织分离,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分离纯化获得20株菌株,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在贵州市场收集的紫花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形态特征与鲜艳乳菇(Lactarius vividus)一致,另一类形态特征与红汁乳菇(L. hatsudake)一致。基于ITS和GPD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15株菌株与鲜艳乳菇(L. vividus)的遗传距离为0,在系统发育树上以较高的自举支持率与鲜艳乳菇(L. vividus)聚为一支,将15株菌株鉴定为鲜艳乳菇(L. vividus);5株菌株与红汁乳菇(L. hatsudake)的遗传距离为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红汁乳菇(L. hatsudake)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100%,将5株菌株鉴定为红汁乳菇(L. hatsudake)。笔者在贵州市场上收集到的紫花菌中没有鉴定出松乳菇(L. deliciosus),可能与近年松乳菇采集过度或因环境改变导致其发生量减少有关,也有可能是松乳菇与鲜艳乳菇、红汁乳菇形态较为接近,不易区分导致错误鉴定有关。

关键词: 紫花菌 鲜艳乳菇 红汁乳菇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