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不同控失剂用量的控失尿素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省黄壤土为基础,以玉米品种西都森玉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无氮肥、普通尿素及控失剂用量分别为1%、2%、3%、4%、5%、6%的控失尿素等8个处理,研究不同控失剂用量的控失尿素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当地玉米生产中合适控失剂用量控失尿素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体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显著增加了14. 81%~25. 84%,以含4%~5%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籽粒干质量及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增加了10. 52%~17. 49%,以含4%~5%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地上部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了19. 67%~32. 94%,磷积累量增加了0. 19%~33. 15%,钾积累量增加了2. 27%~18. 53%,总体以含3%~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好;施用控失尿素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了102. 38%~178. 57%,氮肥偏生产力显著增加了14. 81%~25. 89%,氮素收获指数增加了4. 66%~16. 12%,氮素吸收效率显著增加了19. 75%~32. 93%,氮肥农学效率显著增加了190. 98%~333. 90%,总体以含3%~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综合分析,以含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效果较好。

关键词: 玉米 控失尿素 控失剂用量 产量 氮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宽叶雀稗生理生态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9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5个氮素水平(1、3、5、7、9 mmol·L~(-1)),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及光合特性等方面,探究适合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生长的氮素水平。结果表明,3 mmol·L~(-1)氮素处理下宽叶雀稗生长指标、生物量及含氮量较高,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及气孔导度(G_s)保持在较高水平(P <0.05),而丙二醛(MDA)含量和胞间CO_2浓度(C_i)较低。氮素不足(1 mmol·L~(-1))或过量(7~9 mmol·L~(-1))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宽叶雀稗的SP和Pro含量、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影响光合作用,抑制宽叶雀稗生长。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 mmol·L~(-1)氮素处理是宽叶雀稗生长的适宜氮素水平。

关键词: 氮素水平 宽叶雀稗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用量专用生物炭基肥对贵州朝天椒提质增效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基肥对贵州黄壤朝天椒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以自制生物炭基肥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生物炭基肥施用量[1 758(BCF1)、2 167.5(BCF2)、2 550(BCF3)、2 932.5(BCF4)和3 315 kg·hm-2(BCF5)]对贵州朝天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FP)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基肥可以显著提高朝天椒产量,其中鲜椒增产12.0%~32.8%、干椒增产12.6%~31.6%,且以BCF2处理效果最佳;施用生物炭基肥对朝天椒的硝酸盐和Vc含量影响显著,其中硝酸盐含量降低了3.9%~14.4%、Vc含量提高了1.0%~19.3%,但对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无影响;与FP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基肥使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97~13.93、8.49~26.41 kg·kg-1,BCF1、BCF2和BCF3处理的钾肥农学效率提高了3.12~8.32 kg·kg-1,以BCF1处理为最高,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11~43.90、2.63~7.76、7.50~44.60个百分点,其中BCF2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和钾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5.0%和74.1%,BCF1和BCF2处理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均为10.3%;与FP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基肥后的朝天椒纯收入提高了19.4%~74.8%,以BCF2效果最佳.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基肥施用量为2 167.5 kg·hm-2时朝天椒生物效应和经济效益最好,可作为贵州朝天椒种植的最佳施用量.本研究结果为生物炭基肥在贵州黄壤朝天椒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炭基肥 朝天椒 提质增效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肥田萝卜主要提高>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毛叶苕子、蓝花苕子主要提高0.25~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蓝花苕子主要提高了0.25~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并且,连续种植绿肥有利于形成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毛叶苕子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另外,连续种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的提升。同时,连续种植绿肥较清耕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29%~38.17%,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毛叶苕子<肥田萝卜<蓝花苕子<箭筈豌豆。除此之外,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可侵蚀因子(K)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箭筈豌豆<蓝花苕子,虽然土壤可侵蚀因子(K)与绿肥作物品种间的规律不显著,但是其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很密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越大,可蚀性K值越低,团聚体破坏率越低,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抗侵蚀性越好。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绿肥 稳定性 可侵蚀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组成成分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精油,属植物体自身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的叶、根、皮、花和果中,可随水蒸气蒸馏,且具有一定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本文对植物精油的传统提取方法及新型提取方法的原理、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其检测分析技术及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总结,此外,还对其功能特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后续植物精油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提取方法 检测分析技术 组成成分 功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特异矮秆直立株型新品系DW871株高的遗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紧凑株型是油菜抗倒性和稳产性的重要因素。新型矮秆甘蓝型油菜材料DW871具有花序花蕾呈散生状的类甘蓝花序特征,花序或果枝从初花直至收获均表现挺直不弯曲,不串枝,果枝中偏短,着果密,茎秆坚硬,株型紧凑,抗倒性特强等辅助标记性状。本研究分别以DW871为父母本,通过构建不同世代的群体对该品系的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辅以其它标记性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DW871株高性状为1对显性主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是存在修饰基因的影响,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DW871为适宜机械化或轻简化种植的中矮秆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矮秆 紧凑型 标记性状 显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惠水金橘’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贵州地方柑橘品种‘惠水金橘’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分子标记,为研究该品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丰富柑橘类果树叶绿体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惠水金橘’成熟叶片总DNA,构建小片段插入文库并测序,以甜橙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筛选叶绿体基因组相关序列组装,开展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预测、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单核苷酸多态性)/InDel(insertion-deletion,插入缺失)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组装后获得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60 698 bp,GC含量为38.42%,共有117种基因被注释;检测到92个SSR位点,大部分的SSR位点都偏向于A/T组成;检测到417个SNPs位点、149个InDels位点、InDel的标记密度约为每kb 0.927个。进化树显示该品种与其他宽皮柑橘聚为一大类。【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柑橘叶绿体基因组DNA分子标记是可行的。

关键词: 柑橘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SSRs SNP/InDel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弱光胁迫下黄心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叶面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弱光胁迫下黄心菜生长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为设施黄心菜抗逆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塑料大棚内砻糠灰基质栽培的弱光敏感型黄心菜品种淮南F1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弱光[190.0~260.0μmol/(m2·s)]胁迫下喷施EBR后黄心菜的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内源激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指标等.[结果]弱光胁迫可显著降低黄心菜植株的株高、根长、叶面积、根体积及鲜重和干重(P<0.05,下同),而叶面喷施EBR可有效缓解弱光胁迫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喷施EBR后,弱光胁迫黄心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显著增加47.4%、121.0%和77.3%,吲哚-3-乙酸(IAA)、玉米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6.1%、13.6%和11.4%,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酶(SS)活性显著提高,酸性转化酶(AI)活性显著降低,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叶面喷施EBR能调控弱光下黄心菜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有效缓解弱光胁迫对黄心菜生长的抑制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及增强植株抗性.

关键词: 黄心菜 2,4-表油菜素内酯(EBR) 弱光胁迫 生长指标 碳水化合物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苏SSR标记筛选及遗传关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适宜于紫苏的SSR标记,对紫苏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划分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已报道的紫苏及近源种中的66对SSR引物对不同来源的42份紫苏材料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5对引物在42份材料中具有多态性,共扩增获得54个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3.6个,51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占扩增总条带的94.4%。使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在SM=0.67处,供试紫苏分为2个主要聚类群。类群Ⅰ为紫苏原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ts),类群Ⅱ为回回苏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a),类群Ⅰ又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亚类群,各亚类群间表型具有一定的特征差异。本研究可为紫苏种质亲缘关系及资源鉴定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紫苏 SSR标记 标记筛选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对10个桑树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桑树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镉性,为筛选耐镉桑树品种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0个桑树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设镉浓度(按Cd~(2+)计)为5.0、30.0、50.0和100.0 mg/L的胁迫处理进行发芽试验,以不添加镉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桑树种子萌发期的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幼根长及胚轴长等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桑树品种种子的耐镉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随镉浓度的提高,10个桑树品种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及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镉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在高浓度(50.0和100.0 mg/L)处理下均显著低于CK(P<0.05),其中活力指数降低最明显;镉对桑树种子幼根和胚轴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幼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轴;供试10个桑树品种种子对镉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根据隶属函数综合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桑树品种种子分为镉敏感型、中间型和镉耐受型三大类,其中桂桑6号和粤桑11号种子的耐镉性最强,属于镉耐受型品种;69851、桂桑优12号、蛋白桑、桑特优2号、桂桑优62号、桂桑5号和粤桑51号种子的耐镉性居中,属于中间型品种;沙2×伦109种子的耐镉性较弱,属于镉敏感型品种。【结论】桂桑6号和粤桑11号种子的耐镉性较强,可作为修复镉污染土壤优先选择的桑树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 桑树 镉胁迫 种子萌发 耐镉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