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坪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概述
《热带作物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干旱胁迫是影响草坪草生长最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在干旱胁迫下,草坪草的根、茎、叶均会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适应性,还会发生叶片蒸腾和光合作用减弱、渗透调节物质累积、活性氧代谢失调等生理生化反应,而且在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上也会发生变化,这都与草坪草的抗旱调节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关于草坪草的抗旱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枇杷叶片有机酸组分分析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离子交换色谱(HPIC)法对12个品种枇杷鲜叶提取物有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有机酸以奎尼酸为主,含量高达2.336-5.487 mg.g-1,另含有少量L-苹果酸、酒石酸、富马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柠檬酸和微量异柠檬酸、顺乌头酸、β-香豆酸和阿魏酸(反式);品种间叶片有机酸组分相似,但各品种含酸量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12个枇杷品种分为高酸、中酸和低酸3个组群.
关键词: 枇杷 叶片 有机酸 离子交换色谱(HPIC)


福建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福建省1999~2003年5年间的生态足迹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428hm2上升至2003年的1·65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0·683hm2减少到2003年的0·607hm2,生态赤字逐年提高,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足迹供需结构分析表明,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其需求以草地和化石燃料为主,两者占总量的55·74%~63·43%,而供给以耕地为主,草地仅占人均生态承载力的0·77%~0·82%,化石燃料的供给几乎为零.5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福建省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福建省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减少区域生态赤字的对策.


果蔗与斑茅、割手密种间杂交后代的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利用形态学、同工酶和RAPD、ISSR分子标记对甘蔗种间杂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8号和49号杂种是真杂种,所获杂种都偏向一亲本性状,同时又兼具另一亲本的有利基因,可作为甘蔗育种的优良亲本。分子标记所用的引物S260和W835可一次性准确鉴定甘蔗杂种及其亲本,杂种都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而且ISSR又比RAPD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多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