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硼对圆叶决明植株生长、养分含量及固氮能力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立田间小区试验,探讨在红壤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硼肥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植株生长、牧草品质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5、3.0和4.5kghm-2硼肥(B)处理的植株分枝数、根部重和植株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7%-36.7%、251%-493%和7.2%-34.2%,其中以施B1.5kghm-2的处理较为适宜。施1.5、3.0和4.5kghm-2硼处理的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80%-31.38%、10.37%-31.26%和18.4%-37.9%,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8.80%-31.38%、15.6%-65.4%、10.5%-33.7%和1.43%-42.60%,其中也以1.5kghm-2的田间施硼量的效应最佳,适当施用硼肥有利于圆叶决明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累积。施硼量为4.5kghm-2时,植株的硼含量最高;施B3.0kghm-2处理的植株根瘤重、根瘤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1.5kghm-2B是本试验条件下较佳的硼用量。


关于乌龙茶做青理念的思考
《茶叶科学技术 》 2007
摘要:乌龙茶生产的季节,春茶时间基本在4月15日~5月15日,夏暑茶6月15日~8月15日,秋冬茶在9月15日以后。春秋茶占70%以上,因此,如何做好春秋茶是茶叶争效益的关键,而在这两季茶中,秋茶的整体自然环境均比较理想,只要能够解决温度因素,其他问题比较容易对付,


南江黄羊性状相关和前期性别比较探讨
《中国畜禽种业 》 2007
摘要:试验选用30只南江黄羊,研究性状间相关,并比较前期性别间生长速度,结果:(1)60日龄与90日龄(r=0.887a),90与120日龄(r=0.842a)间体重相关关系均呈强正相关,60日龄与120日龄(r=0.558a)间相关关系中等正相关,相关关系均为极显著;(2)60日龄、90日龄和120日龄胸围对体重的影响均大于体长对体重的影响,均表现极显著(ry2.1=0.7148a、ry2.1=0.4815a、ry2.1=0.5232a);(3)公、母羔羊的初生、30日龄、60日龄、90日龄、120日龄体重及初生至12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性别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


再生稻超高产优化集成技术
《中国稻米 》 2007
摘要: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再生,又收成一季稻谷的水稻。一次插秧,两次收获,省工、省本、高产、高效,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稻作。


晚熟龙眼新品种冬宝9号
《中国果业信息 》 2007
摘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94年春选用我国最晚熟的龙眼品种“立冬本”为母本,以优质大果晚熟龙眼品种“青壳宝圆”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从杂种实生群体中筛选出优质、大果、晚熟、丰产的“冬宝9号”。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CHB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以菌体生长量和pH值作为培养基优化的指标,对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CHB1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源对发酵液菌数影响相差较大,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牛肉膏、大豆蛋白胨、NaCl、K2HPO4和KH2PO4;最佳摇瓶发酵配方为:牛肉膏0.5%,大豆蛋白胨0.9%,NaCl 0.2%,K2HPO4∶KH2PO4为0.1%∶0.075%,该培养基中培养CHB1比在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培养菌量提高10倍以上。
关键词: 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CHB1 发酵培养基 优化


绣球菌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菌物研究 》 2007
摘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评价方法,对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Wulf.)Fr.]子实体进行了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结果为绣球菌子实体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2.9%,氨基酸总量为9.33%,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3.9%。绣球菌的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相对过剩。绣球菌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价(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80.9,87.3,78.3,73.6,10.1和87.9。绣球菌的营养价值高于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和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因此,绣球菌子实体是良好的菌类蛋白源。


美洲大蠊的营养价值与饲用安全性的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对美洲大蠊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脂肪酸及卫生指标进行测定,并与秘鲁鱼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3.1%和17.20%;含有18种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质,且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7.95%;美洲大蠊虫体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主要卫生指标含量均低于饲料卫生标准中的安全限量,表明美洲大蠊可作为一种优质的功能性蛋白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