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科学
》
2006
摘要:从健康番茄体内分离到了93株内生细菌。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筛选出了3株对番茄青枯菌具有较强拮抗力的细菌菌株ZB-1、ZB-2和ZB-6。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菌株ZB-6对植株进行预处理后,番茄青枯病防病效果可达63-65%,说明该菌株对番茄青枯病发生具有较好预防效果。
关键词:
番茄
内生细菌
拮抗细菌
筛选
番茄青枯病
《中国兽医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鸭呼肠孤病毒小外壳σC蛋白编码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经EcoRⅠ和SacⅠ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获得了重组质粒pET32a-σC,转化DH5α大肠埃希氏菌感受态细胞后,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融合蛋白能够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康复鸭血清发生特异反应;以0.15 mmol/L IPTG诱导,5 h后融合蛋白σC表达量可达高峰,分子质量为50ku;融合蛋白纯化后被用作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鸭血清中呼肠孤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经对检测条件优化,最佳包被浓度为5μg/mL,标准阳性血清的最适稀释倍数为1∶40。用该方法对50份鸭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与琼脂扩散抗体检测法相比,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σC编码基因
原核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福建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柑桔黄龙病是由一种叫做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的病原引起的,已经确定的病原有亚洲、非洲和美洲3个种。病害通过种苗、嫁接和木虱介体等途径传播。病害可根据田间症状诊断,也可以通过血清学、电镜技术和PCR等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行鉴定。目前,柑桔黄龙病主要依靠综合防治的方法。开展病原的人工培养、抗病育种、致病机理和病害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对揭示病原特性和病害防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柑桔黄龙病
韧皮部杆菌
病原
综合防治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6
摘要:对产于福建(莆田平海)海滨沙地的单叶蔓荆子的一般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利用福建沿海沙滩单叶蔓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建产单叶蔓荆子的水分、脂肪、粗蛋白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0.8%、4.05%、5.9%和3.36%,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其重金属元素含量Pb<0.01μg/g、As<0.1μg/g、Hg<0.01μg/g、Cd为0.02μg/g、Cu为6μg/g,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2-2001)中重金属元素限量要求。蔓荆子生药材17种氨基酸总量为3.51%(mg/100 mg),此外还检出微量γ-氨基丁酸(GABA,2.203 mg/100 g)。蔓荆子生药材中含有10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69.6%)为主,主要成分包括棕榈酸(6.6%)、硬脂酸(5.4%)、油酸(22.0%)、亚油酸(46.0)及少量亚麻酸(0.8%)。
关键词:
单叶蔓荆(圆叶蔓荆)
蔓荆子
化学成分
资源
开发利用
《福建果树
》
2006
《中国植保导刊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提取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的胞内、外多糖,分别以菌丝生长法与孢子萌发法研究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多糖对尖孢镰刀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在PDA平板上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现象,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尖孢镰刀菌菌丝局部膨大,细胞质浓缩,细胞壁消解等现象。淡紫拟青霉多糖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有强烈抑制作用,并随多糖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多糖
尖孢镰刀菌
抑制作用
《中国马铃薯
》
2006
摘要:对影响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培养基类型、培养容器及外植体接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试管薯的诱导产生,产生的试管薯各项指标均优于固体培养基;250mL广口瓶培养产生的试管薯鲜薯重与100mL和150mL三角瓶培养容器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每瓶接种10~15个外植体既能获得数量较多的试管薯,且试管薯的质量也较高。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
培养基
接种密度
《中国草地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对引进的5个坚尼草新品种在闽南地区进行了两年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坚尼草品种在本地区均能正常越夏、越冬,耐旱耐瘦,其中8号坚尼草、9号坚尼草的平均年鲜草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当或略高,是优良的刈牧兼水土保持植物,可在闽南地区繁殖推广。
关键词:
坚尼草
闽南地区
区域试验
《福建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近年我国果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在加工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通过对我国果品加工业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回顾与分析,提出当前果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果品加工
果汁
果酒
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