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长期施用不同剂量氮肥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特性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于2015-2019年以晋杂34、辽杂27、晋饲2号、晋糯3号和汾酒粱1号为研究对象,设0 (N0)、75(N75)、150 (N150)、225 (N225)、300 (N300)、450 kg hm-2 (N450) 6个氮素水平,调查其对产量性状、淀粉含量和土壤硝态氮以及氮素利用特性指标的影响,以探讨高粱合理的氮素施用方案.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穗粒数及植株地上部氮素累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其中以N75处理增幅最大,较N0处理最大增幅分别可达23.68%、48.05%和51.86%;籽粒淀粉含量、5年叠加氮肥利用率、5年叠加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5年叠加表观回收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N75处理下5年叠加氮肥利用率为63.01%,较N150处理提高了76.91%;籽粒淀粉产量则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续施氮4~5年后,施氮量≥225 kg hm-2,残留的硝态氮在60~200cm土层逐年累积,且在0~200cm土层存在明显的累积峰,硝态氮淋失风险加剧.施氮量75~150 kg hm-2之间,在满足高粱植株基本生长需求的同时,可以弥补了土壤氮库的消耗,有效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的淋失,亦有利于高粱产量和籽粒淀粉产量的形成.

关键词: 高粱 施氮水平 氮素利用特性 土壤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白黄链霉菌G-1发酵液抗真菌特性研究和发酵条件优化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G-1发酵液抗真菌特性和较优发酵条件,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单因素试验、RDA分析和响应面CCD设计分别对其抗真菌特性、产抗菌物质关键限制因子和发酵条件较优组合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S.albidoflavus G-1发酵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黄瓜疫霉病菌和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抑菌率均可达70%;发酵液在≤80℃、紫外照射24 h、pH 3-13和稀释100倍条件下仍可保持70%以上抑菌率;产抗菌物质关键限制因子为初始pH值、温度、麦芽糖和马铃薯;较优发酵条件为8%麦芽糖、马铃薯16.5%、初始pH 6.5、温度30℃、转速160 r/min、发酵5 d,且在该条件下可使抑菌率提高14.46%。说明菌株G-1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抑真菌稳定性,且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可使菌株G-1在较低成本和较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菌物质,研究结果为其后期田间应用和规模化发酵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微白黄链霉菌G-1 抗真菌谱 稳定性 发酵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白羊沟景区农林交错带蛾类DNA条形码鉴定

应用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DNA条形码技术已经在多个类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数量巨大的鳞翅目昆虫而言,仍然缺失大量数据,尤其是形态鉴定较为困难的小蛾类和很多中型蛾类,尚无法构建较为完善的DNA条形码系统。本研究旨在为鳞翅目害虫DNA条形码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提供数据来源及支撑,验证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通用基因的准确性,探讨28S rDNA的D2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辅助基因的可行性,并检验目前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方法】对采集自北京白羊沟风景区的小蛾类和中型蛾类490头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和DNA测序,分别基于COⅠ及28SD2基因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结果】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为65%,对小蛾类和夜蛾类鉴定成功率较低。基于COⅠ基因的NJ树鉴定成功率为94.4%,基于28S D2基因的NJ树鉴定成功率为89.4%。【结论】结合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结果,COⅠ基因适合作为鳞翅目蛾类DNA条形码通用基因,28S D2基因较为保守,不适合作为DNA条形码的辅助基因。

关键词: 北京白羊沟 蛾类 DNA条形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北部地区引种苦荞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晋北地区引种的12个苦荞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种的苦荞品种中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是晋荞5号、冼马选1号、KQ-1-6、西农9909和云苦5号;各农艺性状的权重顺序为生育期>主茎分枝数>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产量,结果可为晋北地区苦荞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苦荞 引种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静水压和热处理对荞麦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静水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对食物营养和感官品质破坏较小等多种优势。本实验通过HHP处理与传统热处理法(heat treatment,HT)处理荞麦蛋白(buckwheat protein,BWP),并测定BWP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性质,此外通过BWP羰基含量、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测定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对BWP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HP处理压力的增加,BWP的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而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500 MPa、30 min时,BWP乳化性、起泡性均达到最大值(67.3 m2/g和91.5%),较空白对照组(未经HHP处理)分别提高33.0%、16.1%,较HT处理组分别提高61.5%、52.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HHP处理后BWP的α-螺旋和β-折叠相对含量减少,β-转角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增加。经相关性分析发现,BWP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羰基含量与巯基含量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BWP的乳化性与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与巯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HHP处理可以改变BWP的功能性质。可为进一步研究BWP在功能食品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高静水压处理 热处理 荞麦蛋白 功能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高粱品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的61份高粱品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期对高粱的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性状表现具有丰富多样性,其中生育期和淀粉的变异程度最低,株高、穗长、单宁的变异程度较大,穗粒重、千粒重、粗蛋白、脂肪的变异程度较为明显。株高、穗粒重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脂肪与总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1份高粱品系可划分为三个类群,各类群都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供试高粱品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着巨大的改良潜力,为进一步改良高粱品种和亲本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霞珠''梅鹿辄'和'品丽珠'不同营养系果实与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发挥酿酒品种‘赤霞珠’‘梅露辄’和‘品丽珠’不同营养系的优点,筛选香气优良的营养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3个品种共11个营养系成熟果实和葡萄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果实、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种类分别在64~99种、105~121种,相应的果实与葡萄酒共有成分在60~88种,分为中短链脂肪酸、乙醇酯、醇类、乙酸酯、醛类、单萜和降异戊二烯类、其他7类。除‘赤霞珠’685醇类、191醛类,其余营养系葡萄酒中每类香气浓度均高于果实。果实和葡萄酒中超过阈值的香气成分分别有5种和15种,但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营养系同一香气气味活性值(OAV值)不同,从而导致其香气特征的差异。‘赤霞珠’685、169和‘梅鹿辄’348果实中苯乙醛、β-大马士酮OAV值高于其他营养系,与花香、甜香味OAV值最大一致;170果实中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IBMP)OAV值显著高于191,与其植物味OAV值最高一致,且TDNOAV值最高,与其化学味OAV值最高一致。‘品丽珠’c214果实中IBMP>327>409,赋予c214植物味OAV值>327>409,3个营养系中苯乙醛、β-大马士酮OAV值趋势与焦糖味、花香味一致。与其他营养系相比,‘赤霞珠’170、338葡萄酒中较高的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醛和β-大马士酮赋予酒较高的水果味、花香味;‘梅鹿辄’181葡萄酒中较高的辛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赋予酒较高的水果味、花香味;‘品丽珠’c214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OAV值最高,与酒水果味OAV值最高一致,327中IBMP和癸醛OAV值较高,赋予酒植物味高于c214。【结论】根据果实香气特征,‘赤霞珠’685、169、‘品丽珠’327和‘梅鹿辄’348相对较好,根据葡萄酒香气特征‘赤霞珠’338、170、‘梅鹿辄’181和‘品丽珠’409较好。根据其香气特点及市场需要,可进行营养系筛选或酿造工艺改良。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营养系 果实 葡萄酒 挥发性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衣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种衣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Coleoptera:Melolonthidae)幼虫的防治效果和对其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研究不同种衣剂对红芸豆的安全性和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采用酶动力学法检测不同种衣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解毒酶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种种衣剂对红芸豆均安全,显著降低了红芸豆种子被害指数,提高了出苗率和根重;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FSC)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防治效果最高,为74.81%,50%氯虫苯甲酰胺FSC次之,为60.65%,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酶动力学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40%溴酰·噻虫嗪FSC、50%氯虫苯甲酰胺FSC抑制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72~96 h后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处理48 h后600 g/L吡虫啉FSC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96 h后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48~72 h后50%吡虫·硫双威FSC对该酶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96 h后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4种种衣剂对羧酸酯酶活力影响均表现为处理48 h后激活,72 h后抑制,96 h后50%吡虫·硫双威FSC和40%溴酰·噻虫嗪FSC对其作用不明显,600 g/L吡虫啉FSC和50%氯虫苯甲酰胺FSC对其有激活作用。

关键词: 华北大黑鳃金龟 种衣剂 防治效果 解毒酶 红芸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情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株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情况和产量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即穗比例>茎比例>叶比例>叶鞘比例抑根比例。杂交种‘长杂谷466’(CZ466)收获指数、单穗重和产量均是最大,株高较低;常规种‘长生13’(CS13)株高最低,产量及收获指数较高。所有品种谷子穗干物质量与单株总干物质量均显著正相关;叶鞘干物质量与穗干物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CZ466和CS13是2个产量高、株高矮、收获指数高的优良品种;推断谷子叶鞘和单株总干物质量与产量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其他器官干物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关键词: 谷子 干物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灌水对晋南晚播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灌水模式对运城盆地晚播冬小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济22为供试材料,以传统播期灌2水为对照(CK),在晚播增密条件下,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返青起身期1水、拔节期1水、返青起身期+开花期2水、拔节期+开花期2水共5个灌水处理,分别记为W1、W2、W3、W4和W5。结果表明,与CK相比,W1、W2和W3处理产量降低;干旱年W4和W5处理冬小产量显著于CK,平水年冬小产量则以CK最。晚播增密灌2水条件下,2个试验年度均以W5处理产量最,W4处理次之,但2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W4处理冬小的成穗数、成穗率、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于W5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以W2和W3处理最;W4和W5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当。综合产量、抗寒性和水分利用等方面表现,晋南冬小适度晚播增密未浇冬水条件下,返青起身期+开花期2水能够维持产量稳定,同时延缓冬小穗分化进程,提春季抗霜冻能力。

关键词: 冬小 晚播 灌水 产量 水分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