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火麻仁蛋白的研究及开发现状

中国油脂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火麻仁蛋白是一种优质的功能活性蛋白。对火麻仁蛋白降血糖、减肥、抗肿瘤、调节免疫、抗疲劳、改善贫血的营养功效,火麻仁蛋白制备技术、加工特性及相关产品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综述,同时对火麻仁蛋白一些未探明的功效机理、提取工艺的优化、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火麻仁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火麻仁蛋白 营养功效 提取技术 加工特性 产品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和SQ-1诱导的不育植株花粉形态电镜扫描观察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镜扫描技术,对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不育植株花粉粒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花粉粒大小、形状及萌发孔孔盖等特征。结果表明,正常发育、SQ-1诱导和F型不育系三者之间花粉粒极轴长度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Q-1诱导和F型不育系花粉粒均为典型的不规则败育形状,萌发孔孔盖均有不同程度凹陷,同时发现萌发孔孔盖脱落现象。

关键词: 小麦 F型雄性不育系 花粉粒 萌发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3-RPR+R)&UPS)+P混联机床机构的运动学模型

机械传动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大型细长类整体结构件的多轴联动加工,提出了一种新型((3-RPR+R)&UPS)+P的5自由度混联机床机构,利用解析矢量法建立了该混联机床机构逆解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运动影响系数法得到了其1阶、2阶运动影响系数矩阵,建立了更为完整的逆解运动学模型;运用Matlab对该混联机床机构逆解运动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Adams进行了仿真,其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建立的该混联机床机构逆解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混联机床机构 逆解 运动学模型 运动影响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磷菌与秸秆配施对低磷胁迫下苦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对苦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9年以‘迪庆’苦荞为材料,设置秸秆[0 g·kg-1土壤(J0)、4 g·kg-1土壤(J1)]和菌液浓度[0 (P0)、104(P1)、106(P2)、108(P3)、1010(P4) cfu·mL-1]两因素复合处理,以正常施肥为对照(CK),采用盆栽试验探究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对苦荞幼苗根系、地上部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促进苦荞根系鲜质量、干质量、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冠比,幼苗主根长在J0P2处理下最高,比CK显著提高12.1%,根系表面积和根冠比均在J1P1处理下最高,分别比CK显著提高115.6%和103.3%。(2)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促进苦荞幼苗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和节数的生长,幼苗株高和节数在J1P3处理下最高,分别比CK提高43.6%和33.3%。(3)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苦荞幼苗根系活力和根系P含量均先升后降且在P2浓度下最高,在低磷胁迫(J0)条件下,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在施加秸秆(J1)条件下,酸性磷酸酶活性在P2浓度时达到峰值。说明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可通过改变苦荞幼苗形态和根系构型、提高根系活力,改善根系生理机能提高对苦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且综合因素考虑在106 cfu·mL-1(P2)菌液浓度下配施秸秆对苦荞幼苗的促生作用最大,可达最佳促生增产效果。

关键词: 苦荞 花域芽孢杆菌gz4-1 低磷胁迫 秸秆 磷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三雌蕊性状的遗传分析与连锁标记开发

西北植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H257是‘三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石优20’回交3次后选育的一个三雌蕊材料,可大幅度增加小麦的穗粒数。为了解析小麦三雌蕊性状的遗传方式,挖掘其控制基因并开发相关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CH257和‘中国春’配制组合,获得其F1、F2和BC1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使用纯合正常和纯合三雌蕊F2株系,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gant analysis, BSA)构建单雌蕊、三雌蕊混池进行90K基因芯片扫描,根据芯片结果在相应区段开发分子标记。结果表明:CH257中三雌蕊的发育受1对显性单基因Pis-CH257控制;使用90K基因芯片扫描将Pis-CH257定位于2DL染色体上,在2DL相应区段开发标记,共获得5个与Pis-CH257连锁的共显性SSR标记,其顺序为2DL07、2DL17、2DL22、Pis-CH257、2DL25、2DL38,Pis-CH257两侧的连锁标记2DL22、2DL25与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1cM和2.5cM。本研究结果为克隆控制小麦三雌蕊性状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三雌蕊 遗传分析 定位 基因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装材料、储存环境及储油罐充氮对亚麻籽油保质期的影响

中国油脂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麻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保质期较短。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包装材料、储存环境及储油罐充氮对亚麻籽油保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包装材料、暗光条件储存,亚麻籽油的保质期可适当延长;不论什么包装材料的亚麻籽油,最佳食用时间限制在3个月内;包装瓶的气密性和灌装压盖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亚麻籽油的保质期;储油罐间歇充氮方式较连续充氮方式节能,两者效用相同,均可延长亚麻籽油的保质期。

关键词: 亚麻籽油 包装材料 储存环境 充氮 过氧化值 保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量表达TaNHX2基因提高转基因棉花的抗旱耐盐性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液泡膜Na+/H+反向转运蛋白在调节离子平衡,提高植物耐盐耐旱方面起着重要功能。为了研究液泡膜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TaNHX2在棉花耐盐耐旱中的作用,以晋棉7号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克隆自小麦的TaNHX2基因转入棉花愈伤组织,通过组织培养胚状体发生途径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以0.5%卡那霉素对再生苗筛选后,利用PCR和RT-PCR进行分子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导入棉花并正常表达。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于4片真叶期对转TaNHX2基因棉花及其野生型对照施加NaCl或PEG胁迫处理,处理10天后发现盐胁迫或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棉花光合作用,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转TaNHX2基因棉花的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野生型,MD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转TaNHX2基因棉花在盐旱胁迫后,叶片和根系中的N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这些结果说明:在棉花中过量表达TaNHX2基因,盐旱胁迫下可以降低转基因棉花的Na+含量,提高光合速率,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转基因棉花的耐盐抗旱能力。

关键词: 棉花 TaNHX2 遗传转化 耐盐性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浓度性信息素和杀虫剂胁迫下梨小食心虫种群特征和为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高浓度性信息素和杀虫剂胁迫对梨小食心虫的种群特征与为害的影响,2019—2020年连续2年在山西省运城市梨园内测定了性信息素迷向、杀虫剂等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交配率以及蛀果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年内迷向防治区、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杀虫剂防治区与空白对照区内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基本一致,但各处理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逐年递减;其中,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总量显著低于其他防控区,单个诱捕器诱蛾量分别为98.20头和67.20头;同时,迷向防治区和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的交配率和蛀果率也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性信息素迷向和杀虫剂结合能更好地压低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降低其交配率和为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 迷向 杀虫剂 种群特征 蛀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食用豆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豆在中国粮食组成、人类健康、土壤改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食用豆基因组相继被破译,推动了食用豆分子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食用豆新品种,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生产机械与技术研究初显成效,产后加工技术提升与产品创新研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随着食用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食用豆总产和单产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过去十年内蚕豆、豌豆由干籽粒生产转变为鲜食菜用生产,食用豆种植面积提高了21.1%,单产提高了3.9%,总产提高了36.8%。随着食用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食用豆种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正在形成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在食用豆产业的带动下,品种权保护与转让数量逐渐增多,食用豆种业开始起步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快速上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大力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给食用豆生产和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中国食用豆生产和种业也面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科研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突破性大品种、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挑战。本文在总结中国食用豆产业和种业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用豆 产业 种业 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反向光敏感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88-428BY育性特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豆光敏感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88-428BY不育的生理生化因素,本研究对其总花芽进行能量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88-428BY不育株的可溶性糖、淀粉和ATP含量均显著低于可育株,说明不育株中为花药生长发育提供能量的物质在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最终影响其育性.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不育株中均低于可育株,说明88-428BY败育的原因与抗氧化物酶活性也有一定关系.总结以上结果推测,大豆光敏感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88-428BY不育可能与花药发育过程相关的能量物质或者酶活性等有关,为后期深入研究大豆光敏不育机理和推进两系杂交大豆育种提供理论佐证.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反向光敏感;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