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管理方式荔枝遥感监测与空间变化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荔枝作为常绿果树,存在缺乏管理而沦为绿化树现象.准确了解和掌握荔枝种植区域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变迁趋势,对荔枝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标准化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荔枝种植区域为例,利用遥感技术,对2015、2019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判断有人管理与无人管理荔枝种植区域的空间变化特征,借助重心迁移模型和破碎度指数定量分析荔枝时空变化程度.[结果]遥感解译总体精度较高,达到86.54%.增城区荔枝种植面积减少67.69 hm2,其中,有人管理荔枝种植面积减少127.28 hm2,无人管理荔枝种植面积增加59.59 hm2.荔枝种植区域重心逐渐远离城镇,整体向东迁移45.14 m、向北迁移107.01 m,其中有人管理荔枝种植区域向西北迁移,无人管理荔枝种植区域向西南迁移.荔枝种植区域的破碎度指数从2015年的0.0407增加至2019年的0.0413,空间分布呈现逐渐分散格局;但有人管理荔枝种植区域的破碎度指数从0.0244降低至0.0238,空间上呈现聚集状态.[结论]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精准快速识别不同管理方式下荔枝种植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变迁特征,为低效果园改造和标准化果园建设提供准确数据支撑,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带TRS基序突变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更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冠状病毒转录调控序列(TRS)基序突变,为深入研究冠状病毒的爆发、传播规律以及开发减毒活疫苗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进化与分子功能联合分析法,对公开的全部套目病毒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病毒基因组内的前导转录调控序列(TRS-L)通常由其5'端非编码区内的前60~70个核苷酸残基组成,长度不同的基因体转录调控序列(TRS-B)位于除ORF1a和1b外的其它基因紧邻的上游,每个冠状病毒基因组的TRS-L和TRS-B共有一段特定的一致性序列,即TRS基序,TRS基序中出现的碱基变化叫做TRS基序突变.TRS基序突变如果发生在TRS-L或多个TRS-B中,会形成超级减毒株.超级减毒株的扩散,可引起无症或轻症感染者增多,潜伏时间长,以及漏检率上升等问题,对SARS-CoV-2的防控提出新的挑战.超级减毒株还会增大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概率,将长期威胁人类健康.Delta突变株与此前出现的突变株有显著不同,如果不高度重视,可能引起大规模传播.带TRS基序突变的Delta突变株已经在新加坡出现并有扩散趋势,因此新加坡,甚至东南亚可能形成下一波疫情的传播中心.结论 各种SARS-CoV-2突变株都将产生TRS基序突变,只有带TRS基序突变的超级减毒株,才能最终失去跨物种传播和大爆发的能力.
关键词: NSP15蛋白酶切位点;Delta突变株;SARS-CoV-2;大流行;超级减毒株


红火蚁病原真菌AUGM47早期发育超微结构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前期筛选已获得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高效致病真菌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 AUGM47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病原真菌对寄主昆虫的侵染机制.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以红火蚁工蚁为侵染对象,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罗伯茨绿僵菌AUGM47侵染单元分生孢子在体表附着萌发、穿透和体内增殖的早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菌株AUGM47分生孢子在红火蚁体表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侵入,接种后12 h观察到萌发,在36 h内普遍出现穿透结构穿透体壁.接种后48 h为菌体在血腔内的增殖阶段.菌丝体在穿透表皮和体腔内增殖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压力和酶的活动.接种后96 h,观察到自噬现象,菌体通过自噬降解并回收细胞器,为从体内穿出的晚期发育过程提供物质基础.本研究对罗伯茨绿僵菌AUGM47分生孢子在红火蚁体外至体内的发育进程研究证实了菌株的高致病性,为红火蚁生防真菌菌种改良和后续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红火蚁 病原真菌 罗伯茨绿僵菌 早期发育 分生孢子


1~25日龄竹丝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5日龄竹丝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此阶段竹丝鸡粗蛋白质营养需要量.[方法]选取1625只1日龄竹丝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入5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5个处理组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8.5、19.5%、20.5%、21.5%和22.5%,试验期25 d.于试验结束当天,每个重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2只鸡屠宰,采集血液制备血清以及分割屠体,测定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肉鸡料重比(F/G)(P<0.05),且料重比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肉鸡血清尿素氮(BU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含量(P<0.05),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BUN和IGF-1含量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结论]综合上述结果,饲粮21.%~22.5%粗蛋白质水平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18.5%~21.5%粗蛋白质水平可调节氮代谢;以料重比、血清BUN和IGF-1含量为评价标准,根据二次曲线模型估测获得1~25日龄竹丝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最佳水平分别为23.18%、19.20%和22.62%.
关键词: 竹丝鸡;粗蛋白质;最佳需要量;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血清生化指标


饲料添加丁酸梭菌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5.55±0.05)g的黄颡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20、200、2 000 mg/kg丁酸梭菌配制5种试验饲料,分别记作G0、G1、G2、G3、G4,饲料中丁酸梭菌数量分别为 0、4.8×106、4.5×107、5.1×108、3.6×109 CFU/kg,饲养周期为 56 d.结果表明:1)与 G0 组比较,G1、G2和G3组黄颡鱼的增重率显著增加(P<0.05),饲料系数却显著降低(P<0.05).与G0组相比,G1、G2、G3和G4组黄颡鱼的脏体比显著降低(P<0.05),G2、G3组黄颡鱼的肥满度显著升高(P<0.05).2)G3、G4组黄颡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G0组(P<0.05),G3组黄颡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G0组(P<0.05).G1、G2和G3组黄颡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3)与G0组相比,G3组黄颡鱼血清的谷胱甘肽含量及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4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3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G3、G4组黄颡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G1、G2、G3和G4组黄颡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G0组(P<0.05).4)与G0组相比,G2、G3和G4组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以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为评价标准,建议黄颡鱼饲料中丁酸梭菌的添加水平为200 mg/kg(5.1×108 CFU/kg).


基于同源重组的CRISPR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几乎在任何动植物细胞基因组的特定目标位点,DNA大片段的"无缝"插入或替换,均可在CRISPR核酸酶产生双链切口后,在供体DNA存在的情况下,诱导同源定向修复来实现.目前,这种基于同源重组的CRISPR精准基因编辑在农作物基因功能分析和新技术育种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在植物细胞中高效实现同源重组介导的CRISPR精准编辑这一目标,简述CRISPR精准编辑依赖的两种主要的基于同源重组的细胞修复机制,即合成依赖的链退火修复机制和非同源末端连接辅助的单链退火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详述产生DNA双链切口并诱导同源重组定向修复的CRISPR核酸酶和供体DNA/RNA,主要包括Cas9/12及其融合蛋白、sgRNA/crRNA及其修饰物、供体DNA/RNA及其修饰物;进而总结在植物遗传转化中为保障DNA双链切口和供体DNA/RNA发生的时空一致性以提高同源重组效率,而通常采用的CRISPR组分及供体DNA/RNA细胞递送方式;最后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农作物新技术育种等方面,展望基于同源重组的CRISPR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CRISPR DNA双链切口 同源重组 同源定向修复 基因编辑


缩合单宁对海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对海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缩合单宁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始体重为(2.76+0.05)g的健康海鲈4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3种等氮等脂饲料,即T1(基础饲料,对照组)、T2(基础饲料+1 g/kg缩合单宁)和T3(基础饲料+2 g/kg缩合单宁).采取饱食投喂方式,试验周期为63 d.[结果]各组之间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T3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T1和T2组(P<0.05);各组之间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表现为T1>T2>T3(P<0.05),T3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1组(P<0.05),T1和T2组之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灰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T1组相比,T2和T3组海鲈肠道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绒毛长度显著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1 g/kg缩合单宁不影响海鲈生长性能,但降低了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添加2 g/kg缩合单宁抑制了海鲈生长,降低了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且破坏了肠道组织结构.缩合单宁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海鲈,建议添加剂量不超过1 g/kg.


一株具有植物促生作用的重金属铅吸附菌的筛选与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重金属污染逐渐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微生物修复去除重金属污染成为近些年来新兴的修复方法,筛选开发具有良好修复功能的微生物菌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筛选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重金属修复菌株,为生物修复和植物促生等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淤泥中筛选重金属铅的抗性菌株,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单因素分析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色法及平板对峙法等对菌株的重金属铅吸附率、无机磷溶解能力、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分泌及拮抗镰刀菌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从污染严重的塘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重金属铅有较好吸附率的菌株,在150 mg/L Pb2+浓度下,对Pb2+的吸附率达90%以上;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命名为SEM-15;菌株还具有较好的溶解无机磷、分泌IAA及拮抗镰刀菌的能力;菌株生长适应性强,可以在pH 10.0的强碱性环境下生长,该菌株具有很好的重金属铅污染修复及促生防病的应用潜力.[结论]菌株SEM-15是一株具有植物促生作用的重金属铅吸附菌株,在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植物修复的应用中可能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高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佳丽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佳丽(Musa acuminata,AA)香蕉是从泰美人蕉(M.acuminata,AA)不定芽通过60Co-γ辐射诱变选育的出香蕉新品种.假茎高2.39~3.31m,叶姿直立,叶形比为3.23,大叶芽和组培苗的叶子细长,且有紫斑叶,果穗生长位置呈45°.幼果及果轴多茸毛,果形弯,果顶长尖.熟果皮为黄色,果肉为象牙白,肉质结实,风味浓甜,香味浓香.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6.6%,可滴定酸含量3.24 g.kg-1,总糖含量20.3 g·100 g-1,维生素C含量10.8 mg·100 g-1,粗纤维含量0.1%.生长周期较贡蕉短,从种植至收获220~270d,佳丽蕉的挂果期1.5~2.7个月,可宿根栽培,一年可收多造.相较贡蕉,佳丽蕉货架期长,广州夏天可保存3~5d,冬春可保存5~7d.相较香芽蕉,佳丽有更好的抗风性.每666.7 m2种植220~280株,单株产6~16kg.高抗枯萎病1号和4号生理小种,可在香蕉枯萎病区试种推广.


火龙果新品种‘大丘4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丘4号'是从以'光明红'为母本,'白水晶'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出的红肉火龙果新品种.树势旺盛,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16.0g,可食率73.2%.果皮浅红色,果萼数量多、长度和厚度中等,果肉红色,肉质爽滑,风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4%,可滴定酸含量0.191%.广州地区每年开花结果 10~12批次,定植第3年,产量可达36 780.3 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