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一株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垃圾渗滤液废水中存在氨氮含量高、脱氮效率低等问题,从垃圾渗滤液生化反应池的活性污泥中富集、分离出 1 株能降解氨氮的异养硝化菌。【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 基因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研究不同接种量、培养基初始 p H、温度、摇床转速以及碳源种类等因素对该菌株脱氮效果的影响;将该菌株接种于垃圾渗滤液中,对其异养硝化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所获得的异养硝化菌为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sp.),命名为 XJ-1。经过单因素优化,菌株 XJ-1 能在以乙酸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并进行异养硝化,当接种量为 6%、初始 p H 为 7.5、温度为 30 ℃、摇床转速为150 r/min 时,菌株 XJ-1 的氨氮降解率最高;将菌株 XJ-1 接种到灭菌后的垃圾渗滤液中,在最佳条件下培养 96 h,氨氮(NH4+-N)的初始浓度由 545.91 mg/L 降至 317.58 mg/L,降解率达 62.82%,且中间产物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未见明显积累。【结论】研究结果证明菌株 XJ-1 具有一定的异养硝化特性,且具有一定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异养硝化菌 分离鉴定 不动杆菌 氨氮降解 垃圾渗滤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大豆皮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血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大豆皮(FSH)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血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一致、体况和健康良好、配种日期接近的3~6胎次母猪(长×大)325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65头。试验饲粮用FSH逐步梯度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未发酵大豆皮,其中各组FSH比例分别为0(FSH0组,对照)、2%(FSH2组)、4%(FSH4组)、6%(FSH6组)和8%(FSH8组),对应未发酵大豆皮比例分别为8%、6%、4%、2%和0。试验母猪定位栏饲养,试验从妊娠30 d开始至妊娠110 d结束,共80 d。结果表明:1)随着试验饲粮FSH比例增加,母猪窝健仔数、初生窝重和仔猪初生个体重呈线性增加(PLinear<0.05),仔猪初生重标准差呈线性下降(PLinear<0.05),母猪产程有线性降低趋势(PLinear=0.076)。与对照组相比,FSH对仔猪初生窝重和初生重标准差有显著影响(PANOVA<0.05)。2)随着试验饲粮FSH比例增加,妊娠60 d血浆尿素含量呈线性降低(PLinear<0.05),妊娠60和90 d血浆总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呈二次效应变化(PQuadratic<0.05),妊娠90 d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出二次效应趋势(PQuadratic=0.082)。3)随着试验饲粮FSH比例增加,妊娠60 d血浆胰岛素含量呈二次效应变化(PQuadratic<0.05),妊娠90 d血浆肾上腺素含量也呈二次效应变化(PQuadratic<0.05)。4)随着试验饲粮FSH比例增加,妊娠60 d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呈线性增加(PLinear<0.05),妊娠90 d没有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FSH可以改善妊娠母猪生理代谢,增加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积极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母猪机体生理代谢和繁殖性能数据,FSH在饲粮中适宜添加比例为6%。

关键词: 发酵大豆皮 妊娠母猪 繁殖性能 血浆生化 激素 免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氮喷雾速冻及梯度解冻在荔枝品质保鲜上的优势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荔枝的冻融特性,确定其适宜的冻融方式,该研究通过液氮喷雾速冻(-40℃/-60℃/-80℃/-100℃)和梯度解冻(-20℃/0℃/5℃/4℃/25℃)对荔枝冻融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并以传统冰柜冻结、浸渍冷冻、室温解冻为对比.结果表明:在-20~-100℃范围内,温度越低,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间越短,对冻结荔枝的保护效果越好;-100℃液氮喷雾速冻联合"-20℃~-5℃~4℃~25℃"组梯度解冻能够保持新鲜荔枝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多酚、可溶性糖、Vc含量分别为3.92 mg/g、150.69 mg/g、2.15 mg/g)85.00%以上,其水分流失仅为5.05%,硬度保留率为57.00%;细胞结构完整性较好,抑制了液泡中的自由水向细胞间和细胞壁的流动,最大程度维持了组织内水分的原有分布.综上,液氮喷雾速冻联合梯度解冻是荔枝适宜的冻融方式,能够较好地维持其品质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荔枝的工业贮存与加工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荔枝;液氮喷雾速冻;梯度解冻;冻融特性;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菌性桑枝低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桑枝低聚糖的吸湿性,提高稳定性,拓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本实验以麦芽糊精、乳清蛋白为壁材,桑枝低聚糖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制备稳定性良好、具有抑制变异链球菌活性的微胶囊.探究壁材种类及与芯材的质量比对微胶囊抑菌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吸湿性、分子结构、微观形态、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复合壁材为麦芽糊精与乳清蛋白且质量比为2: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2:1时,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高的抑菌率(61.31%±3.34%)与较低的吸湿性(12.31%±1.47%),粒径为6.58±1.76μm.扫描电镜显示微胶囊颗粒形态完整,表面结构较为光滑;FITR表明微胶囊是麦芽糊精与乳清蛋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桑枝低聚糖较好地被包埋在微胶囊内部;X衍射分析证明桑枝低聚糖在微胶囊中结晶结构发生改变;微胶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6.10℃,高于一般贮藏温度.桑枝低聚糖制备成微胶囊后,在温度40.0、60.0℃,湿度RH 75.0%、RH 92.5%下稳定性提高.本研究可为桑枝低聚糖作为功能性配料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微胶囊 桑枝低聚糖 壁材 稳定性 结构表征 抑制变异链球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Vc和油脂包埋率的特医食品喷雾干燥加工工艺优化及其产品储藏稳定性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粉剂型全营养特医食品喷雾干燥,获得粉剂型全营养特医食品喷雾干燥制粉最佳工艺,以Vc包埋率、油脂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对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进风温度、进样速度、进样浓度以及风速对粉剂型全营养特医食品的影响,确定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并以普通干法混合作为对照,探究不同加速试验(高温、高湿、开袋)条件下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全营养特医食品的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全营养特医食品湿法喷雾干燥加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样浓度24%、进风温度132℃、进样速度13.5 mL/min、风速30 Hz.该工艺制备的全营养特医食品Vc包埋率和油脂包埋率为79.72%和92.25%,混合均匀度可高达99.68%.加速试验结果显示,该加工工艺较普通干法混合能够有效减缓脂肪氧化和Vc含量的损失,提高粉体的储藏稳定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提升粉剂型全营养特医食品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全营养特医食品 喷雾干燥 Vc包埋率 油脂包埋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杂交种'粉杂1号'ABBB基因组鉴定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杂交品种'粉杂1号'是当前商业种植中唯一的抗香蕉枯萎病粉蕉(Musa spp.ABB,Pisang awak)品种,该品种来源于高感病的'广粉1号'(ABB)偶然得到的种子实生苗,其基因组组成和父本未知.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染色体制片、基于ITS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ITS-PCR-RFLP)及反转录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copia-IRAP)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形态性状评分对'粉杂1号'基因组组成进行鉴定.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粉杂1号'为四倍体,染色体制片显示染色体数为2n=4x=44条,ITS-PCR-RFLP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其同时具有A和B基因组,copia-IRAP结果显示其含两套或者以上B基因组;形态打分为67分,对应基因组组成为ABBB.综合以上结果认为'粉杂1号'基因组组成为ABBB,推测其父本可能为BB基因组组成的野生蕉.

关键词: 香蕉 杂交种 基因组 分子标记 性状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饲粮代谢能需要量研究

饲料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代谢能(ME)需要量.试验分别选用1、23日龄和46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青脚麻鸡,分3阶段进行饲养试验,每阶段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栏(公、母各3栏),每重复栏73只鸡.1~22日龄各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92、12.13、12.34、12.55 MJ/kg和12.76 MJ/kg,23~45日龄各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34、12.55、12.76、12.97 MJ/kg和13.18 MJ/kg,46~68日龄各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76、12.97、13.18、13.39 MJ/kg和13.60 MJ/kg.试验鸡网上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1~22日龄阶段,母鸡2组和3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公鸡血清三酰甘油含量1组和3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尿素氮含量2组显著高于1组和4组(P<0.05).23~45日龄阶段,母鸡1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4组和5组(P<0.05);公鸡料重比1组显著高于2、3、5组(P<0.05),母鸡料重比1组显著高于3、4、5组(P<0.05);公鸡和母鸡的腹脂率1、2组显著低于5组.46~68日龄阶段,母鸡平均日增重1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料重比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公鸡1组腹脂率、血清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母鸡1组腹脂率显著低于3、4、5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4组.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结合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1~22、23~45、46~68日龄阶段青脚麻鸡公鸡代谢能适宜水平分别为:12.48、12.92、13.31 MJ/kg;母鸡的分别为:12.26、12.95、13.33 MJ/kg.

关键词: 青脚麻鸡 代谢能 生长性能 腹脂率 血清胆固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发酵工艺优化及营养价值评价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桑叶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发酵桑叶的工艺优化研究。以发酵桑叶粗蛋白质和单宁含量为指标,以桑叶与麸皮质量比、菌种组合、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正交试验优化组合为,桑叶与麸皮质量比为9∶1,菌种组合为酒窖片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接种量为2%,发酵时间为4 d。2)验证试验表明,优化组合发酵桑叶测得粗蛋白质含量为26.18%,单宁含量为4.73 g/kg,均优于正交试验表中最优值。3)对比试验表明,与未发酵桑叶相比,发酵桑叶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单宁、中性洗涤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和pH显著降低(P<0.05)。与未发酵桑叶相比,发酵桑叶精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丙氨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显著提高(P<0.05)。发酵桑叶的半胱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均显著高于未发酵桑叶(P<0.05)。由此可见,发酵桑叶的最佳条件是:桑叶与麸皮质量比为9:1,菌种组合为酒窖片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接种量为2%,发酵时间为4 d。发酵提高了桑叶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桑叶 发酵 单宁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处理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效果评估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处理作为一种无污染、无残留、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在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Hymenoptera:Formicidae)防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有关热处理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的最佳组合仍值得进一步探究.为此,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干热(45.5、46、46.5、47、47.5、48、49、50和51℃)和热水(41、41.5、42.5、43、45、46、47和48℃)处理红火蚁工蚁0.5~5 min,记录工蚁的击倒率、及处理后12 h的存活情况.结果显示,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红火蚁工蚁的击倒率和死亡率越高.干热处理过程中,48℃高温处理4 min、49℃高温处理3 min、50或51℃高温处理2 min均可杀死100%的工蚁.采用热水处理时,45或46℃热水处理5 min、48℃热水处理2 min便可杀死全部的工蚁.因此,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物理防治措施,热处理可用于红火蚁的有效防控.

关键词: 红火蚁 干热处理 热水处理 击倒率 致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银对猪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解决猪链球菌的耐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5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猪链球菌(S1018、S894、S786、S815和S844)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AgNPs对5株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测定AgNPs作用下细菌的生长速率以及不同浓度AgNPs对猪链球菌的抑制率来评价AgNPs的抗菌活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和6.25、12.5、25、50 μg/mL AgNPs对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AgNPs对S1018株的MIC和MBC均为12.5 μg/mL,对其余4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均为25.0 μg/mL;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好,25~100 μg/mLAgNPs对5株菌的抑制率可以达到96.60%~99.70%,在1/2MIC、1MIC和2MIC AgNPs作用下细菌生长速率明显受到抑制.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均能形成生物膜,6.25、12.5、25、50 μg/mL AgNPs对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菌株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17.98%~45.58%.[结论]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活性和生物膜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纳米银;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生物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