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RNA-seq筛选影响猪肉品质的关键候选基因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从江香猪和大白猪肉质差异的关键候选基因.实验以90日龄的从江香猪和大白猪为对象,利用转录组(RNA-seq)技术分析2个猪种背最长肌中差异基因表达谱,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qRT-PCR进行验证和筛选出肉质调控的关键功能基因.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2个猪种DEGs 318个,其中上调基因有184个,下调基因有134个;GO分析发现,富集最显著的前30个GO条目,主要参与生物过程和细胞组分功能;KEGG分析发现,富集最显著的4条通路均与肉质相关,包括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AMPK Signaling Pathway)、转录因子信号通路(FoxO Signaling Pathway)、丙酮酸代谢(Pyruvate Metabolism)和脂肪酸代谢途径(Fatty Acid Metabolim).通过筛选与验证,得到影响2个猪种肉品质的关键候选基因,其中同属硒蛋白家族的硒蛋白W(SelW)和硒结合蛋白1(SBP1)在2个品种猪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SelW在大白猪中高表达,而SBP1在从江香猪中高表达.本研究基于RNA-seq技术揭示了大白猪和香猪背最长肌中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肉质形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功能基因,为猪肉品质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RNA-seq 从江香猪 肉品质 SleW SBP1


基于改进YOLOX模型的柑橘木虱检测方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黄龙病被称为柑橘的"癌症",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而木虱是黄龙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对木虱的监测和精准消杀是防控黄龙病及抑制其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方法]传统方式消灭木虱主要是靠人工喷洒药物,人力成本高但防控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基于改进YOLOX的木虱边缘检测方法,在主干网络加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在通道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重要特征进行进一步提取;将目标损失中的交叉熵损失改为使用Focal Loss,进一步降低漏检率.[结果]本研究设计的算法契合木虱检测平台,木虱数据集拍摄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红橙园,深度适应农业农村实际发展需要,基于YOLOX模型对骨干网络和损失函数做出改进实现了更加优秀的柑橘木虱检测方法,在柑橘木虱数据集上获得85.66%的AP值,比原始模型提升2.70个百分点,检测精度比YOLOv3、YOLOv4-Tiny、YOLOv5-s模型分别高8.61、4.23、3.62个百分点,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结论]改进的YOLOX模型可以更好地识别柑橘木虱,准确率得到提升,为后续实时检测平台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柑橘 改进YOLOX模型 木虱防控 人工智能 目标检测


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布整个广东地区,在珠三角周边的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等4个地级市未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对收集的水稻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主要以籼稻为主,鉴定评价获得抗水稻白叶枯病与稻瘟病资源23份(中山12、包选2、银湖香占等).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海稻86、地禾粘、兰溪选、三饶香米等4份分别具有耐盐、耐旱、高直链淀粉与香味等特性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对水稻育种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丁酸梭菌及产丁酸代谢改造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可通过多基因过表达、同源重组、基于非复制型质粒和非复制型质粒的同源重组等多种遗传操作方式对其进行改造.丁酸是丁酸梭菌发酵的产物之一,丁酸用途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动物抵抗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用丁酸梭菌发酵产丁酸,其产量仍然较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有必要通过代谢工程对丁酸梭菌产丁酸的途径进行优化.对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途径、遗传操作体系及丁酸合成途径的优化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丁酸梭菌进一步改造的思路和想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丁酸梭菌;代谢途径;丁酸;改造


凤眼莲和双氧水协同抑藻及改善水质效果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双氧水(H2O2)和凤眼莲协同作用下去除蓝藻水华以及净化水质的效果,该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双氧水、凤眼莲及其组合处理对纯培养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和去除水体氮、磷的效果与主要机制。结果表明,H2O2处理组、凤眼莲处理组、H2O2+凤眼莲处理组对铜绿微囊藻(FACHB-7806)的抑制及对水质的改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H2O2(15 mg/L)处理组短期抑藻效果最佳,48 h后叶绿素a浓度下降了69%,铜绿微囊藻光合系统Ⅱ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显著降低,4 h后Fv/Fm值趋于0,且48 h内无明显恢复,此后因H2O2完全分解而不再有抑藻效果,导致7 d后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活性缓慢恢复;凤眼莲处理组48 h内对铜绿微囊藻光合活性无显著抑制效果,但7 d后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活性逐渐下降,实验结束时(28 d)叶绿素a浓度下降了98%;H2O2(15 mg/L)+凤眼莲处理组4 h后对藻细胞Fv/Fm的抑制率达到最大为71%,实验结束时叶绿素a浓度下降了98%。H2O2+凤眼莲组对水柱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81.97%和73.63%,其中凤眼莲自身吸收的氮、磷量分别占去除总量的77.5%和69.8%,可见,本实验条件下植物吸收作用是系统内氮、磷去除的主要途径。而H2O2处理组的氮磷去除量分别为13.23%、20.29%,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铜绿微囊藻水华应急处理时可以适量投加H2O2,而后续在此基础上安全控养适量凤眼莲则有助于长效控藻和改善水质。


冬瓜抗氧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克隆冬瓜BhiOXR基因,明确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冬瓜BhiOXR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冬瓜基因组鉴定BhiOXR基因家族成员,设计扩增BhiOXR基因CDS的全长引物,通过RT-PCR克隆BhiOXR基因.以低温(4℃)、高温(40℃)、盐胁迫(150 mmol/L NaCl溶液)和干旱胁迫(10%PEG6000溶液)处理冬瓜高代自交系B227幼苗,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冬瓜BhiOXR基因分别在上述4种非生物胁迫处理下(处理0、4、8、12、24 h)的表达特征.[结果]鉴定到6个冬瓜BhiOXR成员,并进行全长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分析结果表明,BhiOXR1响应低温、高温和干旱胁迫,不响应盐胁迫;BhiOXR2a、BhiOXR2b和BhiOXR4响应低温、盐和干旱胁迫,不响应高温胁迫;BhiOXR3和BhiOXR5响应低温、高温和盐胁迫,不响应干旱胁迫.[结论]明确了冬瓜BhiOXR基因受低温、高温、盐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并且不同BhiOXR基因响应的非生物胁迫有差异,由此推测6个BhiOXR成员可能在抵御不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所表现的抗氧化作用不尽相同,为进一步探究冬瓜BhiOX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冬瓜 抗氧化基因(OXR) 非生物胁迫 表达特征


粗肋草属花卉新品种'红剑'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剑’粗肋草是由‘如意’组培群体中的芽变育成的中株型观赏新品种。叶狭长圆形,先端锐尖,深粉红至深红色约占叶面积的75%~90%,叶面和叶缘具绿色和深黄绿色斑块,倒三成熟叶平均长17.2 cm、宽7.1 cm,叶色鲜艳,观赏价值高。自然花期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适合广东省设施栽培。


虾青素对豹纹鳃棘鲈体色、肌肉组织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在黑水虻幼虫粉和鱼粉最优配伍饲料配方基础上,添加0(D0组)、0.025%(D0.025%组)、0.05%(D 0.05%组)、0.10%(D 0.10%组)、0.15%(D 0.15%组)、0.20%(D 0.20%组)的虾青素(雨生红球藻源,10%)探究其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50.08±0.71)g]体色、肌肉组织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养殖周期为42 d,每组3重复,每重复30尾鱼,共540尾随机分配。结果表明:(1)虾青素能使豹纹鳃棘鲈的背部和腹部体色L*值变小(腹部D 0.10%组除外),但背部D 0.15%组L*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腹部D 0.10%组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能使豹纹鳃棘鲈的背部和腹部体色a*值和b*值变大,其中D 0.10%组和D 0.15%组相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不同水平的虾青素对肌肉组织结构无显著性影响。(3)随着饲料中虾青素的增加,肠道菌群中的不同菌门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发生改变。各组中幼鱼肠道优势菌落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有助于厚壁菌门菌落、拟杆菌门菌落、放线菌门菌落在肠道中定植。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和鱼粉最优配伍饲料配方中,添加0.10%~0.15%(即100~150 mg/kg)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促使豹纹鳃棘鲈背部和腹部变红和变黄,且对肌肉组织无影响,有利于提高肠道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等有益菌属的多样性和丰度。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粉 虾青素 豹纹鳃棘鲈 体色 肌肉组织结构 肠道菌群


华南籼稻高效育种 -从"早晚兼用型"到"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育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广油占、黄粤丝苗、五山油占(华占)、五山丝苗等,在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华占通过广东、湖南、湖北等8省审定,是我国年度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华占共配组142个组合,252次通过各级审定,是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通过广东、陕西等4省审定,共配组47个组合,88次通过各级审定.以晶两优534、隆两优华占等两系杂交稻组合为例证,提出并倡导在南方稻区进行杂交稻育种的新策略:在华南培育精品恢复系,在南方不同生态区创制适合所在生态区的不育系,并配组成优势互补的强势组合,形成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和高效互补的整体水稻育种格局.
关键词: 早晚兼用型水稻 常恢兼用型水稻 常规稻 杂交稻 育种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