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氨氮与拥挤胁迫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氨氮(0.02~2.00 mg/L)和养殖密度(1~5尾/10 L)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氨氮和养殖密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氨氮或养殖密度的上升,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氨氮浓度为0.02~0.20 mg/L,养殖密度在1~2尾/10 L时,幼鱼特定生长率较高;而氨氮浓度高于0.20 mg/L,养殖密度在3尾/10 L左右时,生长速度较快。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随氨氮浓度和养殖密度的上升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的一次效应对MDA含量和两种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次效应对两种酶活力的表达有极显著影响(P<0.01);氨氮与养殖密度对CAT活力有互作效应,高浓度氨氮与高养殖密度环境会抑制SOD和CAT活力的表达。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72 4、0.913 2、0.938 9和0.969 2(P<0.01),可用于预测;氨氮效应对生长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较养殖密度明显。建议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合理安排好养殖密度,保持溶氧充足,降低氨氮胁迫,提高罗非鱼的生长与抗病力。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氨氮 拥挤 生长 抗氧化酶 响应曲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累积性环境污染因子在海洋贝类体内的生物累积研究进展

海洋湖沼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并在海洋累积起来,使海洋中的贝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环境污染因子在海洋贝类体内的生物累积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累积性环境污染因子(重金属、石油烃、典型有机物)在贝类体内的生物累积(包括吸收,转运,累积等生理过程)以及毒理危害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污染因子 海洋贝类 生物累积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1号”中国明对虾抗逆性状SRAP标记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分群分析法(bulk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高氨氮和高pH胁迫敏感组和耐受组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与高氨氮或高pH耐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应用110对SRAP引物进行筛选研究,根据在BSA基因池产生的差异,筛选出与高氨氮耐受相关引物77对,与高pH耐受相关引物102对,以用于验证分析。根据片段在群体中出现频率和变化规律,筛选出6个可能与高氨氮耐受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其中耐受高氨氮负相关标记1个,正相关标记5个;7个可能与高pH耐受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其中耐受高pH负相关标记2个,正相关标记5个。对获得的13个序列片段进行回收,连接于pMD-18T载体后转化于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分析比对,发现测得片段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同源性较低(一般都低于15%),未找到与之同源性较高的功能基因,推论这些特异性序列片段标记可能与高氨氮或高pH耐受性性状密切相关,后续群体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以期筛选出与中国明对虾抗逆性状密切相关的序列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氨氮 pH SRAP 分群分析法 抗逆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与池养刀鲚肌肉品质特性及抗氧化性的比较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研究了野生和池养刀鲚(Coilia nasus)肌肉营养成分组成、质构特性和抗氧化特性。结果显示,野生刀鲚肌肉中水分、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以及胶原蛋白/总蛋白比值均显著低于池养型,而脂肪含量则显著提高;两者的蛋白质含量、pH均无显著性差异;池养刀鲚肌肉弹性、硬度、咀嚼度、胶着性相较于野生型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野生刀鲚肌肉中SOD、CAT、T-AOC、MDA、GSH-PX、iNOS、GSH/GSSG均显著高于池养型。表明野生和池养刀鲚营养品质存在差异,建议在人工养殖刀鲚中应该注意饵料的种类和丰度,其养殖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刀鲚 肌肉 野生 池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菲胁迫对红鳍笛鲷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海洋菲污染对海洋水产经济鱼类的毒性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菲对红鳍笛鲷的96 h急性毒性,同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浓度(10.0、50.0、250.0μg/L)菲胁迫96 h后红鳍笛鲷肝脏、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菲对红鳍笛鲷幼鱼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5、3.46和3.17 mg/L,安全浓度为0.317 mg/L。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低浓度(10.0μg/L)菲可诱导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SOD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随着浓度升高,50.0和250.0μg/L浓度组肝脏SOD活力呈抑制-诱导的波动变化,鳃SOD活力的变化则呈抑制-诱导-抑制的趋势。随着菲曝露时间延长,各浓度组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升高;脑组织中AChE活力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的趋势。结果提示,菲对红鳍笛鲷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在96 h内通过氧化损伤途径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鉴于SOD、MDA、AChE指标对菲的高度敏感特点,可以用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监控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红鳍笛鲷 半致死浓度(LC5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乙酰胆碱脂酶(ACh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草药的筛选及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致病性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比较了11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致病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番石榴叶水提取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WSSV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11种中草药提取液中,仅有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处理时间超过12 h可使WSSV失活,消毒效果与药物和病毒的相对浓度相关。

关键词: 番石榴 水提取物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HSP90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90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酶切验证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主大肠杆菌Rosetta,优化温度、时间、IPTG和OD600表达条件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质谱检测,并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脊尾白虾HSP90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0a-HSP90,表达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为82.7kD,为HSP90蛋白。通过条件优化认为重组菌株Rosetta/pET-30a-HSP90的最佳诱导温度为37℃,最佳IPTG浓度为1.0mmol/L,最佳诱导时机和诱导时间分别为0.58h、7h。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热休克蛋白90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了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的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与MCP基因的融合真核表达载体pEGFP-MCP,设计了3对针对MCP基因序列的小片段干扰性RNA(Small interrering RNA,siRNA)序列(NNV-001、NNV-002、NNV-003),开展了转染方法、转染剂量与转染效果的研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MCP和不同剂量的siRNA共转染导入黑头呆鱼肌肉(FHM)细胞.结果表明,用无血清培养基转染、4~6 h后换液的转染方法,比不换液、只将转染混合物代替同体积培养基的转染方法效率高;当质粒的转染量为50、70、100和150ng时,100ng的转染量为最合适;在pEGFP-MCP与siRNA共转染组,3对siRNA序列都有干扰效果,均能干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其中NNV-002效果最好.当siRNA终浓度为200 mol/L时,显示出了较好的沉默效果.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基因 RNA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殖模式对三角帆蚌体内氮磷和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峡童庄河库湾不投饵养殖模式和湖北公安养殖池塘中肥水养殖模式下的三角帆蚌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养模式对三角帆蚌生长及养殖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三角帆蚌体内和水体中TN、TP,分析三角帆蚌组织中TN、TP与不同水质环境下TN、TP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N、P的水平对三角帆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TN、TP水质条件下,三角帆蚌组织中的TN、TP没有差异,表明三角帆蚌组织中的TN、TP与水环境中的TN、TP没有相关性;传统肥水养殖模式下三角帆蚌的生长和产量都优于三峡童庄河库湾不投饵养殖模式,不投饵养殖模式珍珠的产能接近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下线。研究同时表明,在大水面水体采取低密度吊样三角帆蚌的放养模式,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这为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养殖模式 生长 珍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世纪80年代起大亚湾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其中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为本文首次提出。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22目94科206属,以鲈形目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4.27、9.36、14.55),(2.19、3.40)和(1.55),高于东海陆架,而低于东沙群岛海域,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 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数值分别为62.2和110.0,其中Δ+低于东海陆架区(65.7),高于东沙群岛海域(55.2),说明大亚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区海域鱼类近,比东沙群岛海域鱼类的远,并且分布较不均匀。3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在目级水平上,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同东沙群岛接近,而科级水平上同东海陆架区更为接近。本研究在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审视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以期增加对大亚湾鱼类多样性的认识,为该区域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分类阶元包含指数 分类多样性 相对丰富度指数 相似性指数 大亚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