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瓜中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测定方法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黄瓜中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利用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黄瓜样品中的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经氧化铝柱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分析,分别绘制2种目标物的标准曲线。[结果]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在黄瓜中的最低检出限均为6.0μg/kg,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3.0%~98.8%,RSD为0.9%~5.2%。[结论]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以用于同时定性、定量分析黄瓜中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混剂农药残留。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烯酰吗啉 黄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种植耐盐植物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之间的盐分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4种耐盐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和盐分离子的测定分析,研究了4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和主要盐分离子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其中田菁对表层及0~80 cm土层的脱盐效果最好。10月份时耐盐植物处理表层土脱盐效果顺序为田菁>苏丹草>苜蓿>碱蓬;0~80 cm整体各处理的脱盐顺序为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HCO3-、Cl-和SO42-均在对照的0~10 cm土层中含量最高,耐盐植物根际土壤0~10,10~20 cm土层中Na+和Cl-含量要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的含量。种植耐盐植物后,根际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增加,使更多的Na+被取代后将其移除到耕层以下,说明种植耐盐植物处理对Na+的移除效果比较明显。


环境因子影响丹参次生代谢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丹参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草药,以根入药。丹参的主要药效成分是其次生代谢产物。该研究总结了光照、水分、温度、盐分与矿质元素对丹参次生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优化丹参的栽培和提高丹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高温胁迫对芹菜幼苗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经京津地区多年夏季露地自然高温下筛选出的不同耐热性的8个芹菜品系为试材,在高温胁迫下,分析比较其膜稳定性、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处理以后,耐热品系的膜稳定性高于不耐热品系,而丙二醛含量与耐热性呈负相关。保护酶变化各不相同,CAT活性与耐热性呈正相关。POD活性在高温下发生变化,随着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POD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同一高温处理下,耐热品系POD活性升高幅度小于不耐热品系;SOD活性品系间有显著差异,但和耐热性无显著相关性。


食用菌包埋菌种低温保藏期间的试验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十种食用菌包埋菌种进行保藏环境和保藏时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包埋菌种在4℃环境下保藏时间在1年以内,在-25℃低温下保藏时间在3年以上。本试验对扩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地区松花菜花球异常原因及防治对策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松散型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var.botrytis L.)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类蔬菜,食用器官为花球,其营养丰富、风味鲜美、外形美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除含有钙、磷、钾等矿质营养外,还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远远超过结球甘蓝。相对于紧实型花球类型,松散型花椰菜花球松散、梗青花白,生脆可口,久煮不烂,口感清甜,鲜美可口,近年来已逐渐赢得我国消费者的青睐,种植面积不


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分现场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大豆GTS40-3-2转化体是种植面积最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根据GTS40-3-2转化体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其进行快速扩增及可视化判断;同时建立转基因成分人工污染的食品模型,比较了LAMP法与定性PCR方法检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仅对GTS40-3-2转化体产生特异性扩增,灵敏度高达0.001%。所建立的GTS40-3-2转化体特异性现场可视化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分污染的现场可视化检测。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GTS40-3-2 转化体特异性 环状等温扩增技术 现场可视化检测


黄瓜黑斑病抗性基因Acu的QTL定位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黑斑病是中国近几年新流行的一种黄瓜叶部病害,目前已成为黄瓜保护地、露地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国内外关于该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分子标记等研究很少。本研究以黄瓜感黑斑病自交系P62-1-1和抗黑斑病自交系W43-1-2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于苗期进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鉴定后作为作图群体,利用SSR、SCAR标记技术结合BSA法和遗传图谱法进行基因初步定位,构建了一张包含110个标记、9个连锁群的与黄瓜抗黑斑病相关的遗传图谱。遗传图谱包括101个SSR、6个EST-SSR和3个SCAR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达749.3cM,平均图距为6.81 cM,标记间遗传距离为0.3~21.0cM。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3~22个之间,连锁群的长度在20.9~158.5 cM的范围内,平均图距在4.76 cM/marker~10.2 cM/marker之间。结合F2的表型数据,检测到1个控制黄瓜黑斑病抗性的主效QTL位点,位于第5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81.86%。该项研究为黄瓜黑斑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和进一步的黄瓜功能基因的诠释奠定了基础。


日光温室早春番茄—秋冬芹菜高效栽培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早春番茄3月底至5月初上市,秋冬芹菜12月至翌年元旦前后上市,均值高价期,实现较高收益水平,每667 m2年产值3万元左右。2013年天津市日光温室面积已达到1.33万hm2(20万亩),栽培面积最大的模式是春果菜—秋叶菜,典型代表是早春番茄—秋冬芹菜,面积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