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人工栽培和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云南、四川、吉林、甘肃的人工栽培和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acids,FAAs)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比较其呈味特性,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羊肚菌中FAAs含量丰富,含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9.04~35.48?mg/g;人工栽培羊肚菌未检出游离色氨酸和脯氨酸,不同省份间总含量差异较大,为20.77~43.07?mg/g.同一省份野生羊肚菌FA A s含量一般大于人工栽培羊肚菌,野生较人工栽培羊肚菌鲜味更突出.呈味氨基酸中,吉林省人工栽培羊肚菌的甜味、苦味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谷氨酸对羊肚菌的鲜味影响最大,野生羊肚菌TAV在13.75~17.79之间,人工栽培羊肚菌TAV在5.28~11.02之间,云南野生羊肚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精氨酸在苦味氨基酸中TAV最高,野生羊肚菌的苦味氨基酸含量小于人工栽培羊肚菌.综上,野生羊肚菌鲜味突出,吉林人工栽培羊肚菌氨基酸营养品质最好,为栽培技术的推广和营养品质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羊肚菌;游离氨基酸;滋味活性值;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枇杷腋芽成花相关基因的筛选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枇杷品系春花(具有腋芽成花特性)和品种'火炬'(不具有腋芽成花特性)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枇杷腋芽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期筛选出调控枇杷腋芽成花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共鉴定到66 19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2月27日-4月8日;维恩图分析显示,不同取样点共同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60个,共同下调表达的基因有198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到3个大类(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的48个功能组,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被注释到20个途径上,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淀粉和糖代谢、苯基丙烷代谢、植物-病原体互作反应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经功能注释后,最终从腋芽转录组筛选到32个成花基因、1个ABA受体基因PYLA、1个ABA脱氢酶基因ABH4和大量功能未知的新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枇杷腋芽成花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枇杷腋芽成花过程中的基因转录水平,也可为进一步解析枇杷腋芽成花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干酪乳杆菌arat基因的敲除及其对苯乳酸合成代谢的影响
《微生物学杂志 》 2022 CSCD
摘要:苯乳酸(PLA)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抑菌物质,在食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乳酸菌的天然代谢产物之一,对其代谢机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一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8727的芳香族氨基转移酶基因arat进行敲除,得到一株arat缺失菌株(L.casei)1.8727Δarat.通过HPLC方法分析其代谢产物,发现发酵72 h时,PLA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约66.7%,而苯丙氨酸(Phe)比出发菌株提高约57.8%.首次在L.casei 1.8727中成功应用基因编辑手段敲除了arat基因,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合成代谢Phe的能力,arat作为PLA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其缺失并未使PLA产量下调,而是促进了PLA与Phe的合成代谢,证明干酪乳杆菌中可能存在其他的代偿途径,arat基因缺失所造成的代谢流的改变最终造成PLA与Phe产量的提高,同时PLA的合成代谢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参与,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网络.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PLA的合成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PLA合成代谢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 苯乳酸 苯丙氨酸 芳香族氨基转移酶 干酪乳杆菌 CRISPR/Cas9


猫须草提取物对动物体重的影响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22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猫须草提取物对动物体重的影响.实验一:选择20只21~24 g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D12492饲料,实验组饲喂D12492饲料+灌胃500 mg/kg猫须草提取物;实验期为7周.实验二:选择42周龄健康新杨黑蛋鸡80羽,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羽,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实验组饲喂添加0.1%(质量分数)猫须草提取物的常规日粮;实验期为6周.实验一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二结果显示:实验组蛋鸡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猫须草水醇提取物不会引起小鼠和新杨黑蛋鸡体重下降.


基于相关性和时序分析的鲜食黄桃安全贮藏期的确定及品质预测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鲜食黄桃安全贮藏期预测模型,实现贮藏品质的预警预测。方法:以锦绣黄桃为试材,对3个采摘期入库果实的带皮硬度、果肉组织硬度、果实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果实质地、色泽、风味和香气4个感官模块进行评分,利用相关性和时序分析技术进行安全贮藏期的确定及品质预测。结果:利用轮廓曲线图确定了最佳聚类数为4,主要表现为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实红绿色差的差异,与消费者关注的质地、风味和色泽感官模块一致;果实质地、色泽和风味3个感官评分模块间有较强共线性,贮藏时间与果实硬度和果肉组织硬度呈负相关,与果实红绿色差呈正相关;果实红绿色差与果实带皮硬度和果肉组织硬度呈负相关,可作为硬度无损检测的表征因子之一。结论:温度(10.0±0.5)℃、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建立了非线性果实带皮硬度和果肉组织硬度预测数学模型f[T.(a,k,b)]=a×exp(k×T)+b和线性果实红绿色差预测数学模型f(x)=kx+b,两个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较低(R~2>0.9,平均误差<0.2)。


最小通风量下内部阻碍对超长鸡舍通风特性的影响
《制冷与空调 》 2022
摘要:传统鸡舍通风设计一般不考虑舍内禽类、笼架及附属设备等内部阻碍的存在,而是默认负压排风时各窗口均匀进风并均匀分布在舍内。为了探讨传统设计理论的利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初冬季节最小通风量条件下的超长鸡舍在无内部阻碍和有内部阻碍2种情况下舍内气流组织和窗口进风量。模拟结果显示:内部阻碍对窗口进风状态几乎没有影响,但是舍内气流组织和气流速度发生变化;有蛋鸡和笼架时,舍内气流组织混乱,且平均风速(0.043 m/s)不到无蛋鸡和笼架时(0.092 m/s)的一半;因内部阻碍,空气流速在宽度方向上变得很不均匀,笼架区域的平均风速(0.003 m/s)远小于走道区域(0.060 m/s)。
关键词: 气流分布 进风均匀性 内部阻碍 最小通风量 超长鸡舍


电子束辐照在鲜切苹果冷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鲜切苹果容易褐变、变质等问题,延长鲜切苹果货架期,考察电子束辐照结合保鲜剂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分别用去离子水、1%抗坏血酸、0.5%氯化钙、2%γ-氨基丁酸浸泡鲜切苹果,经0 kGy(未辐照)、2.3 kGy电子束辐照后于2℃、8℃冷藏贮存15 d,定期测定其微生物水平(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数量、大肠菌群数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脆性、咀嚼性、褐变程度指标.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有效抑制鲜切苹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杀灭鲜切苹果中的大肠菌群.0.5%氯化钙结合2.3 kGy电子束辐照保鲜效果最佳,2℃贮存至15 d时,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均<10 CFU∕g,无大肠菌群检出,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平均硬度下降13.7%,脆性为初始值的51.5%,咀嚼性为初始值的85.1%,且能抑制鲜切苹果褐变,有效延长了鲜切苹果的货架期.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响应研究-以2019年央视"3·15"曝光"化妆土鸡蛋"事件为例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科学监管及引导网络舆情正确走向,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事件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掌握消费者对网络舆情的响应情况。以“3·15化妆土鸡蛋”事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该事件引起了各媒体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呈现出多个不同观点,引发舆情关注。对消费者的调研分析发现,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家庭每日食用鸡蛋量等基本特征与消费者传播、转发、关注舆情信息等行为因素呈显著正相关。58.89%的消费者通过新媒体“三微一端”关注和传播舆情,新媒体已成为舆情传播、发酵的主要场所。事件标题、发布事件的媒体权威性、是否当季农产品等是引发消费者对舆情信息关注的重要因素。“3·15化妆土鸡蛋”舆情事件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市售散装白斩鸡表面四环素耐药菌污染初探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市售散装白斩鸡表面四环素耐药菌的污染特征,评价耐药基因的迁移潜势,本试验从上海市4个区的25个熟食店中采集25份散装即食白斩鸡样品,采用梯度稀释法和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对四环素耐药菌(TETr)进行计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6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A、tet B、tet C、tet D、tet J、tet M)和一类整合酶基因intⅠ的相对拷贝数,并对13株TETr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多重耐药性分析,最后通过自然转化探究其耐药性的水平迁移可能性。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分离到TETr菌,菌落数为(7.07×101~1.67×108)CFU·g-1,占总可培养细菌总数的1.01%~100%;13个样品中6种tet基因和intⅠ基因的相对拷贝数为10-4~10-2;分离到的TETr菌主要有芽孢杆菌(Bacillus)、莫拉氏菌(Moraxella)、气单胞菌(Aeromonas)等,所有菌株均至少对2种抗生素耐药,其中2株莫拉氏菌和1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可将四环素耐药表型迁移至大肠杆菌J53中,接合频率为10-6或10-2。综上,市售散装白斩鸡表面存在四环素耐药菌污染,且耐药基因具有水平迁移至异种细菌的风险。本研究为市售散装白斩鸡产品中的抗生素耐药菌监测及风险评估提供了方法参考和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