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恢复系恢复能力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气象因子对棉花恢复系恢复能力的影响,调查了4个不同细胞核背景棉花不育系与同一哈克尼西棉恢复系杂交组合F_1代花粉育性,并检测气象因子,然后采用多重比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分析棉花恢复系恢复能力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棉花组合在不同时间的花粉育性恢复度受气象因子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花粉育性恢复度与日照时数(r=0.523**)、地面平均温度(r=0.457**)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r=0.395*)、最高气温(r=0.355*)、最低气温(r=0.367*)、蒸发量(r=0.344*)、地面最高温度(r=0.366*)、地面最低温度(r=0.406*)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对花粉育性恢复度直接影响较大但为负效应,而平均气温、地面最低温度和日照时数对花粉育性恢复度为正向效应,表明增高三者可以促进三系杂交棉组合育性恢复能力的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绿豆对绿豆象生长发育及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抗虫绿豆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采用室内人工接虫和生化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绿豆象幼虫取食抗虫绿豆后其体重、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及成虫羽化率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抗虫绿豆的绿豆象幼虫体重、雌、雄成虫体重以及成虫羽化率分别是取食感虫绿豆的0.69、0.69、0.71及0.14倍;取食抗虫绿豆8~16 d的绿豆象幼虫中肠总蛋白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与解毒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在绿豆象幼虫取食8~12 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取食14~16 d时,2种解毒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抗虫绿豆可抑制绿豆象幼虫中肠消化酶活性,影响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从而使绿豆象幼虫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不同含量葵花籽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不同含量葵花籽皮对母猪的饲喂效果,将36头妊娠经产母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葵花籽皮(0、4%、7%、10%),测定葵花籽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母猪的平均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试验1组和试验2组能显著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以试验2组母猪的繁殖性能、维持背膘厚度和体质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母猪的窝均产仔数提高0.7头,窝均初生质量提高0.83 kg,断奶存活率提高2.33个百分点,窝均断奶质量提高12 kg,发情间隔缩短2 d,哺乳期背膘厚度下降5.0 mm,整个繁育周期平均体质量下降12 kg。综上,饲粮中葵花籽皮的最佳用量为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售豆芽携带细菌种属鉴定及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市售豆芽携带细菌种类,寻求有效的杀菌方法,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细菌进行种属鉴定,并考察了不同p H值的酸性电解水对豆芽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出的5株细菌分别为Kosakonia、Staphylococcus、Klebsiella、Enterobacter和Enterobacter属成员。p H值为3.02、4.47和5.58,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6.00 mg/L左右的酸性电解水处理市售新鲜豆芽,可以显著降低其微生物数量。p H 4.47、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6.09 mg/L的酸性电解水处理黄豆芽,使其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菌落数分别降低了1.14、2.48、1.29(lg(CFU/g)),该指标的酸性电解水处理绿豆芽,使其细菌菌落总数、酵母菌和霉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菌落数分别降低1.23、1.42、1.25(lg(CFU/g))。因而酸性电解水对于提高市售豆芽的食用安全性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山西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多样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山西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多样性情况,对山西2013—2016年间分离的9株猪圆环病毒流行株(SXQX、SXCZ、SXJC、SXJX、SXLL、SXPY、SXPG、SXXY、SXTY2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已收录入GenBank中。并将其全基因序列、ORF2序列和推导出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8株主要流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株PCV2山西流行株全基因组核酸序列全长SXJX、SXXY、SXJC株为1 768bp,其余均为1 767bp,分别约占33%和67%。9株PCV2流行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7%~99.8%,与国内外28株参考株同源性为93.9%~99.9%,与国产疫苗株同源性(LG、DBN-SXO7-2、SH株)为95.1%~99.8%;PCV2全基因组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本试验分离的SXJX、SXJC、SXXY株属于PCV2a亚型的2D亚群,SXLL、SXPY、SXCZ株属于PCV2b亚型的1C亚群,SXTY14、SXQX、SXPG株属于PCV2b亚型的1A/1B亚群,可见近几年,山西PCV2流行株以PCV-2b亚型为主。分离的9株PCV2的ORF2之间核苷酸和Cap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0%~100.0%和87.1%~100.0%,与28株参考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6%~100.0%和84.1%~100.0%,与国产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0%~100.0%和89.3%~100.0%,同源性都较高。9株分离株中,有6株分离株(SXQX、SXTY14、SXPG、SXXY、SXJC、SXJX)Cap蛋白氨基酸为233个,其中SXQX、SXTY14、SXPG株的ORF2位于1 033~1 734bp,SXXY、SXJC、SXJX株的ORF2位于1 034~1 735bp,3株分离株(SXCZ、SXLL、SXPY)Cap蛋白氨基酸为234个,其ORF2位于1 030~1 734bp,而与其他基因组序列为1 767bp分离株的ORF2相比,1 030~1 734bp位置多了3个碱基TCA,导致其氨基酸序列在234位置增加1个K(Lys)。另外还发现9株PCV2Cap蛋白除了唯一糖基化位点(NYS)(第143~145位氨基酸)呈高度保守外,还存在较多的氨基酸变异,这为山西地区PCV2的免疫预防等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深入开展PCV2的分子致病机理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除草剂及其用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过量使用除草剂对小麦的危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种除草剂(苯磺隆和世玛)常量和倍量喷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常量喷施对小麦茎蘖动态、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等影响小于倍量喷施;苯磺隆的影响小于世玛。喷施常量苯磺隆对小麦生长发育、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基本无影响,喷施倍量苯磺隆和世玛使小麦生长发育受抑制而减产,倍量世玛处理减产最多,达307.4kg/hm~2,减产4.62%;喷施常量世玛使成穗数减少,但灌浆中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功能期延长、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因此,麦田化学除草时应严格按规定剂量使用,避免过量对小麦造成危害而减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小米淀粉理化特性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17个小米品种为材料,对其淀粉颗粒大小、化学组成、透光率、碘蓝值、糊化特性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小米淀粉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米淀粉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79%的数据绝对值大于0.30,适宜用主成分分析研究变量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解释总变量提取了2个主成分反映原变量的82.976%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大同29、A3、豫谷9、豫谷1和晋谷36这5个小米品种综合主成分得分排在前5名,淀粉品质较好,济谷11、晋谷41、夏1、冀谷21和A2这5个品种综合得分低,淀粉品质差。聚类分析将17个小米品种分为3类,聚类分析结果与综合得分结果较为一致,小米淀粉特性之间相关性较为显著,为小米进一步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北盐碱区不同种植年限人工紫花苜蓿草地土壤质量的评价
《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同盆地盐碱区为典型样区,选择0,1,2,3,6,10,13年等不同种植年限人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1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人工苜蓿草地土壤质量的差异并划分优劣,确定最优种植或利用年限。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草地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与对照(农地)相比,恢复年限为2,3,6,10,13年紫花苜蓿草地均可提高土壤质量,其中种植10年苜蓿草地土壤质量最好。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植年限 灰色关联度 聚类分析 土壤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连续8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覆盖处理显著降低了旱地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而相同耕作处理下,增施有机肥会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说明翻耕和增施有机肥均会促进土壤呼吸。冬小麦季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3.2%~93.7%,土壤水分可以解释44.0%~76.5%,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大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程度因不同耕作施肥处理而异,翻耕和增施有机肥均会提高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免耕覆盖条件下减小了土壤呼吸受温度的影响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品质、保护酶活性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量和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对照(T0)、16.96g·hm~(-2)Na_2SeO_3(T1)、33.92 g·hm~(-2)Na_2SeO_3(T2)、67.84 g·hm~(-2)Na_2SeO_3(T3)、135.68 g·hm~(-2)Na_2SeO_3(T4)、271.36g·hm~(-2)Na_2SeO_3(T5)),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供硒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外源硒叶面处理谷子,不同生育期SPAD、POD、SOD、MDA、GSH和GSH-Px等6个生理生化指标,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并且除MDA外,其他均主要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3处理达到最大,抽穗期SOD、POD、GSH-Px的活性、GSH含量和SPAD分别比对照增加18%、44%、94%、97.4%和9%,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并且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均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时间对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不同品种同一时期表现为晋谷50>长农35>冀谷20。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T3处理,晋谷50籽粒硒含量达到0.297 mg·kg~(-1),比对照增加8.6倍。叶面喷施硒可以提高谷子粗蛋白、脂肪、赖氨酸和叶酸等营养品质的含量,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谷子粗蛋白、赖氨酸和叶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T3处理增加最多,最高增加了13.9%、17.9%和7.5%。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T3处理达到最大,之后为减小趋势。抽穗期T3处理晋谷50、冀谷20、长农35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7%和1.2%。【结论】适量的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提升、营养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食品谷子的生产。综合分析,抽穗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 g·hm~(-2)为谷子叶面喷施硒的最佳施用期和最佳施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