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鲜食枣新品种‘晋冬枣’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枣品质优良,是枣树中主要的鲜食品种。‘晋冬枣’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及万荣皇甫双领专业合作社在山西运城发现的冬枣优良变异类型。果实扁圆形;果皮薄,赭红色,果面平整,蜡质有光泽,果肉白色;肉质酥脆、多汁、味甜,平均单果质量22.1 g,最大单果质量43.9 g,枣核0.85 g,含仁率低。该品种综合性状优异,鲜枣可食率96.5%,水分含量6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下同)30.9%,蛋白质含量1.68%,可滴定酸含量0.38%,维生素C含量3.65 mg·g-1,品质上。果实生育期105 d,在山西省万荣县9月下旬成熟;每花序平均花朵数12.5枚,花径6.8 mm,蜜盘3.5 mm,雄蕊5枚,花瓣和萼片各5枚。适合年均温11℃以上的地区栽培,当年开花结果,丰产性好,易管理,果实品质优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捕杀对棕色田鼠的防控效果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不同生态条件下苹果园内人工捕杀和大水漫灌对棕色田鼠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水漫灌对果园内的棕色田鼠种群密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配合人工捕杀可显著提高防控效果。其中,大水漫灌结合人工捕杀在无草果园的控制效果最好,校正灭洞率可达73.63%,显著高于在三叶草种植果园和自然生草果园的防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玉米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降水高效利用的影响,以探求旱地玉米最佳覆盖种植方式,于2013—2015年在山西省寿阳县连续定点定位设置秸秆地膜二元覆盖(MS)、宽膜覆盖(FM)、窄膜覆盖(NM))3个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以传统露地平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模式对旱地玉米土壤温度、水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二元覆盖昼夜温差比宽膜覆盖、窄膜覆盖和露地变化幅度小,二元覆盖昼夜相差8.8℃;在播后25~35天,15cm土层的土壤温度由19.1℃上升到26.5℃,呈现微弱的增温效应。(2)玉米整个生育期秸秆地膜二元覆盖处理(MS)0—160cm土壤贮水量较CK增加68mm;3年平均含水量显示,MS、FM和NM比CK分别提高4.5%,0.4%和1.2%。(3)秸秆地膜二元覆盖(MS)处理,比露地增产17.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8%。因此,秸秆地膜二元覆盖能综合改善田间温度、水分因子,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山西省旱地玉米最佳的覆盖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效应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响应国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及普及春播早熟区谷子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掌握大同29号群体结构动态变化和氮肥高效利用,采用追氮密度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区域有条件的谷子种植区,在基肥的基础上,应该在拔节期间进行追施氮肥,追施量以纯氮120~135 kg/hm~2为最佳。种植密度在水地条件下不宜稀植,种植密度应该为33~36万株/hm~2。随追氮水平的增加(N1-N4)产量增加、茎粗变粗、穗长增长、生物产量提高、穗重增加、穗粒重增加,到了N5水平均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M1-M4)产量持续增加、茎粗变细、穗长变短、生物产量减少、穗重减轻、穗粒重降低,株高变化不规律。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互作效应不明显。SPAD值与产量、追氮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种植密度相关性不强。春谷早熟区谷子栽培中合理的群体结构和适宜的追氮量是轻简高效高产的重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时期与施氮量对矮秆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有限灌溉条件下灌溉时期与施氮量对高梁生长、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有限灌溉条件下高粱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矮杆高粱[Sorghum bocolor(L.)Moench]‘晋杂34号’为试材,设4个不同灌水处理,分别为不灌溉(W0)、13叶片(W13)、16叶片(W16)和19叶片(W19),灌溉量均为60mm;3个氮肥用量,分别为不施氮肥(N0)、75kg/hm~2(Nl)和150kg/hm~2(N2),供试氮肥为缓释树脂包衣尿素。结果表明,W13、W16处理下旗叶叶面积较W0处理显著增加37.82%和41.25%,光合速率显著增加40.97%和37.89%;N1处理显著增加了旗叶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率,N2处理仅对叶片相对含水率有显著影响;W16N1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为11 267 kg/hm~2,较W0N0处理显著增加了16.69%,同时籽粒蛋白质量显著增加了29.70%,而单宁量显著降低了37.27%;氮肥的施用促进了作物对氮吸收,地上部氮吸收量表现为N2处理>N1处理>N0处理,但是营养体氮运转率、氮收获指数以及氬农学利用效率却表现为N1处理>N2处理,说明低氮处理更有利于氮素从营养体向籽粒运转,提高氮的利用效率。因此,迨时灌溉结合适量氮肥能够提高高粱籽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建议在16叶片灌溉结合施长效尿素氣75 kg/hm~2为适宜的水氮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播量对荞麦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适合山西地区种植荞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晋荞6号(苦荞)和晋荞1号(甜荞)为材料,采用3个播期(主区)和3个播量(裂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荞麦产量,蛋白质、淀粉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晋荞6号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及晋荞1号的产量和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量对两个品种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及晋荞6号的总黄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两个品种的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及晋荞6号的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晋荞1号产量先上升后下降。6月4日播种、22.5kg/hm~2播量的晋荞6号产量(3 498.60kg/hm~2)表现最好,但5月28日播种、22.5kg/hm~2播量的蛋白质(11.94%)和总黄酮含量(1.83%)表现最佳。6月4日播种、45kg/hm~2播量的晋荞1号产量(1 705.80kg/hm~2)表现最好,但5月28日播种、37.5kg/hm~2播量的蛋白质含量(11.86%)表现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晋荞6号的产量与其蛋白质、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晋荞1号的产量与其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种子处理对高粱出苗率的影响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6个高粱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种子处理方法,设置3个播期,在冷胁迫和适温条件下研究种子处理对试验材料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丸化处理能显著提高高粱在较低地温条件下的出苗率,PEG浸种对试验材料出苗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噻酮浸种后试验材料出苗率明显低于对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肥和氮磷组合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机理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为作物提供更全面的养分,改善光合性能而提高产量。为进一步挖掘旱地小麦的增产潜力,2012~2014年,在山西省临汾市丘陵旱地开展了有机肥与氮磷配施对小麦增产效果与机理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间裂区设计,有机肥为主区,设施羊粪22.5 t/hm~2(M_S)、猪粪22.5 t/hm~2(M_P)、精制有机肥2.25 t/hm~2(M_O);氮磷配施量为副区,设不施氮、磷肥(N_0P_0),N 105 kg/hm~2、P_2O_5 75 kg/hm~2(N_(105)P_(75))、N 150kg/hm~2、P_2O_5 105 kg/hm~2(N_(150)P_(105))。供试小麦品种‘晋麦92号’,生育期测定旗叶SPAD相对值、籽粒灌浆参数、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期籽粒产量。【结果】有机肥与氮磷配施均使小麦灌浆后期SPAD相对值下降缓慢。单施有机肥时,猪粪使小麦灌浆中期SPAD相对值和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精制有机肥使灌浆后期SPAD相对值最高,灌浆持续期延长最多,茎叶转移量和穗部积累量最高。有机肥与氮磷配施时,M_SN_(150)P_(105)、M_PN_(105)P_(75)、M_ON_(105)P_(75)有利于提高旗叶后期SPAD相对值,延长灌浆持续期,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有机肥与氮磷配施较单施有机肥成穗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以M_SN_(150)P_(105)产量最高,其次是M_PN_(105)P_(75),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山西南部丘陵旱地小麦有机肥与适量化肥配施,使成穗数增加,并可以改善光合特性,延长灌浆持续期,增加千粒重实现增产。本研究中,施羊粪22.5 t/hm~2时,配施纯N 150 kg/hm~2、P_2O_5 105 kg/hm~2的增产效果最好,施猪粪22.5 t/hm~2时,配施纯N 105 kg/hm~2、P_2O_5 75 kg/hm~2可实现减施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大力推广生物菌肥。研究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试验材料,研究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2)喷施固氮菌肥+化肥配施;处理(3)固氮菌肥拌种;处理(4)喷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收获期调查株高、分蘖数、穗长、穗重、单株产量、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菌肥后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效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菌肥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