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CD205分子CysR-FN Ⅱ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猪CD205分子作为猪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的抗原提呈受体,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筛选以获得其特异性的纳米抗体,为猪CD205靶向抗原提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前期制备的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羊驼免疫,经6次皮下免疫后采集羊驼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后反转录获得cDNA,经PCR扩增编码纳米抗体的基因片段,构建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基因文库,再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亲和筛选,随机挑选单克隆菌落并使用Phage-ELISA方法鉴定出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结果]4轮亲和筛选后,通过Phage-ELISA方法鉴定和序列比对分析,共成功获得12个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10~3。[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并获得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特异性的纳米抗体。
关键词: 猪 CD205 CysR-FNⅡ 纳米抗体 噬菌体展示


基于缓释氮肥的稻季减次施肥技术研究
《中国农技推广 》 2024
摘要:以优质食味水稻南粳46为供试品种,通过设置不施氮肥、常规施肥、氮肥减量、缓释氮肥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等5个处理,探索了缓释氮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较,通过选用缓释氮肥,在减少10%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减少施肥次数1~2次的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处理,能够使水稻维持较为均衡的穗粒结构,从而确保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基本持平;水稻吸氮量虽有所下降,较高的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保证了较高的水稻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同时,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处理,使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采用一基一追施肥模式,效果尤佳.然而,研究结果也表明,稻季采用缓释氮肥减量施用,同时减少施肥次数,会降低水稻成熟期稻田土壤速效氮含量,这值得关注.


二氢卟吩铁对不同播期小麦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二氢卟吩铁(ICE6)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扬麦25和镇麦1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期[2020年11月3日(播期Ⅰ)、2020年11月8日(播期Ⅱ)、2020年11月13日(播期Ⅲ)、2020年11月18日(播期Ⅳ)],以0.02%二氢卟吩铁可溶性粉剂拌种,并在小麦破口前7 d和抽穗扬花期用0.02%二氢卟吩铁可溶性粉剂5 000倍液叶面喷施,调查分析4个播期小麦生育期、田间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SPAD值以及花后灌浆速率。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经过0.02%二氢卟吩铁可溶性粉剂处理后,2个小麦品种第Ⅰ播期和第Ⅱ播期处理基本苗和越冬苗显著增加,第Ⅰ播期处理株高显著降低,第Ⅰ播期处理第2节间和第Ⅳ播期处理总节间长度显著缩短;扬麦25第Ⅱ播期处理、镇麦12号第Ⅰ播期处理小麦抽穗期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延缓了叶片的衰老,为籽粒灌浆提供了充足的光合产物,进而提高单位面积小麦产量。


水稻秸秆覆盖对"阳光玫瑰"葡萄土壤和果实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用水稻秸秆覆盖技术与当地常规铺设地布相比较方法,研究了二者在覆盖后土壤中含水量、温度、养分含量、团粒结构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变化差异,以期为优化和应用葡萄园水稻秸秆覆盖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铺设地布相比,水稻秸秆覆盖维持土壤含水量更优,减少水分蒸发方面效果更好;水稻秸秆覆盖维持地温稳定性明显好于铺设地布,尤其在高温季节,水稻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能够较稳定地维持不超过27℃,降温效果显著;水稻秸秆覆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铺设地布;水稻秸秆覆盖的土壤团聚体主要集中在小团聚体和大团聚体,且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微团聚体含量显著低于铺设地布的;水稻秸秆覆盖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铺设地布,从技术成本和整体效益核算,水稻秸秆覆盖每667 m2经济效益较铺设地布增加864元。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复配饲料产品质量评定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复配饲料的产品质量.试验通过考察麦麸添加量、辅料比例(大蒜皮与银杏叶添加量)、发酵时间对蛋白酶活的影响,优化发酵条件,检测发酵前后活菌数与pH值、常规营养成分和小肽、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发酵过程中蛋白水解度,以全面评价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品质.结果表明,以蛋白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2%麦麸、2.5%大蒜皮+2.5%银杏叶、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为342.36 U/g.枯草芽孢杆菌UL-191在基质上长势良好,活菌数可达3.5×1014 CFU/g.发酵前后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明显变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明显增长,大分子蛋白降解成小分子蛋白.蛋白水解度、小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发酵72 h时,蛋白水解度可达25%,小肽、游离氨基酸含量可达182.9、1 006.4 μg/g.研究表明,试验制备的发酵复配饲料产品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市场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