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高产啤麦新品种苏啤1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4
摘要:为满足啤酒大麦生产和市场的需求,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了优质高产的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12号。经鉴定,苏啤12号高抗大麦黄花叶病,其籽粒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12.1%,麦芽浸出率80.0%,糖化力(WK)270.0,α-氨基氮质量分数1.67 g/kg,库尔巴哈值42.2%。苏啤12号于2021年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173435.6)。该品种适宜在江苏和湖北等地区推广种植,种植时应结合配套栽培技术以实现优质高产。


国际视角下我国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启示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对比分析发达国家智慧农业的发展特点和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农业发展任务与对策建议,对我国智慧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环境、产业现状、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深入分析全球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并通过剖析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典型案例,研判出我国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高精度的农业环境感知设备、适应力强的农业智能机器人、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开发与利用、场景化应用的落地与推广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并从科技成果推广落地、标准建设和数据治理、资源共享共建共用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熟化垫料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生产力、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土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熟化垫料部分替代化肥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生产力、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机肥合理施用及其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连续2年的大田小区试验,以猪发酵床熟化垫料不同比例替代化肥: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T1)、熟化垫料替代25%化肥氮(T2)、熟化垫料替代50%化肥氮(T3)、熟化垫料替代75%化肥氮(T4)、单施熟化垫料(T5),分析在相等施氮量条件下熟化垫料替代化肥对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作物地上生物量、氮素利用率、土壤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籽粒、水稻秸秆、多花黑麦草产量及地上部周年总产量。在不同比例熟化垫料替代处理中,随着熟化垫料替代比例的增加,作物产量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相对于T1处理,T2处理的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地上部周年生物产量连续两年分别提高5.88%和6.40%,T3处理差异不显著,T4和T5处理显著降低。随着熟化垫料施用比例的增加,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系统作物年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T4和T5处理的周年地上部总产量第2年比第1年分别增加11.49%和20.34%。施肥显著影响轮作系统作物的氮素吸收量、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相比于T1处理,T2处理第1年和第2年轮作系统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9.387%和7.59%,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4.66%和10.14%,偏生产力分别提高7.58%和5.94%;T3处理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但T4和T5处理3个指标均显著降低。相比于T1处理,耕层0~20 cm土壤p H、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随着熟化垫料替代比例的增加表现为升高的趋势。相比于T1处理,T3、T4和T5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3.98%、46.23%和47.09%,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49.11%、67.15%和73.87%,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3.36%、36.77%和55.24%(2年均值)。熟化垫料施用造成了土壤Cu和Zn的富集,但对土壤Cd含量影响不显著,同一施肥处理土壤中的Cu、Zn和Cd含量,第1轮作年低于第2轮作年,但含量均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范围内。2年4季定位试验表明,熟化垫料替代25%~50%化肥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生产值得推荐的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关键词: 水稻–多花黑麦草轮作 熟化垫料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土壤肥力 重金属


辣椒轻斑驳病毒RT-RAA-CRISPR/Cas12a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是重要的园艺作物,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严重威胁辣椒等茄科园艺作物的生产安全。为提高PMMoV的防控效率,根据其编码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的基因保守序列,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设计了特异性RAA引物,实现对PMMoV的快速等温扩增,并基于CRISPR/Cas12a的设计原则,设计了crRNA靶向RT-RAA扩增产物。优化结果显示,总反应体系在报告基因FQ终浓度为400 nmol/L,Cas12a/crRNA比例为1∶5、终浓度为200 nmol/L和1 000 nmol/L条件下检测信号最强,最终的RT-RAA反应和CRISPR显色体系分别仅需15 min,即可在便携式蓝光照射设备下直接观察到阳性信号。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PMMoV,对携带PMMoV的辣椒样品RNA的检测极限可达到1.34 pg/μL,分别是普通RT-PCR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灵敏度的1 000倍和10倍。对实际样品中的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T-RAA-CRISPR/Cas12a检测技术可以在PMMoV侵染的辣椒和番茄叶片、果实及土壤中检测到PMMoV,可用于辣椒轻斑驳病毒的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
关键词: 辣椒轻斑驳病毒 RT-RAA CRISPR/Cas12a 可视化检测


菊花枯萎病生防细菌SFB-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发掘对菊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hrysanthemi,Foc)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资源,有效防控菊花枯萎病,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江苏省盐城市菊花产区杭白菊和金丝皇菊的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平板对峙法和抑菌谱测定筛选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利用离体和盆栽试验测定生防菌对菊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于室内测定生防菌不同发酵液对Foc菌丝生长、孢子产量和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从菊花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393株细菌,有7株拮抗细菌对病原菌Foc的抑制率达55%以上,其中,菌株SFB-1对Foc的抑菌率最高,可达72.55%。经鉴定明确SFB-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且其还能显著抑制其他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SFB-1发酵菌液可有效阻断离体叶片上的病斑扩展,降低植株的病情指数,防效高达70.27%。此外,SFB-1菌液能引起菌丝畸形、过度分支和透明溶解,阻碍Foc菌丝生长。SFB-1菌液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病原菌孢子产量和萌发率,且其无菌上清液中含有主要的抑菌活性物质。上述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SFB-1是一株具有广谱高效抑菌活性的根际土壤细菌,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与应用前景,为菊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


品牌大蒜绿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大丰大蒜产业为例
《蔬菜 》 2024
摘要:作为江苏中晚熟大蒜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内容之一,大丰大蒜因其独具特色的青蒜和蒜薹产业享誉国内外。通过多年实践调研和文献研究,总结了大丰大蒜得天独厚的区域特征、不断完善的绿色生产体系和渐成规模的绿色品牌等发展现状,针对产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品种退化、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链条短、标准缺失等发展瓶颈,提出了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大蒜绿色生产模式,突出产业延伸、打造大蒜绿色发展样板,提升思维转变、擦亮大蒜绿色健康文化底色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特色富民产业发展提供参照,助力大丰大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蒜 绿色发展 品牌 产业集群 乡村振兴 规模化 标准化


北京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保护与发展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期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精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北京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于2015年入选第3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原生四座楼麻核桃古树、麻核桃生产技术、麻核桃品鉴挑选方法、麻核桃雕刻技艺和健康养生与赌青皮交易文化等方面系统分析该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内容及表现形式,从麻核桃树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足、传统知识与技艺传承面临困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和效应“免费搭车”现象不好控制等方面剖析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要求,分别从加强对野生麻核桃老树的保护、搭建遗产保护与发展平台、加强对外宣传力度、适度开发遗产地休闲农业资源等方面提出加强北京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保护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对策


淮安地区水稻种植户实施种粮一体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
《天津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促进淮安稻米产业转型提升,以 96 份有效问卷为基础,对淮安地区水稻种植户实施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进行调研,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水稻种植户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进行梳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水稻种植户选择水稻种粮一体化模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植面积、家庭属性、是否属于水稻种植示范户、未来一定时间内发展种粮一体化的意愿程度,以及种粮一体化对当地稻米产业发展的效果均是水稻种植户是否选择种粮一体化种植模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强主体、推品种、树品牌、组联盟、优政策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淮安稻米产业转型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