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剑河县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耕作与栽培 2024

摘要:种植水稻是剑河县传统产业之一,如何在水稻采收后利用好土地“空闲期”,提升土地经济效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羊肚菌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产业,利用水稻种植空闲期进行羊肚菌简易棚栽培,可缓解羊肚菌连坐障碍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经济效益等,羊肚菌与水稻轮作模式产值较水稻单季栽培模式提高收益3 000~8 500元/667 m2,本文对水稻-羊肚菌轮作模式的种植技术要点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助力该模式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羊肚菌 轮作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耐药质粒的Ⅳ型分泌系统及质粒依赖性噬菌体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耐药性已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接合转移是耐药基因在细菌群落中(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水平转移的最重要途径。Ⅳ型分泌系统(T4SS)是一个大分子转运系统,由Ⅳ型偶联蛋白、内膜复合体、外膜复合体和接合性菌毛组成,T4SS在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以质粒编码的T4SS为靶标的细菌耐药性防控新策略不断兴起,就耐药质粒的T4SS分类、结构和分布以及靶向T4SS的质粒依赖性噬菌体(PDBs)进行综述,并提出基于PDBs的耐药性防控策略,以期为耐药性传播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质粒 接合转移 Ⅳ型分泌系统 噬菌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蓝耳病在荧光PCR检测中的常见问题与分析

猪业科学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城市大丰区番茄栽培要点及优良品种推荐

长江蔬菜 2024

摘要:番茄酸甜可口,风味鲜美,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等含量均较高,且品种丰富,价格较高,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菜果兼用型蔬菜。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销售等方面总结了盐城市大丰区番茄栽培技术要点,并推荐了适宜大丰区栽种的经济效益高,抗病性好,市场认可度高的7个品种。

关键词: 番茄 产业现状 栽培要点 大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淮麦1033的高产稳产及产量构成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

摘要:淮麦103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利用2017—2019年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数据,分析淮麦1033高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淮麦1033平均成穗数605.88万个/hm2,穗粒数33.43粒/穗,千粒质量42.83 g,适应度为71.43%,高稳系数为85.7%。2017—2018年淮麦1033产量居第2位,稳定性居第3位,在16个试点中均有良好表现,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淮麦1033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因此,在淮麦1033的生产中,应在良好的栽培技术配合下保证有效穗数,充分发挥其多成穗的优势,适当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兼顾产量3因素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淮麦1033 高产 稳产 广适 GGE双标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沿江地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市域尺度揭示了2006—2020年江苏省沿江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Tapio脱钩模型进一步探究了耕地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以期为江苏省沿江地区耕地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和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江苏省沿江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状况明显好转,且农药面源污染相较于化肥面源污染空间差异更明显;种植业单位面积产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农业生产与耕地面源污染的脱钩关系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且强脱钩聚集区出现位移。今后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并建立土壤养护机制,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实现农业生产与耕地面源污染的强脱钩。

关键词: 耕地 面源污染 时空特征 脱钩效应 江苏省沿江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共熔溶剂提取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是一座产量巨大、价格低廉的活性物质宝库,对其进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低共熔溶剂是一种可设计的新型“绿色溶剂”,由比例不同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而得,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结构可设计、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和药品等多个领域。本文就低共熔溶剂在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提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绿色提取提供新策略。

关键词: 动物源加工副产物 活性物质 低共熔溶剂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乌桕叶色相关基因的挖掘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乌桕(Triadica sebifera)耐盐碱能力强,叶色随季节变化显著,尤以秋季观赏性最佳,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彩叶植物。为揭示乌桕叶片呈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自主选育的3个乌桕品种连桕1号、云台红桕、云台金桕转色前后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23.78 GB测序数据,70 815个高质量单一基因序列(Unigenes),其中48 367个Unigenes得到了功能注释。将3个乌桕品种转色前后的转录组数据进行两两对比,各比较组之间鉴定出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2 674个。GO分析发现,DEG主要与细胞过程、细胞、结合等生物学功能相关。通过KEGG Pathway功能分析,筛选出53个与乌桕叶色相关的DEG,包括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14个,与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有关的基因22个,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17个。其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乌桕转色后相对表达量上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该结果与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乌桕叶片呈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乌桕 叶色变化 转录组 基因挖掘 分子机制 呈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低钾(K0)和高钾(K1)土壤中,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测定甘薯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量、根系分泌物。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甘薯根系干重和根系氮、磷、钾吸收量(P<0.05),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与根系氮、磷、钾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对甘薯根系分泌物中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影响明显。在低钾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主要影响宿主植物膜转运蛋白、矿物质吸收;在高钾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主要影响宿主植物的植物激素合成、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甘薯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甘薯根系氮、磷、钾吸收量与环烯醚萜苷Caryoptosidic acid、6-反式-白三烯B4、白三烯B4、2-羟基-4-甲基戊酸、网脉碱、L-阿糖醇、托品酸、橙皮素、坎松醇F的相关性较强,这些代谢物可能在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甘薯根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有助于解析丛枝菌根真菌的促生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潜在生态功能,为丛枝菌根真菌在甘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薯 丛植菌根真菌 根系分泌物 非靶向代谢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全生育期卷叶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卷叶突变体是研究叶片发育机制和培育理想株型品种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1个可稳定遗传的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rl-z)为试验对象,对其开展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rl-z的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筒状内卷,与其野生型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穗长、分蘖数、千粒重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l-z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rl-z与籼稻品种扬稻6号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卷叶基因定位于第9染色体的InDel标记JY11至JY14之间,两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38.5 kb,此区间内仅有1个预测基因(RL9,LOC_Os09g23200),该基因编码GARP转录因子。对RL9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第1个外显子103 086~103 121处缺失36个碱基,同时在103 524处存在1个单碱基突变。基因定位结果说明突变体rl-z的卷叶特性可能是由于RL9基因突变导致GARP转录因子功能异常引起的。

关键词: 水稻 卷叶突变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RL9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