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菜用大豆新品种'苏成4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成4号’是以‘高雄3号’为母本,‘辽鲜1号’为父本,经过8年常规人工杂交育种选育出的菜用大豆新品种从播种到鲜荚采收平均88.5 d,荚大粒大,商品性佳,产量10 633.5 kg·hm-2,适合在江苏省春播种植。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春播 常规杂交育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寡雄腐霉GAQ1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对辣椒的促生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自主分离的生防菌株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GAQ1对辣椒疫病的生防效果及其防御机制,通过平板拮抗和盆栽防效试验测定寡雄腐霉菌株GAQ1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的拮抗作用、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和对辣椒的促生效果,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菌株GAQ1处理后辣椒抗性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寡雄腐霉菌株GAQ1的菌丝可以缠绕并吸附寄生在辣椒疫霉菌丝表面或穿入菌丝体内,使辣椒疫霉菌丝细胞死亡;菌株GAQ1发酵液处理辣椒离体叶片再接种辣椒疫霉后产生的病斑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离体防效为30.79%;接种菌株GAQ1菌丝球后,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盆栽防效达69.16%;经菌株GAQ1处理辣椒后可诱导相关抗性基因PR1、WRKY40、WRKY53、ACCO和GST的相对表达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菌株GAQ1可诱导辣椒植株产生不同程度的防御系统应答.菌株GAQ1对辣椒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处理后第5周其株高、株重及根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0.11%、33.23%和24.72%,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72%、12.13%和15.99%.表明寡雄腐霉菌株GAQ1对辣椒疫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并能促进辣椒生长,在生物防治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寡雄腐霉 辣椒疫霉 生物防治 促生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基腐病病原鉴定及生长特性测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薯基腐病的预防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进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用菌丝培养法测定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温度、pH、氮源和碳源等环境中的生长状态,确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甘薯基腐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菌株,标记为RF-NH,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为甘薯基腐病致病菌.利用ITS、His3和Cal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菌株RF-NH DNA进行扩增,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579、480和537 bp;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RF-NH与Diaporthe batatas聚类在一起;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RF-NH鉴定为甘薯间座壳菌(D.batata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RF-NH在15~35℃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2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4;最适培养基是SPDA培养基,最适碳源是糊精,最适氮源是硝酸钠.菌株RF-NH孢子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菌丝致死温度为49℃处理15 min或50℃处理10 min.[结论]甘薯间座壳菌是导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的病原,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窄,偏好25℃,适应的pH范围较宽,偏好酸性环境,最适培养基为SPDA培养基.根据甘薯间座壳菌的生长特性,在田间病害防治中可通过改变栽种环境因素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实现对甘薯基腐病的防治.

关键词: 甘薯基腐病 甘薯间座壳菌 系统进化分析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对淮北地区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淮北麦区协同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施氮量和基追比例,选用徐麦32、新麦45两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研究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其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和拔节肥比例增加,两个强筋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显著增加.基追比例较施氮量对两个小麦品种粉质特性和揉混特性的调控效应更大;增加拔节肥施用比例显著提高了两个强筋小麦品种的吸水率和各揉混特性参数(峰值时间除外);在基肥:拔节肥为5 ∶ 5的条件下,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高,弱化度最低.在施氮量225~270 kg·hm-2、基肥:拔节肥比例为5 ∶ 5时,两品种产量均可达到7 500 kg·hm-2以上,且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均可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是淮北地区强筋小麦兼顾产量、品质和生态的合理氮肥施用方式.

关键词: 强筋小麦 节氮高效 优质 施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种苗上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IC-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是一种检疫性植物病毒,种传和农事操作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因此种子和种苗的早期检测尤为重要。鉴于种子检测的特殊性及幼苗病毒含量低的特点,本试验通过制备CGMMV单克隆抗体,结合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IC-RT-PCR早期检测方法,比较了IC-RT-PCR与DAS-ELISA和RT-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并对实际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操作程序上,IC-RT-PCR法与DAS-ELISA法一样简便,但灵敏度远大于DAS-ELISA。IC-RT-PCR与RT-PCR均可检出20~25 ng种子上的病毒,且特异性相当,而DAS-ELISA法只可检出10μg种子上的病毒。综上所述,IC-RT-PCR法可简便有效地应用于种子和种苗上CGMMV的检测,为病毒防治的早期干预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免疫捕获RT-PCR 灵敏度 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消毒剂配方处理豆天蛾卵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人工养殖豆天蛾过程中卵的最佳消毒时长及筛选最优消毒剂配方,首先以38%盐酸+37%甲醛+水(0.5∶0.5∶10,V/V)为消毒剂,测定不同时长消毒处理对豆天蛾卵生长发育的影响,获得最佳消毒时长;再以此为基础,探究不同消毒剂配方(以下简称配方)处理对豆天蛾卵孵化率、25日龄幼虫存活率、体重和体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毒30 min的豆天蛾卵孵化率(80.00%)、25日龄幼虫的存活率(59.72%)、体长(8.02 cm)及体重(8.96 g)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配方20(37%甲醛∶31%双氧水∶水=0.5∶0.5∶10,V/V)处理后的卵孵化率(86.67%)、25日龄幼虫存活率(66.67%)、体长(8.88 cm)和体重(10.70 g)优于其他配方,且显著高于对照,表明配方20对豆天蛾卵的消毒效果最好,为本试验筛选出的最优配方.此结果为人工养殖豆天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豆天蛾卵;消毒剂配方;生长发育;优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中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花青素是莲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肥胖、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已成为近年来活性物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食品和医疗保健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该文对目前莲中原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了莲中原花青素的组分构成,论述了莲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工艺和检测分析方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简述了莲中原花青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莲中原花青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归纳发现,莲中含有较丰富的原花青素,以在莲房中含量最高,且以B型二聚体为主.莲原花青素具有天然抗氧化活性功能,能够有效抑制食品油脂氧化及食品中亚硝酸盐、丙烯酰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等有害物质形成.文中还指出目前尚无针对莲中原花青素的检测标准体系,其提取分离工艺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该综述为今后莲中原花青素性质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原花青素 组分构成 提取分离 检测分析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Ⅱ型NADH脱氢酶家族基因鉴定和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Ⅱ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TypeⅡNADH dehydrogenase)在所有已全基因组测序的植物中均存在,具有多种功能,尤其在大多数植物呼吸链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桃Ⅱ型NADH脱氢酶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确定了桃Ⅱ型NADH脱氢酶基因家族成员数目、亚家族分类,并分别进行了克隆,同时分析了它的进化关系、在基因组骨架上分布、启动子区域、基因结构、不同组织表达水平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结果显示,桃Ⅱ型NADH脱氢酶基因家族共有6个成员,分布在3~6号染色体上,被分为3个亚家族:NDA、NDB、NDC.桃Ⅱ型NADH脱氢酶家族成员,脂肪族氨基酸指数范围是80.63~95.75,等电点预测结果表明Prupe.3G231400.1和Prupe.5G076700.1是酸性蛋白质,其余4个是碱性蛋白质;NDA和NDC亚家族成员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NDB亚家族成员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为主要构成元件.Ⅱ型NADH脱氢酶家族基因在桃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5个基因在老叶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成熟果肉中表达量低.这些结果为下一步进行Ⅱ型NADH脱氢酶基因功能验证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Ⅱ型NADH脱氢酶 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羽毛生物降解液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生长的生理调控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研究羽毛生物降解液(FBL)在缓解盐胁迫作用上应用,以小白菜为实验材料,采用盐土盆栽法,分析含不同游离氨基酸浓度(0、0.1、0.2、0.4、0.8 g/L)的FBL对盐胁迫(0.4%NaCl)下小白菜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处理下,与不浇施FBL处理相比,浇施FBL后小白菜地上部鲜重显著提高,与无盐处理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4 g/L时生长指标最佳.施加FBL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Pro)浓度随着FBL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增加显著升高.施加FBL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综上,外源施加FBL可以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的伤害,最适宜的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4 g/L.实验结果可为次生盐渍化的土壤和盐碱地小白菜生产和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羽毛生物降解液 氨基酸 盐胁迫 小白菜 生理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同步辐射红外光谱技术的江苏茶园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固存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不同茶区土壤结构的差异,寻求差异化的养分管理途径,为全省实施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表征江苏代表性茶园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特征结构,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法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切片进行化学成像,从而获得特定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而从原位上表征样品中矿物和有机官能团的分布特征,探索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结果]江苏省茶园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以脂肪碳(2881 cm-1)、芳香碳(1620 cm-1)和多糖碳(1100 cm-1)等形态存在,同时还有矿质元素氧化物Fe-O、Al-O、Si-O等存在.茶园土壤微团聚体中各元素空间分布具有高度异质性,甲基和亚甲基C-H等脂肪碳较集中地吸附在土壤微团聚体边缘(也有少量的矿物存在),而铁铝矿物的Al-O、Fe-O等官能团聚集在微团聚体内部核心位置,同时表面也吸附少量有机质;87.5%茶园土壤中黏土矿物(3620 cm-1)与脂肪碳相关性最高,施肥措施和植茶年限影响矿物—有机官能团相关性排序;75.0%茶园土壤铁氧化物与多糖碳相关性最高,各茶园土壤中铁铝矿物与有机官能团的亲和性排序规律受海拔、pH和植茶年限等影响而存在差异.[结论]江苏不同茶区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壤团聚体通过矿物—有机复合体将有机质留存于土壤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产中宜依据不同茶区养分具体管理方式、茶叶栽培特点及土壤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茶园养分管理策略.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矿物—有机复合体 同步辐射红外光谱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