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不同温度对苋菜光合特性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inn.)品种'苏苋1号'('Suxian No.1')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25℃(对照)、20℃、15℃和10℃〕处理下苋菜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并探究了温度对苋菜光合特性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3和6d的苋菜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和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度降低呈现降低的趋势,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量子产额〔Y(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总体呈现波动降低的趋势,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呈现波动升高的趋势;其中,15℃和10℃处理下苋菜的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和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10℃处理下叶片的Fv/Fm、Y(Ⅱ)、rETR、qN和Y(NPQ)值总体极显著低于对照,Y(NO)值则极显著高于对照.qRT-PCR结果显示:总体上看,苋菜叶片AtrPPCK、AtrPEPC、AtrMDH、AtrNADP-MDH、AtrNAD-ME、AtrNADP-ME和AtrPPD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多数温度下处理3和6 d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温度较低(10℃)会抑制除了AtrPPCK基因外的其他基因的表达,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基因相对表达量略有回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处理3和6d苋菜的株高以及叶片中甜菜色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低温会降低苋菜的叶绿素含量,破坏光合系统,抑制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甜菜色素含量,抑制苋菜生长.

关键词: 苋菜 温度 甜菜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结构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叶黄素生物利用度的调控机制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基质结构叶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lutein-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Lutein-NLCs)的晶体热力学特性、固化层厚度等结晶行为的变化,探究基质结构通过结晶行为对Lutein-NLCs中脂质消化、叶黄素释放、胶束形成过程以及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亚麻籽油质量分数增加,Lutein-NLCs的熔点和焓值先增加后降低,Lutein-NLCs的固化层厚度逐渐降低;当亚麻籽油质量分数低于90%时,随着亚麻籽油质量分数增加,Lutein-NLCs的脂质水解率、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和甘油一酯(monoacylglycerols,MAGs)释放率、叶黄素生物可给率均逐渐降低;4种基质结构Lutein-NLCs的MAGs、FFAs水解速率和程度与其胶束化的速率和程度呈正相关;当亚麻籽油质量分数高于10%时,Lutein-NLCs的叶黄素释放速率与甘油三酯水解速率呈负相关,叶黄素胶束化速率与MAGs、FFAs胶束化速率呈负相关,与叶黄素释放速率呈正相关,并且叶黄素生物可给率与叶黄素释放率呈正相关。

关键词: 叶黄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基质结构 释放特性 生物利用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有机物料对菜用蚕豆生长和品质及根际土壤性状的影响

土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来源有机物料(鸡粪、牛粪、菇渣)对菜用蚕豆生长和品质、根际土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有机物料对蚕豆分枝数、荚干重、籽粒干重、大粒重、大粒蚕豆占比、籽粒淀粉含量均有积极作用,其中牛粪和菇渣能显著(P<0.05)提高大粒蚕豆占比,鸡粪能显著(P<0.05)提高二粒荚和三粒荚的占比,并且对籽粒淀粉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增加69.1%);②3种有机物料增加了根际土中细菌、真菌数量,显著(P<0.05)提高了根际土中性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除牛粪使中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不显著外),其中鸡粪对细菌数量、中性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的提高程度均最大;③鸡粪能显著(P<0.05)增加根际土有机碳、全氮、NH4+-N含量,牛粪、鸡粪能显著(P<0.05)提高土壤pH.大粒蚕豆占比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蚕豆淀粉含量与细菌数量、中性转化酶活性、有机碳、全氮、NH4+-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有机物料的施用可能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碳源和能源,导致细菌数量增加.细菌是酶的重要产生者,细菌数量的增加可能提高了碳氮循环相关酶(中性转化酶、脲酶)的产生量和活性,从而使更多的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NH4+-N),提高了土壤养分(NH4+-N、全氮)水平,进而提高了蚕豆营养品质.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蚕豆 作物生长和品质 土壤生物学性状 土壤化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浸提液对不同品种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西瓜品种为试材,通过不同的猪、牛、羊粪有机浸提液配比设置了3个有机营养液配方处理,品种和营养液二因素组合共15个处理(T1~T15),测定各处理西瓜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共8个指标,比较各处理间上述指标的差异,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处理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得到高品质的有机营养液和品种组合.结果表明:营养液和品种耦合对各处理西瓜品质指标的影响极显著;T9处理(即品种Z3与配方P3耦合的处理,用Z3P3表示,下同)还原糖含量最高,为57.7 mg?g-1,T7处理(Z3P1)还原糖含量最低,为26.0 mg?g-1;T6(Z2P3)、T13(Z5P1)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3.6、33.9 mg?g-1,T7(Z3P1)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为14.5 mg?g-1;T6(Z2P3)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4.0%,T15(Z5P3)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1.4%;T5(Z2P2)处理Vc含量最高,为16.7 mg?100g-1,T4(Z2P1)处理Vc含量最低,为9.7 mg?100g-1.利用因子分析得到得分排名前3的处理是T9(Z3P3)、T11(Z4P2)、T6(Z2P3).当施用有机营养液配方3时,2011WH0045、2011WH0053两个西瓜品种产量及品质较好,当施用有机营养液配方2时,2011WH0057西瓜品种产量及品质较好.

关键词: 西瓜 有机肥浸提液 品种筛选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ODIS-EVI时间序列与物候特征的水稻面积提取

农业机械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物候是植被生理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体现,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使用有助于揭示水稻物候特征。基于水稻物候特征建立一个可靠的水稻面积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监测水稻种植面积,对于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本研究以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为数据源,选择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重构2019年和2020年EVI时间序列,提取水稻物候信息,并选择季节积分和生长季振幅两个指标,结合2019年单点EVI时间序列和水稻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确定江苏省13个地级市水稻的季节积分和生长季振幅的阈值,并根据得到的阈值,提取202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利用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和美国陆地卫星-8携带的陆地成像仪(Landsat8 operational land image, Landsat8 OLI)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水稻提取的总体精度为92.55%,Kappa系数为0.846 3,水稻的制图精度为92.90%,用户精度为89.09%,与统计数据的一致性为93.90%,提取精度较高,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该方法为大区域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MODIS-EVI 水稻物候期 种植面积提取 江苏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防治方法对设施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当地主栽的黄瓜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设施大棚试验,比较夏季高温闷棚、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和"夏季高温闷棚+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综合防治3种方法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物理和生物综合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5.17%.试验结果可为宿迁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绿色防治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设施黄瓜 根结线虫病 大棚试验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一种线性黏多糖,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在保健品、化妆品、医药等方面应用广泛.2021年我国批准HA作为新资源食品原料,了解其制备及分离纯化方法对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很有必要,本文综述了HA的生理功能、不同来源HA的制备方法及近年来的制备热点、分离纯化方式对HA纯度的影响及HA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旨在为透明质酸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 透明质酸;生理功能;制备;分离纯化;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乙烯转录因子TaERF2响应湿害胁迫的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烯响应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TaERF2在小麦湿害胁迫下作用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对TaERF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检测TaERF2在不同耐湿品种中的表达特征及原核表达.结果表明,TaERF2基因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355个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和YRG、RAYD基序.AP2/ERF家族转录因子进化和同源比对分析表明,TaERF2属于AP2/ERF家族B2组,与拟南芥AtRAP2.12、AtHRE1和水稻OsSNORKEL1、OsSNORKEL2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启动子区域含有缺氧厌氧顺式元件,推测TaERF2可能为湿害胁迫响应基因.湿害胁迫后,TaERF2在小麦根系中特异表达,在耐湿小麦品种宁麦9号根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2~4 h表达量达到最高,然后显著降低,而在不耐湿小麦品种郑麦1354根系中的表达无显著上调.原核表达结果显示,TaERF2可以快速响应ZPTG刺激诱导,与上述宁麦9号根系中的表达模式相似,表明TaERF2在小麦耐湿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为解析小麦耐湿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小麦 乙烯响应因子 湿害 启动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草提取物和植物精油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了解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抗逆生理的影响,开发环境友好型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技术,本研究用香草(迷迭香、紫苏、猫薄荷新鲜组织)乙醇提取物、植物精油(冬青油、二氢茉莉酸酯)分别配成0.1%水溶液作为外源处理剂,于12月初对茶树进行喷雾处理(每个处理剂用液量7500 L/hm2,连续2次)。结果,经处理后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相对提高27.8%~55.6%,多酚相对提高3.93%~24.2%,除薄荷提取物处理外,茶树叶片二醛相对含量降低9.2%~32.8%;酶活性分析指出,经处理后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1.89~4.35倍,脂氧合酶活性升高1.41~2.5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1.98~15.7倍,但只有迷迭香和紫苏提取物处理苯丙解氨酶(PAL)活性升高,其余处理PAL活性呈下降趋势;检测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基因CsOPB3表达情况指出,二氢茉莉酸酯、迷迭香、紫苏提取物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上调明显,而在薄荷提取物、冬青油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下调。经植物精油或香草提取物处理后的茶树鲜叶,其水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了1.3~2.9倍。本研究表明初冬茶园喷施植物精油和香草提取物具有提高茶树抵抗低温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所测生理指标在茶树抵抗其他非生物逆境或抵抗病虫害胁迫中的共性指示作用,进一步表明了本研究所用不同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防御更广泛的逆境胁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植物精油 香草提取物 茶树 抗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0年江苏省稻飞虱虫源地及暴发成因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江苏省稻飞虱(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在沉寂近10年后再次暴发的成因,通过分析江苏2020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田间调查及灯诱数据,并结合气象条件,研究了江苏省稻飞虱暴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0年,江苏省白背飞虱虫源主要来自于江西中、北部,湖南东部以及湖北东部;褐飞虱虫源主要来自于安徽南部、浙江北部、本省南部以及江西省中北部.(2)江淮地区自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超长降雨期有利于江苏省早期迁入虫源大量降落.(3)9月初,田间已存在大量褐飞虱短翅型成虫,适宜的秋季温度促使田间短翅型褐飞虱大量繁殖,导致后期田间褐飞虱大暴发.总而言之,超长降雨期有利于早期稻飞虱的迁入降落,而秋季的适宜温度引发短翅型成虫大量繁殖,是导致江苏省稻飞虱在沉寂近10年后再次暴发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为稻飞虱暴发规律的阐明及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稻飞虱 虫源地 降雨 暴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