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海域中华白海豚皮脂的多氯联苯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福建海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sis)皮脂中25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含量,并分析了其组成特征以及国际毒性当量。结果表明,白海豚皮脂的PCBs含量为1.731×10-6,同族物组成以含6和5个Cl的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总量的55.94%和19.06%,含Cl 5个以上的PCBs占总量的87.99%。PCBs同系物中以PCB153和PCB138含量最高,分别占总量的21.19%和21.17%,其次分别是PCB149、PCB101、PCB170、PCB52、PCB118、PCB180,在3.41%和9.04%之间。皮脂的PCBs国际毒性当量为2.165×10-9,没有对白海豚的健康造成威胁。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多氯联苯 组成特征 戴奥辛毒性当量(TEQ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新霉素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休药期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水温(28±2)℃条件下,按25mg·kg-1的剂量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farmed tilapia,GIFT)单次口灌给药后,采用UPLC-MS/MS法测定吉富罗非鱼组织中的药物水平,研究硫酸新霉素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药物在血浆中达峰时间Tmax、血药浓度高峰Cmax和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99h、16.138μg·mL-1和25.7764h。药物消除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肌肉、肝脏、肾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1.802h、34.917h、45.175h。选取吉富罗非鱼可食性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靶组织,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35号公告中对禽肌肉MRL规定,以0.5mg·kg-1为残留限量,建议休药期不低于6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鉴定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海南省凌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出现大批死亡。肉眼观察病鱼体表完好,部分病鱼内脏稍肿大,病理组织研究显示脾脏和肝脏有灰白色结节。从病鱼的脾脏分离到1株明显优势菌,命名为TOS1,人工感染确认TOS1对卵形鲳鲹有强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为1.1×106CFU/g,组织病理研究显示相同症状,因此确定TOS1为本次流行病的病原菌。经API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常规生化指标,将TOS1鉴定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该菌具有很强的溶血性和较强的蛋白酶活性,对多种抗生素和中草药均具抗性,仅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对中草药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和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高度敏感。以上敏感药物可作为该病预防或治疗的参考用药。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氯联苯对鸡外源原始生殖细胞迁移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环境污染物四氯联苯对移植的原始生殖细胞增殖性迁移的影响,将发育至14期的供体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用PKH26荧光染料标记,然后移植到经过四氯联苯处理的受体鸡胚生殖新月区域,继续孵化,检测其迁移和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四氯联苯可明显降低移植原始生殖细胞在血液和性腺中的数量;四氯联苯对外源性原始生殖细胞迁移有明显影响,但雌二醇对外源性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性迁移无明显影响,揭示四氯联苯可能影响的是受体性腺的诱引物质,且这种影响是非雌激素样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灌溉学科研究新进展
《灌溉排水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1世纪以来,草地灌溉学科得到了较快发展,在人工饲草SPAC水分运移消耗、需水规律与需水量、节水灌溉制度优化等方面基本跟踪着国际国内灌溉学科前沿,完成了一系列饲草料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理论技术研究创新,为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健康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与水利行业其他领域相比仍严重落后,一些理论技术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只有增加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普及,方能满足牧区社会发展、生态保护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维氏弧菌胞外蛋白酶基因的表型克隆与序列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哈维氏弧菌是引起大黄鱼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胞外蛋白酶是哈维氏弧菌GYC1108-1的主要致病因子。利用表型克隆技术,用Sau3AⅠ将提取的哈维氏弧菌基因组DNA酶切成短片段,纯化回收1-5 kb的片段与BamH I酶切的pUC118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进行连接,并转化感受态细胞TG1,在含0.5%脱脂奶和100μg/mL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胞外蛋白酶阳性株,命名为YZ。测定阳性株YZ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并对阳性株的重组质粒的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开放阅读框,确定胞外蛋白酶基因编码区。发现蛋白酶基因的ORF编码531个氨基酸,在起始密码子ATG上游存在一个核糖体结合位点(SD),其上游的启动区与大肠杆菌的σ70启动区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启动区高度同源。在终止子(TAG)下游,存在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为推导的2个转录终止子。哈维氏弧菌胞外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诠释为哈维氏弧菌致病机理和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缓变组耗氧率变化范围为1.910~2.722mg(/g·h),排氨率变化范围为1.499~5.003μm/(g·h),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之间的相关方程为OR=2.303+0.425T-0.133T(2R2=0.941)和NR=-1.536+4.384T-0.893T(2R2=0.435)。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大于温度缓变组,且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在15℃、20℃和25℃,排氨率在20℃和25℃与温度缓变组差异显著(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诃子的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在异育银鲫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淡水渔业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1)℃的水温条件下,以77 mg/kg的单剂量,给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口灌诃子(Fructus chebulae)水剂,以诃子中的主要成分没食子酸为检测目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线性范围为0.01~84.00μg/mL。诃子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房室模型(1/C/C),其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39.237e-0.320t+4.814e-0.006t,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6 h-1,吸收半衰期(t1/2ka)为1.238 h,分布半衰期(t1/2α)为2.164 h,消除半衰期为(t1/2β)为119.369 h,达峰时间(Tmax)为4 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1.024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674.89μg.h/mL,延滞时间(TL)为0.286 h,药物平均滞留时间(MRT(0-∞))=113.626 h,总体消除率(CLs)为0.112 L/(kg.h),表观分布容积(Vd)为13.713 L/kg。这些参数表明,异育银鲫口灌诃子后,能比较迅速被吸收,并且在血浆中维持较长的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基础。
关键词: 诃子(Fructus chebulae) 没食子酸 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 gibelio) 药物代谢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分析测试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材料,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脱二氧喹烯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浓缩,乙酸乙酯洗脱,50℃氮气吹干及流动相定容后,采用Wa-ters 515高效液相色谱仪在320 nm波长处检测,流速为1.0 mL/min,外标法定量。喹烯酮在0.08~2.5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加标回收率为75%~84%,检出限为3.48~7.35μg/kg;脱二氧喹烯酮在0.02~0.50 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加标回收率为74%~83%,检出限为5.67~16.23μg/kg。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鲤 草鱼 喹烯酮 脱二氧喹烯酮 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