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瓦氏雅罗鱼达里湖群体和乌苏里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5个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Dybowski)微卫星标记和13个草鱼微卫星标记,对分别采自内蒙古境内的达里湖和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的各15尾野生瓦氏雅罗鱼个体进行STR-PCR分析。结果显示,18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扩增得到6.1667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 o)0.1000~0.9333,平均为0.5315;期望杂合度(H e)0.0966~0.9328,平均为0.6298;多态信息含量(PIC)0.0905~0.9113,平均为0.5774;乌苏里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5.5556和0.5778,达里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观测杂合度均低于乌苏里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4.3889和0.4852。2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c)为0.2550。个体聚类结果显示,达里湖雅罗鱼所有个体聚为一簇,乌苏里江雅罗鱼所有个体聚为一簇。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为0.0855,数值介于0.05~0.15,N m值为2.6749,表明这2个群体处于中等分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对2个群体的基因型进行了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群体均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抗鳗弧菌病家系筛选及其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以从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筛选出的抗病选育群体、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群体以及从黄海捕捞的野生群体为基础,进行各种组合方式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2008年又建立了30个家系。对2007年培育的59个家系和2008年培育的30个家系进行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抗病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从2007年培育的59个家系中筛选出4个抗病家系,鳗弧菌感染后存活率达到50%以上;2008年的30个家系中5个家系抗病力较强,鳗弧菌感染后的存活率达到60%以上。2008年培育的30个家系其4月龄和6月龄的感染后存活率的相关系数为0.403(P<0.05),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的感染结果具有一致性。230d的体长和体质量与对鳗弧菌的抗病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和0.237。研究发现,日本群体与抗病选育群体的杂交后代抗病性能表现优异,可以通过日本群体与中国群体间的杂交进行遗传改良,达到培育出高产、抗病牙鲆新品种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州湾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
《海洋科学进展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3年1—12月在胶州湾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鉴定出浮游动物71种,幼虫、幼体34类。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种类多样性符合中纬度海湾水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一般规律,生态属性以暖温带、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生物量平均为84.28mg/m3,饵料生物丰度平均为531.76个/m3,非饵料生物为72.08个/m3。浮游动物生物量和饵料生物丰度的分布季节变化与海水平均温度的季节变化节律基本一致,相关回归分析亦证实与温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种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近20a来基本相同,高峰出现时间的差异,主要是受温度年季和季节变化差异因素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淡水渔业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9年5—7月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卵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5月14日、6月3日及6月9日前后该江段有卵苗汛发生,卵苗的平均密度为9.36 ind/100 m3,最大密度为37.73 ind/100 m3;经威氏符号秩次检验,卵苗密度的昼夜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苗密度垂直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平分布上,南岸和北岸之间的卵苗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岸和江中间的卵苗密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大鹏澳表层沉积物中PAHs特征及生态风险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对海域养殖活动提供依据,就大亚湾大鹏澳表层沉积物中PAHs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采集的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分别为256.7~744.1 ng/g和237.3~1 139.3 ng/g。检测出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在组成上以3~4环为主,菲/蒽和荧蒽/芘比值显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石油和成岩作用的输入。认为,大鹏澳海域已受到有机污染的影响,而且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遗传差异
《水产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同一尾牙鲆亲鱼的同一批卵子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同时用牙鲆精子做人工授精制备普通二倍体,作为对照组。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普通二倍体和两种雌核发育二倍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母本基因型在8个位点为杂合,2个位点为纯合。普通二倍体有6种基因型,等位基因均来自父母本的随机结合,类型丰富;母本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528和0.5603,接近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相似度。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有3种基因型,除在1个位点出现异于母本的纯合基因型外,其他所有位点的基因型与母本完全一致;母本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766和0.9595,接近近交系的遗传相似度。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有2种基因型,且全部为纯合型;母本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062和0.7425,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全部为纯合个体。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具有高度的遗传相似性,适于固定母本性状;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纯合度高,适于作为制备克隆的亲本;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可作为特征不同的育种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小亚历山大藻及裸甲藻对黑鲷早期发育影响的比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水实验法,温度为(20.2±2.0)℃,并保持实验用水溶解氧为饱和溶氧的60%,分别用微小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的藻液与过滤海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稀释成约30 000、15 000和7 500 cell·mL-13个浓度组,同时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每一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本,对人工养殖的黑鲷鱼卵和仔鱼进行毒性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鱼卵孵化对微小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2种藻液的胁迫均较为敏感,且微小亚历山大藻的毒性作用较裸甲藻弱;2种藻液对仔鱼96 h-LC50全长和体质量增长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仔鱼对裸甲藻液的敏感性更强;2种藻液对仔鱼ATPase的酶活性抑制作用差异明显,但裸甲藻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说明裸甲藻对黑鲷鱼卵和仔鱼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高于微小亚历山大藻.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裸甲藻 早期发育 黑鲷 ATPas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石鲷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条石鲷肌肉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08%、16.86%、3.02%、0.55%和1.49%.能值和比能值分别为5.43和32.24kJ/g.肌肉中含有19种氨基酸,即常规氨基酸18种(占干样77.26%),牛磺酸(Tau)1种,总量占干样77.88%,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占干样32.11%,占氨基酸总量的41.56%;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占干样30.19%,占18种氨基酸总量的39.08%.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条石鲷的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色氨酸(Trp),其次是蛋氨酸和胱氨酸(Met和Cys)、苏氨酸(Thr),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4.43,支/芳值达2.57,接近人体正常需要值.脂肪酸中EPA和DHA质量分数分别为1.76%和15.1%,含量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锌(Zn)和硒(Se)的含量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养殖海域营养盐和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研究
《海洋学报(中文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分布、结构特征、主要控制过程以及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的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水中NO3-,NO2-,PO43-,DOP,TDP和SiO32-浓度皆是秋季最高,而NH4+,DON,TDN浓度则为夏季最高;各种营养盐的最低值除DON外都出现在春季。春季湾内外海水交换不畅,再加上大型藻类海带等生长旺盛期的消耗,使营养盐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在夏秋两季丰水期沿岸河流注入对该海域营养盐的影响较大,冬季无机营养盐浓度分布主要受沿岸流的影响。磷的结构变化较大,其中DOP百分含量在夏季最高,达到81%。从春季到秋季海水中TDN的结构变化从以DON为主转变成以DIN为主。硅和氮的原子比值全年变化不大,硅和氮和氮和磷原子比值春夏两季的高于秋冬季的。分析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和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阈值结果表明,磷是春夏两季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春季硅浓度低于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阀值,也是一个潜在的限制因素。计算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释放的NH4+,SiO32-和PO43-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小,与其他浅海环境相比,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处于较低或中等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个鲤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AFLP技术对黑龙江野鲤、黄河鲤、建鲤和荷包红鲤4个鲤鱼种群共96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得到50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73个,多态性比率为54.38%。同时对4个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Nei's基因多样性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114±0.2705,0.1825±0.2694,0.1888±0.2587和0.1600±0.242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398±0.1872,0.1225±0.1863,0.1235±0.1774和0.1036±0.1636;总基因多样性(Ht)平均值为0.1721±0.0350;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平均值为0.1224±0.0190;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892,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71.08%,种群间为28.92%,而基因流系数(Nm)为1.2291。另一方面,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种群平均近交系数(Fst)为0.31191,变异31.19%来自种群间,68.81%来自种群内。4个种群中黑龙江野鲤的种内多态性比例最高,而荷包红鲤种群最低,并且4个鲤鱼种群当前的种质资源良好,具有一定的种群稳定性;建鲤已经开始分化,与亲本荷包红鲤亲缘关系逐渐分化,逐步形成自己稳定的遗传结构。本研究为探讨鲤鱼种群的遗传特性和遗传分化提供参考,也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