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真鲷精子诱导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真鲷精子激活牙鲆卵子,经(0±0.5)℃冷休克处理,诱导了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灭活真鲷精子,紫外线照射剂量3.4mJ/cm2时孵化率最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孵化率恢复,照射剂量73mJ/cm2时,孵化率最高,呈现典型的Hertwig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未经冷休克处理的胚胎全部为单倍体,经冷休克处理的均为二倍体,表明精子灭活有效。冷休克实验结果表明,冷休克起始时间2~5min均有效,以3min为最好;冷休克持续时间30~90min均有效,以45min为最好。综合两项因素,授精3min后,休克时间持续45min组的授精率和孵化率均为最高,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RAPD分析结果显示,异源精子的遗传信息未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电泳图中出现,表明其遗传信息没有传递给子代。

关键词: 牙鲆 真鲷 减数分裂 雌核发育 异源精子 冷休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源对反硝化聚磷菌(RC11)磷酸盐代谢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反硝化聚磷微菌由于具有同时脱氮和除磷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碳源需求,为解决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竞争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纯培养方式探讨了外源性碳源、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菌(RC11)磷酸盐代谢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培养时,菌株RC11在外源碳源存在时发生了超量吸磷现象;缺氧培养时,菌株RC11可以利用硝酸盐而非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聚磷。无外加碳源时,菌株RC11经历厌氧阶段后初期可以利用硝酸盐氧化到亚硝酸盐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摄磷;但当亚硝酸盐的积累达到高峰时,进入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阶段,由于亚硝酸盐氮不能作为氧分子的替代物进行反硝化除磷,菌株RC11实际上处于一个厌氧环境,会引发释磷;在厌氧条件下菌株RC11具有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功能。

关键词: 碳源 反硝化聚磷菌 磷酸盐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刺参饵料中含有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大型绿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等,其中硅藻、褐藻和细菌在全年的食物贡献比较大,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实验期间,刺参体壁的硅藻脂肪酸标志22:5(n-3)相对含量很高(7.24%~14.45%),且16:1(n-7)/16:0比值全年在0.73~1.82之间(平均1.10),表现出典型的硅藻脂肪酸特征,表明硅藻是刺参主要的食物来源。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在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4.88%~8.16%),且在秋冬季节达到较高水平,表明秋冬季节褐藻类对刺参的食物贡献可能较大。噬纤维菌—黄杆菌类的脂肪酸标志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Odd&brFAs,5.31%~8.29%)和变形细菌的脂肪酸标志[18:1(n-7),5.85%~6.86%]相对含量比较高,表明细菌在全年都是刺参重要的食物来源。主成分分析发现,1月份刺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褐藻及细菌;3月份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6月份大型绿藻在刺参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7月份细菌和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细菌在8、9月份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褐藻和细菌在10、11月份的食物贡献较大。

关键词: 刺参 食物来源 脂肪酸标志法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缘管浒苔rbcL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缘管浒苔光合作用第一关键酶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全长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分离。首先应用RT-PCR方法获得了rbcL大片段cDNA序列,序列长度为1101bp,并进行了测序分析。然后分别应用5′RACE方法和3′RACE方法获得2个克隆序列,其序列长度分别为371bp和579bp,并进行了测序分析。在此基础上,将3个片段序列进行拼接,获得了Rubisco大亚基全长cDNA序列(1472bp),其中包括1425bp的编码区序列及47bp的前导序列(NCBI登录号:DQ813496),并推断出蛋白质序列(474个氨基酸)。对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分析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与已克隆出全长rbcL基因的7种绿藻比较具有较高同源性,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了82.07%~85.78%和88.00%~94.11%,其中与蛋白核小球藻蛋白质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4.11%。在此基础上,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缘管浒苔rbcL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或藻类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并且进一步应用在线软件程序进行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分析和三级结构预测。

关键词: 缘管浒苔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基因(rbcL基因) 前导序列 cDNA未端快速扩增 c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野生群体的基因型图案追踪银鲫雌核发育生殖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是行雌核发育的三倍体物种,但在自然水域与二倍体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 L.)生活在一起,外形上无法区分,在群体遗传学的各种参数上两者也没有明显区别。本研究利用17个二碱基微卫星标记和51个三碱基微卫星标记对2次采样共6个样本组进行了基因型分析。通过对电泳图案及电泳结果的简单描述和比较来分析银鲫和普通鲫在群体遗传学上的差别。在2次采样所得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型数这2个参数上,普通鲫都明显高于银鲫(第1次所采样本普通鲫与银鲫的基因型数之比217∶175;等位基因数之比188∶163;第2次样本基因型数之比537∶349,等位基因数之比353∶282)。结果也表明在纯合子占优势的基因座,纯合子比例银鲫高于普通鲫,杂合子比例则是普通鲫远远高于银鲫;与此完全相反,在杂合子占优势的基因座,纯合子比例银鲫低于普通鲫,杂合子比例则是银鲫远远高于普通鲫。研究还通过比较普通鲫的基因座遗传平衡数据,讨论了银鲫群体基因座不平衡现象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野生群体 银鲫 雌核发育 普通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渔船作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应积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渔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以及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2008年至2009年的渔船能耗与节能技术调研结果,采用ORNL提出的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我国渔船的CO2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渔船的碳排放量为673.2×104t,折算成CO2量为2470.6×104t,2007年我国捕捞作业单位产值碳排放量为2.06kg/元,是农、林、牧、渔、水利行业平均水平的3.4倍。海洋捕捞渔船是我国渔船能耗和CO2排放的主要领域;海洋拖网作业和刺网作业渔船是我国海洋捕捞CO2排放的主要来源。分析了我国渔船高耗能及高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碳排放量 估算 作业 渔船 我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鲜鱼贮运过程中耗冰量估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传热学基本理论对冰鲜鱼贮运过程中泡沫箱内与泡沫箱外环境间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维稳态传热条件下的耗冰量估算模型。5~25℃条件下的导热系数测定表明,在该温度段范围内泡沫箱的导热系数变化不明显,为0.0356~0.0364W/(m·K)。通过箱外温度分别为5℃、10℃、15℃、20℃、25℃环境条件下的稳态传热模拟实验,用获得的实际耗冰量数值,验证建立的估算模型。数学检验表明各,温度条件下耗冰量估算模型的估算值和实验实际值的相对偏差在6.5%~15.5%,平均偏差为11.4%;耗冰量估算模型的偏差因子(Bf)和准确性因子(Af)分别为0.897和1.114,实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耗冰量估算模型能较准确地估算箱外温度基本恒定条件下,箱内鱼体温度不超过1℃时的耗冰量。本研究旨在为冰鲜鱼贮运过程中用冰量的准确估测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冰鲜鱼 耗冰量 估算模型 一维稳态传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爱德华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因子研究

淡水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肝脏中分离到的一株细菌TL5m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毒力检测;此外分别提取该TL5m株的主要致病因子外膜蛋白、脂多糖和胞外产物,对中华鳖进行毒力和免疫保护率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L5m的API 20E鉴定编码为4544000,99.9%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其16SrD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EF121756和GU563803)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和98%);菌株TL5m对中华鳖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45×106 CFU/ind。药敏感结果显示菌株对磷霉素、菌必治、头孢孟多、头孢噻吩、壮观霉素高度敏感。外膜蛋白攻毒剂量60μg/ind和脂多糖攻毒剂量400μg/ind时,对中华鳖的致死率都为33.3%,胞外产物对中华鳖的LD50为31.73μg/ind;全菌灭活苗、胞外产物、外膜蛋白和脂多糖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62.5%、25%和87.5%。结果表明,发病中华鳖的病原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其分泌的胞外产物对中华鳖具有较高毒力;提取的脂多糖对中华鳖遭受迟钝爱德华氏菌攻击具有较高免疫保护率。

关键词: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致病因子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化环境下塔里木河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塔里木河近50a的年径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变化环境下流域径流演变趋势,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因子探讨了其对径流变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50a来塔里木河的径流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源流出山口年径流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源流普遍进入丰水期,但河流在出山口后,年径流量减少的趋势却趋于明显,且沿程递减幅度增大。从影响因素看,以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化是源流径流量总体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气温变化对流域蒸发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气温升高使冰川融水径流补给增长明显;降水增加对各源流径流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可能与径流的补给类型有关。从流域整体看,人类活动是造成流域径流变化的主导性因素。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资源取用量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流域的径流过程,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对流域径流恢复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年径流过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塔里木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利外海西部渔场智利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7年8月~11月在智利外海西部渔场(22~43°S、85~115°W)的探捕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日产量29.82 t,平均CPUE为3.02 t.h-1,以8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进入夏季之前,智利竹筴鱼渔场以35°S为轴心,成带状分布在混合区内;调查海域北部为暖水区,南部为冷水区,中间为冷暖水交汇的混合区,混合区的范围随着季节南北移动,表层水温范围为9~22℃,智利竹筴鱼渔场分布在SST为12~17℃范围内,以14~15℃渔获指数最高;西部渔场可能为智利竹筴鱼4龄群体的分布区和产卵场;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发西部渔场。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资源分布特征 海水表层温度 西部渔场 智利外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