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利用转录组挖掘羊肚菌干旱胁迫相关基因

食用菌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干旱胁迫相关基因,设置对照组和干旱组,每组3畦,待对照组子实体生长至黑褐色时,每畦随机取1个子实体样品,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对照组与干旱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的GO条目和KEGG代谢通路,再根据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基因注释信息确定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随机选择5个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对照组子实体颜色白至淡黄、外观丰满,干旱组子实体颜色偏黑褐色、外观干瘪,且子实体较小;对照组与干旱组相比,共获得2 81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492个,下调表达基因1 325个;GO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DNA复制、DNA依赖性DNA复制、单糖运输、蛋白质-DNA复合物、核糖体、MCM复合体、核糖体的结构成分、FAD结合能力和溶质:阳离子同向转运蛋白活性等;KEGG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DNA复制、错配修复、类固醇生物合成、核糖体、剪辑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甲烷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硫铵代谢等过程;与干旱胁迫相关的18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包括转运蛋白、热激蛋白、转录因子、激酶和自噬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一致.

关键词: 羊肚菌 干旱 转录组 基因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果实在不同播种时期下DUS测试性状的差异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时期对黄瓜果实性状DUS测试结果的影响,以12个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同年同一地点的2个不同播种时期对黄瓜果实DUS测试性状进行了采集.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播种时期,在21个果实群体目测(VG)性状中,高温、高湿、强太阳辐射的环境条件下,果实表面光泽度、表面斑块分布、果肉颜色、果实形状、果实顶端形状、果皮颜色、果皮表面蜡粉等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化;5个果实个体测量(MS)性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其中果实纵径、果实瓜把长度变化较为显著.经分析,由于这两个播种期的水肥管理基本一致,因此这些性状的差异变化很可能是气象环境因素造成,这也对不同播期DUS测试条件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调控要求,否则可能会影响DUS测试结果,使得测试报告缺乏准确性.

关键词: 黄瓜 播种时期 果实性状 DUS测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归多糖对崇明白山羊冷冻精液质量与DNA甲基化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决崇明白山羊精液冷冻后总体质量偏低的问题,试验采集8只24~26月龄体型匀称的崇明白山羊精液,检测合格后混匀以消除个体差异,分别用未添加当归多糖(ASP)和添加150,300,600,1 200μg/mL ASP的基础稀释液稀释后进行冷冻,解冻后评估精液的质量参数(活率、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线粒体活性)、相关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H-Px)、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及DNA甲基化5-MC水平,最终确定ASP的最适宜添加浓度,并分析了精液DNA甲基化5-MC水平与精液质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未添加ASP相比,添加600μg/mL ASP的精子活率、活力、质膜完整率和线粒体活性都显著升高(P<0.05);添加300μg/mL ASP的精子顶体完整率显著升高(P<0.05);添加600μg/mL ASP的精子SOD、CAT活性及T-AOC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添加600μg/mL ASP的精子ROS、MDA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添加300,600μg/mL ASP的精子DNA甲基化5-MC水平显著降低(P<0.05)。精液DNA甲基化5-MC水平与精子活力、活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线粒体活性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R分别为-0.983,-0.892,-0.992,-0.732,-0.82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基础稀释液中添加600μg/mL ASP最利于崇明白山羊精液的冷冻保存。

关键词: 精液 冷冻保存 崇明白山羊 抗氧化性 当归多糖 DNA甲基化5-MC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蒸汽爆破条件辅助提取荷叶离褶伞多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荷叶离褶伞子实体为试验原料,采用蒸汽爆破辅助热水提取荷叶离褶伞多糖。综合考虑粗多糖得率、多糖含量及多糖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处理工艺,得到最佳条件为压力2.0 MPa,维压时间90 s,物料大小3 mm。在此条件下,荷叶离褶伞粗多糖得率为(20.09±0.20)%,是对照组(未蒸汽爆破处理)的2.05倍,多糖含量为(62.96±0.48)%,是对照组的1.70倍,多糖提取率为(12.65±0.15)%,是对照组的3.49倍。此外,对蒸汽爆破处理前后的多糖进行了理化性质对比,发现处理后β-葡聚糖含量是对照组的2.28倍。红外光谱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仍具有多糖典型吸收峰,但处理前后分子量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且经过蒸汽爆破处理所得多糖的单糖组成中葡萄糖占比增加,这与其β-葡聚糖含量升高相一致。免疫活性比较结果显示经过蒸汽爆破处理后富集β-葡聚糖的荷叶离褶伞多糖活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多糖。

关键词: 蒸汽爆破 荷叶离褶伞多糖 响应面优化 理化性质 免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1-2022年上海地区大米、玉米、大豆和面粉中多种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特征和交互作用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粮食食品原料中多种真菌毒素混合污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上海地区大米、玉米、黄豆和面粉中14种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特征和交互作用,为真菌毒素的安全性评估、预警和监管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更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测定上海地区621份大米、玉米、黄豆和面粉中14种真菌毒素的含量,通过共同污染指数、相关性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JAVA程序分析其混合污染的特征和真菌毒素的交互概率.[结果]市售粮食食品原料中检出的真菌毒素主要有赭曲霉毒素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AFs)和伏马毒素(FUMs).其中,大米主要受OTA和DON污染,玉米主要受FUMs和DON污染,黄豆主要受DON和AFs污染,面粉主要受DON及其衍生物污染.根据安全限量标准,4种粮食食品原料中真菌毒素的超标率不超过2.09%,但有87.76%的样品受到2种或2种以上的毒素影响,混合污染率较高.其中,交互率(25.44%)较高的组合有伏马毒素B1+伏马毒素B2(FB1+FB2)、DON+FB1、OTA+FB1、OTA+DON、黄曲霉毒素M2(AFM2)+OTA、DON+FB1+FB2.在交互率较高的真菌毒素组合中,大多数组合呈弱相关,而FB1+伏马毒素B3(FB3)、黄曲霉毒素B1(AFB1)+DON、DON+15-ADON这些组合交互率较高且呈中度相关.[结论]上海地区大米、玉米、黄豆和面粉等受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和超标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单一样品受到多种毒素混合污染的比例较高,呈现出一定的样品种类差异.真菌毒素对大米、玉米、黄豆和面粉的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市售粮食食品原料中多种真菌毒素共存的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大米 玉米 黄豆 面粉 混合污染 交互性分析 上海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密度、断食时长和优势等级对克氏原螯虾摄食行为的影响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理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摄食行为受养殖条件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围绕养殖密度、断食时长以及群体内个体优势等级3个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实验探讨养殖条件关键影响因素如何协同作用,进而优化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密度及投喂频次。研究选取初始体重为(9.53±1.45) g、雌雄比例相同的克氏原螯虾,围绕3个关键因素,对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同等规格雄虾比雌虾的优势等级更高,易成为优势虾,优势虾确立等级行为优先于摄食行为,从属虾一般先于优势虾摄食,且摄食时长显著高于优势虾(P<0.05);(2)投喂饲料会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因争食引起的打斗次数(P<0.001),饲料消耗率和饲料吸引力随密度和断食时长的增加而增加;(3)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和断食时间的延长,克氏原螯虾的摄食时长、饲料吸引力以及消耗率都显著增高;打斗次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同等条件下优势虾血淋巴中的乳酸含量低于从属虾,反映了个体优势等级在代谢能量分配上的差异。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密度、投喂及优势等级对克氏原螯虾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对优化克氏原螯虾的养殖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摄食行为 优势等级 密度 断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中F2:3群体可溶性糖和子粒嫩度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甜玉米自交系SHL03和SHL01为亲本构建的F2∶3群体,用离子色谱法(IC)测定葡萄糖(GLU)、果糖(FRU)、麦芽糖(MAL)和蔗糖(SUC)的含量,用SMS测定果肉硬度(FH)、种皮硬度(PH)、种皮脆性(PB)和果肉紧实度(FM).结果表明,总共定位到与可溶性糖相关的QTL 34个,子粒柔嫩度相关的QTL 28个,位于1、2、3、4、5、6、7、8、10号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 1%~15.8%.主效QTL qFH3-1、qFH3-2、qFH5-2、qFH5-3、qGLU2-1、qG-LU2-2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2%、11.4%、12.1%、10.5%、15.8%和12.8%.在主效QTL的置信区间共找到44个注释基因,这些候选基因和相关的QTL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更好可溶性糖含量的玉米材料和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提供资源.

关键词: 甜玉米 可溶性糖 子粒柔嫩性 QTL分析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研究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的产毒条件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不同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Alternaria alternata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产毒能力,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 H对A. ochroleuca产主要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AOH)、链格孢甲基醚(AME)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A)3种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毒素的产量均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 H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培养温度26.8℃、培养时间11.4 d、培养基初始p H 4.7是Te A的最佳产生条件,最大产量为4 841.3 mg∕kg;当培养温度为25.9℃、培养时间为7.8 d、培养基初始p H为6.4时,AOH和AME的产量最高,分别达2 096.1 mg∕kg和152.8 mg∕kg。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 H对Te A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AOH和AME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明确了链格孢菌A. ochroleuca产生链格孢霉毒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链格孢霉毒素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链格孢霉毒素 响应面法 链格孢菌 产毒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胁迫下莴苣资源的多酚含量和耐热性呈正相关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胁迫是威胁莴苣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莴苣中的多酚在莴苣响应热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热胁迫下254份莴苣资源的多酚含量与热害指数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野生类型中多酚含量最高,结球莴苣中多酚含量最低;莴笋类型的热害指数最高,结球和油麦菜次之,而野生类型中热害指数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多酚含量和热害指数呈负相关。对部分材料中MYB75、MYB114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MYB基因的表达与热害指数和多酚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热胁迫 莴苣 多酚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位表达赤霉素降解酶基因促进木本植物小桐子成花转变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其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是其种子产量低的原因之一。赤霉素在大多数多年生木本植物中抑制成花转变。为了降低小桐子内源赤霉素含量、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本研究采用拟南芥花特异性表达的AtAP1 (Arabidopsis thaliana APETALA1)启动子驱动小桐子赤霉素降解酶基因JcGA2ox6在小桐子中表达。结果显示:转基因小桐子的叶片颜色变深,叶面积变小,单株总花序数目显著增多,花序变小而紧凑,且雌花和雄花变小,雌雄花数目均减少,单个花序中的雌花比例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特异性表达小桐子JcGA2ox6能促进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

关键词: 小桐子 赤霉素 JcGA2ox6 开花 多年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