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辣椒种质资源观赏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优异的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观赏辣椒育种效率,以94份国内外收集观赏番辣椒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观赏性评价,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供试观赏辣椒种质资源的果实特征约束层在约束层中所占权重最大,果型指标层在指标层中所占权重最大,最终筛选出观赏价值最高的种质材料GS54、GS74、GS83 3个品种的综合评价等级达到Ⅰ级。本研究结果为应用观赏辣椒优异基因资源及改良育种亲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观赏辣椒 种质资源 层次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年生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株高和分蘖的QTLs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野生稻优良基因改良水稻(Oryza sativa),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年生尼瓦拉野生稻(Oryza nivara)为供体亲本,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6'('FH676')为受体亲本,构建了一套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两亲本经过1次杂交、3次回交和多代自交后,对中选的502个BC3F7个体用全基因组SNP芯片进行检测,最终确定了474个含有供亲本基因组片段的株系作为建系群体。检测结果表明,遗传图谱中的SNP标记数多达1 429个,每条染色体的SNP标记数平均有119个。利用72个导入系(导入片段数≤4个)就可以基本覆盖全基因组,72个导入系中,野生稻片段总长度为581.84 Mb;其中代换片段总长度为306.56 Mb,覆盖基因组的82.75%。在海南三亚和福建尤溪两地考察了整套系的株高和有效分蘖穗,结合基因型,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株高和有效分蘖穗进行QTL分析,2个环境中共检测到9个影响株高的QTL,分布在2、3、7、8、11号染色体上,其中3号染色体上的q PH-3在2个环境中均检测到;最终定位到1个与株高显著相关的QTL qPH-8-1,LOD值16.79,表型贡献率9.16%。同时,检测到14个有效分蘖穗的QTLs,分布在2、3、4、5、6、7号染色体上,qETN-7-3、q ETN-7-4、qETN-7-8在2个环境中均检测到;并最终定位到1个与有效分蘖数显著相关的QTL qETN-7-6,LOD值58.28,表型贡献率为32.86%。本研究为进一步对株高和分蘖的QTL精细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一年生野生稻 '福恢676'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株高 有效分蘖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国土空间修复分区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针对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功能分类施策,具有提高生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全域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源地扩展阻力评价体系,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提取生态断裂点,从而构建三明市生态安全格局。根据生态安全等级划分和“三生空间”范围界定,进行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针对性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议。研究结果:1)三明市生态源地共有34处,面积2 185.44 km~2,约占三明市国土面积9.5%,围绕中部盆地分布于周边丘陵山地,北部为密集区。2)判别重要生态廊道和一般生态廊道分别为12和70条,提取重要生态节点和一般生态节点分别为30和47个,提取生态断裂点66个。三明市生态安全格局完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高,但南部地区廊道稀疏却断裂点密集,网络连通性较低。3)划分生态安全等级、叠加“三生空间”范围,将三明市划分成核心重点区(16.13%)、监测预警区(25.04%)、缓冲过渡区(35.53%)、保育防护区(23.30%)四大类12类生态修复小区。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修复分区提出生态防护建议,以期达到南方丘陵地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生态 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分区 三明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疱疹病毒二型(CyHV-Ⅱ)疫苗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Ⅱ,CyHV-Ⅱ)对任何发育时期的金鱼、鲫鱼及其杂交品种均具有感染能力,能够引起金鱼疱疹病(goldfish haematopoietic necrosis,GFHN),是一种传染性强且死亡率极高的疫病,给我国金鱼和鲫鱼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鱼用疫苗的研发是预防和治疗该疫病最有效的办法.综述了CyHV-Ⅱ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和纳米递送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鱼用疫苗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金鱼疱疹病害防治和鱼用疫苗研究提供新技术方法和新思路策略.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二型(CyHV-Ⅱ) 免疫途径 纳米材料 疫苗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从福建某规模猪场分离到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耐药等特征,为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分离菌进行纯化,采用革兰氏染色、PCR鉴定、药敏试验、消毒剂消杀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动物攻毒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耐药等相关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猪源葡萄球菌.该菌对30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苯唑西林、诺氟沙星、头孢类等1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氟苯尼考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呱拉西林、卡那霉素等11种药物不敏感,检测cfr、tetM、floR、mcr-1、blaNDM-1、optrA 6种耐药基因均为阴性;该菌对26种中药中的单宁酸高度敏感,对五味子、五信子多酚中度敏感,对叶下珠、厚朴、虎杖低度敏感,对半边莲、铁苋菜、艾叶、重楼等20种中药不敏感;在8种消毒剂中,84消毒液对该分离菌的消杀效果差,新洁尔灭、月苄三甲氯铵、复合酚3种消毒剂对该分离菌消杀效果好;动物攻毒试验表明,该菌对2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具有强致病性,能导致猪出现典型的葡萄球菌病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攻菌猪组织病理可见脾脏红髓淤血、肺泡腔内见红细胞渗出及少量粉染的渗出物.研究结果可为在养殖饲料端禁止添加抗生素的背景下,为猪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兰ChCAO基因克隆及其在叶艺品系中的表达特征

西北植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叶绿素酸酯a加氧酶(CAO)是叶绿素b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对杂交兰CAO基因进行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可为探究其在杂交兰叶艺形成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杂交兰'紫妍氏'(K21)及其叶艺品系'中透紫妍氏'(K21-3)为试验材料,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叶片中克隆获得ChCAO基因,对ChCAO进行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关系等分析;用qRT-PCR法对ChCAO在不同组织及叶艺品系叶片中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并用VIGS技术对ChCAO进行沉默表达.[结果]ChCAO基因编码区长1 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ChCAO与墨兰CAO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兰科植物CAO聚为一类.qRT-PCR结果显示,ChCAO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叶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根中相对表达量最低;此外,ChCAO在K21绿叶和K21-3绿叶区域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K21-3叶艺区域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构建该基因的VIGS沉默载体转化烟草,发现沉默ChCAO后烟草叶片呈黄化状态,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及ChCA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降低.[结论]克隆获得了杂交兰ChCAO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杂交兰叶艺形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杂交兰 ChCAO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的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d披透明圆形小鳞;12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R2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 d,21~30 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 d为线性递增,13~22 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仔鱼 稚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香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思源A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思源A是以繁源B作母本、“福伊B/佳禾早占//IR58025B”F4代保持系中间材料JA12094作父本杂交育成新保持系,再与全丰A测交、回交转育育成的新三系不育系,2022年通过福建省审定。思源A不育性稳定、异交特性好、优质有香味、配合力强,配制的杂交组合熟期早。目前利用该不育系已配制出思源优臻占和科思优4302分别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思源A 优质 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VIPR1和miR-317以及MAP3K7和miR-244靶向关系的研究

中国家禽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验证番鸭就巢相关miRNA与靶基因靶向关系.试验利用miRanda、PITA和RNAhybrid三个软件的交集预测miR-317和miR-244靶基因,构建VIPR1-pmirGLO/MAP3K7-pmirGLO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重组载体,将miR-317/VIPR1-Wt和miR-244/MAP3K7-Wt分别共转染至鸭胚成纤维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317/VIPR1-Wt共转染组相对荧光值显著降低(P<0.05);VIPR1突变后,miR-NC组与miR-317组的相对荧光值不显著(P>0.05),说明突变后完全抑制miR-317对VIPR1的结合作用,VIPR1与miR-317之间存在相互结合作用.与miR-NC组相比,miR-244/MAP3K7-Wt共转染组相对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3K7突变后,miR-NC组与miR-244组的相对荧光值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MAP3K7与miR-244之间不存在相互结合作用.研究提示,miR-317与VIPR1存在确切靶向结合位点,即VIPR1是miRNA miR-317的靶基因,而miR-244与MAP3K7不存在靶向关系.

关键词: 番鸭 就巢 miR-317 miR-244 MAP3K7 VIPR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山药种质资源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收集福建省6个地市45份山药主栽种质资源,测定块茎的9个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药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测定的9个指标中,淀粉含量和可食率的变异系数低于8%,其余7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20%,其中块茎鲜重的变异系数高达59.90%。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尿囊素含量、折干率、可食率、块茎鲜重7项指标,构建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相结合的品质综合评价体系。聚类分析将福建山药种质资源聚为4类,第Ⅰ类营养和加工品质较一般;第Ⅱ类适合加工;第Ⅲ类适合鲜食;第Ⅳ类鲜食销售和加工均有优势。

关键词: 山药 资源 营养 加工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