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褐菖鲉音响驯化的试验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体质量为32.3~65.7 g的褐菖鲉Sebastisous marmoratus幼鱼进行了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驯化3 d后,试验组褐菖鲉对声音开始产生趋向性;试验组鱼的反应时间在驯化第2~5天时,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驯化第9天时与对照组接近(P>0.05),驯化第10天~第25天时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驯化第17天时反应时间达到最低值2 s;试验组鱼的聚集时间在驯化第2天~第6天时下降明显,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聚集时间下降趋势趋缓,驯化第12天时接近对照组(P>0.05),并从第14天开始低于对照组,驯化第14天~第16天、第18天~第21天、第23天~第2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驯化第19天时聚集时间降到最低值26 s;试验组鱼的聚集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驯化第20天时聚集率达到最高值86.7%,而对照组则时高时低,并且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在试验的后5 d投放人工鱼碓后,放音时仍然能将试验组(不投放饵料)大部分褐菖鲉从鱼礁中引出,聚集率最低为75.0%,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150 Hz矩形波断续音能够对褐菖鲉有很好的诱集作用,而且能明显吸引聚集在人工鱼礁中的褐菖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采集到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1 126尾,对其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总死亡系数(Z)雌性为0.090/a,雄性为0.112/a;自然死亡系数(M)雌雄分别为0.053/a和0.064/a;捕捞死亡系数(F)雌雄分别为0.037/a和0.048/a;开发率(E)雌雄分别为0.415/a和0.428/a。以达氏鳇(Huso dauncus)和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oa)作为参照物,运用模糊聚类进行分析,表明异齿裂腹鱼属于比较典型的K-选择类型鱼类。在现捕捞死亡系数、现起捕年龄和现自然死亡系数下,异齿裂腹鱼的繁殖潜力比雌雄分别为52.80%和51.64%,都大于目标参考点40%。通过单位补充量亲鱼生物量模型分析,显示目前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种群资源的开发水平较为合理。
关键词: 生活史对策 单位补充量亲鱼生物量模型 异齿裂腹鱼 种群 西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雌核发育近交系、杂交系的遗传分析与生长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雌核发育近交系和杂交系,以两性生殖家系作为对照组,对3个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生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近交系、杂交系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55、78,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2.3、3.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19 2、0.654 9、0.916 7,雌核发育杂交系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近交系,但低于对照组。3个群体的平均纯合度分别为0.580 7、0.345 1、0.083 3,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31 2、0.826 1、0.672 7,杂交系小于近交系,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长方面,雌核发育杂交系比近交系和对照组生长快,差异极显著(P<0.01)。从结果可以看出,雌核发育杂交系具有比近交系高的杂合度,但具有与近交系相似的遗传相似度;生长上比近交系明显快,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结论认为雌核发育家系杂交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育种手段,用于发挥杂交优势和提高遗传相似度。
关键词: 牙鲆 雌核发育 近交系 杂交系 生长 遗传特征 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瓦氏雅罗鱼群体基于CO Ⅰ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mt DNA COⅠ基因片段(有效长度635 bp)对来自达里湖(DL)、岗更湖(GG)、呼伦湖(HL)、黑龙江(HLJ)、松花江(SHJ)和乌苏里江(WSL)6个地理群体共72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从碱基组成来看,6个地理群体在COⅠ区段上的A+T含量(52.37%)明显高于G+C含量(47.67%),符合脊椎动物的碱基组成特点;从各项遗传参数来看,达里湖流域2个群体(DL和GG)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黑龙江流域4个群体(HL、HLJ、SHJ、WSL);6个群体共检测到20个单倍型,并共享1个单倍型,达里湖流域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黑龙江流域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虽然达里湖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各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P<0.05),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AMOVA检验不支持这种遗传差异;另外,群体间频繁的基因交流进一步证实,6个地理群体亲缘关系近,有共同的起源,尚未达到分化为不同的种或亚种的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肌醇对哲罗鲑生长性能、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肌醇对哲罗鲑(Hucho taimen)生长性能、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明胶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肌醇含量为99.8(不添加肌醇)、199.8、299.8、499.8、699.8、899.8和5 099.8 mg/kg的7种饲料,分别投喂7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投喂肌醇含量为499.8 mg/kg饲料组的增重率最大,且与添加量低于299.8 mg/kg的3个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在499.8 mg/kg饲料组最低,在5 099.8 mg/kg饲料组最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肌醇含量为499.8~899.8 mg/kg饲料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99.8~299.8 mg/kg及5 099.8 mg/kg饲料组(P<0.05)。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淀粉酶、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在肌醇含量为199.8~499.8 mg/kg饲料组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脂肪酶活性在299.8~899.8 mg/kg饲料组高于99.8 mg/kg饲料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肌醇可提高哲罗鲑的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肌醇含量过低时哲罗鲑增重率、消化酶活性均较低;肌醇含量过高时哲罗鲑特定增长率、消化酶活性较低,饲料系数较高;以增重率为指标由折线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肌醇的最适含量为536.6 mg/kg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_1代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四川动物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幼龟共270只,测定了体重、背甲长、背甲宽、壳高、腹甲长等17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3种龟的测量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背甲长、背甲宽、壳高、腹甲长和甲桥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性状,其中背甲长和壳高是影响体重的共同性状;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R2=0.945、0.920和0.958,表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背甲长、壳高和腹甲长,背甲长、壳高和甲桥长,背甲长、背甲宽和壳高等3种龟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56.764+9.895X1+17.449X3+14.347X4,Y=-295.040+13.443X1+40.603X3+38.632X9,Y=-280.960+14.908X1+14.290X2+43.129X3。
关键词: 中华草龟 中华花龟 杂种龟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罗非鱼养殖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广西罗非鱼养殖的技术效率提供参考,对该区罗非鱼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计算广西罗非鱼养殖技术效率,同时对影响罗非鱼养殖技术效率的因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广西罗非鱼养殖技术效率平均为66.3%,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存在技术效率损失。采用单养模式、拥有技术来源、加入合作社等组织、养殖总面积扩大、养殖罗非鱼经验丰富、养殖专业化程度高等均对罗非鱼养殖技术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提高罗非鱼养殖专业化程度、组织化程度和扶持力度方面提出了提高罗非鱼养殖技术效率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消费者的实证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 2014
摘要:研究消费者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对促进罗非鱼国内消费意义重大。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和沈阳市150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论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消费者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消费者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者的年龄与食品支出额与其消费意愿呈负相关;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总收入、水产品偏好、城市化等因素与其消费意愿呈正相关。
关键词: 罗非鱼 消费意愿 消费者 Logistic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海洋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化学成分
《海洋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进行了一株南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探讨其产物结构类型。菌株NJ-013甲醇提取物经LC-TOF MS测试分析其代谢产物多样性;还经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得到4个化学成分;化合物结构经TOF 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代谢产物主要类型为含氮的生物碱或寡肽类,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分别鉴定为环(4'-羟基苯丙氨酸-脯氨酸)(1)、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2)、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3)、环(异亮氨酸-脯氨酸)(4)。结构较为复杂的微量成分尚待进一步富集、研究。
关键词: 南极微生物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 代谢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