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地点的黄秋葵部分数量性状表达差异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6个黄秋葵品种为材料,通过种植试验探究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对黄秋葵品种数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长度、宽度在品种及地区间数据波动较大,因此这2个性状受品种及环境的互作效应较大;叶柄长在品种间差异较小,但受环境影响较大;果实厚度和果实长度在品种内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而果实长度和果实直径在品种间的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9.68%和8.68%,因此环境作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单荚种子数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显著差异,易受环境影响;在品种类型中,矮杆类型、长果类型、红果类型的黄秋葵相较于其他类型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水稻耐高温TT1基因的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温是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26S蛋白酶体能消除细胞毒性变性蛋白,是水稻应对高温热激的一个重要机制。水稻TT1基因编码26S蛋白酶体的α亚基,非洲栽培稻和亚洲栽培稻TT1等位基因中的一个SNP位点造成精氨酸到组氨酸(R99→H99)的改变,使得非洲栽培稻具有更强的耐高温性。本研究根据TT1基因功能性SNP位点设计dCAPS标记TT1-P2。利用TT1-P2标记对申9B、NIL(CG14),及其杂交F1代的TT1基因型鉴定,结果 TT1-P2标记鉴定的基因型与测序的结果一致。用TT1-P2标记对杂交F2代群体的TT1基因型鉴定,发现TT1WYJ、杂合型和TT1CG14这3种基因型符合1∶2∶1的分离比。这些结果表明TT1-P2能准确的鉴别TT1的基因型,可用于耐高温水稻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耐高温 TT1 分子标记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早熟优质香稻新品种‘沪早香软1号’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优质米品种‘南粳46’为母本、早熟香粳品种‘广陵香粳’为父本,通过杂交、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聚合育种。分别利用香味等位基因badh2-E7的功能标记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功能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标记检测,聚合badh2和Wx-mq基因,再结合田间选育、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和香味检测,育成早熟优质香稻新品种‘沪早香软1号’。为打造上海地产优质大米品牌提供了优良的早熟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香味 低直链淀粉含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聚合育种 ‘沪早香软1号’


喜马拉雅樱花扦插繁殖特性及施肥效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喜马拉雅樱花嫩枝扦插繁殖特性,本研究对喜马拉雅樱花与其它7个樱花品种在嫩枝扦插生根及成活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还探讨了施肥对扦插苗新梢长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樱花品种间扦插生根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喜马拉雅樱花插穗生根率和成活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7.3%和92.7%,且生根进程较快;椿寒樱生根率最低,为46.0%;阳光樱成活率为0.从喜马拉雅樱花扦插苗的施肥试验可以发现,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苗木新梢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但不同施肥浓度对扦插苗新梢长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施1 000倍液浓度尿素的扦插苗新梢生长最快、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本研究为喜马拉雅樱花扦插育苗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对该樱花品种优质壮苗的繁育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矾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矾根'巴黎'(Heuchera'Pairs')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矾根无菌苗叶柄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以及诱导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矾根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是MS+PIC0.5 mg/L+6-BA 0.5 mg/L,诱导率达96.30%;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是MS+6-BA 0.1 mg/L+IAA0.05 mg/L,分化率达81.25%,不定芽的增殖率达12.5;诱导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是1/2MS+IBA 1.0 mg/L,生根率达100%,且试管苗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本研究建立了以矾根叶柄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对矾根优良种苗的离体快速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开展矾根的遗传转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水蕹菜浮床对盐碱地池塘水质与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6-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池塘开展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水蕹菜"复合种养模式试验.基于水蕹菜浮床的覆盖率,设计3个处理组:0%浮床(对照组)、5%浮床和10%浮床,并定期监测试验池塘水质和中华绒螯蟹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0%浮床组碱度、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和高猛酸盐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溶氧、pH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浮床组浊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0%浮床组浊度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10%浮床组的水质状况优于5%浮床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0%浮床组的中华绒螯蟹壳宽和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5%浮床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之间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浮床组水蕹菜产量显著高于5%浮床组.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应用10%水蕹菜浮床对改善水质、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蕹菜浮床 水质 生长 盐碱地 池塘


基于Laravel框架的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在整个数据的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缩短一个数据的“数据里程”(即数据从采集到决策使用的整个过程),又可以方便数据的分发和共享,是数字化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环节.基于Laravel框架建立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多平台自适应设计,并且采用统一的硬件管理接口,能够实时采集、上报和分析设施环境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同时服务100个并发线程,能够负载100万次短连接,系统采集数据实时性强,能够将不同接口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汇总,并为用户提供即时的告警服务.
关键词: Laravel框架 数据管理系统 农业物联网 Workerman服务器


稻鳝种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不同除草剂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稻鳝种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除草剂安全用药技术,采用取样计数的方法调查了稻鳝种养田杂草种类及田间密度,并采用静水式试验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稻田常用除草剂对黄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鳝种养降低了杂草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杂草危害减轻。茎叶处理除草剂100 g/L氰氟草酯EC、25 g/L五氟磺草胺OD、13%2甲4氯钠AS和480 g/L灭草松AS对黄鳝生长安全,可安全应用于稻鳝种养田防除杂草。土壤处理除草剂中,30%丙草胺EC、10%吡嘧磺隆WP、40%苄嘧磺隆·丙草胺WP对黄鳝生长安全,是稻鳝种养田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优先选择。60%丁草胺EC和12%噁草酮EC与黄鳝的死亡率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浓度的提高,黄鳝死亡率显著上升,不推荐用于稻鳝种养田防除杂草。


利用β1-微管蛋白部分基因对香菇栽培菌株进行分型
《食用菌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50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菌株的β1-微管蛋白部分基因进行测序、聚类和构建多态性图谱.结果表明:含有3条不同序列的菌株数为1,含有2条不同序列的菌株数为37,含有1条序列的菌株数为12;89条序列分为3个类型:Ⅰ型包括66条序列,Ⅱ型包括12条序列,Ⅲ型包括9条序列;根据对基因序列的分型,30个菌株属于Ⅰ型,11个菌株属于Ⅰ和Ⅱ型,5个菌株属于Ⅰ和Ⅲ型,1个菌株属于Ⅱ和Ⅲ型,1个菌株属于Ⅲ型;Cr02属于Ⅰ、Ⅲ和待定型,广香9号属于Ⅰ和待定型.


牛粪、平菇栽培废料和麸皮不同配方栽培杏鲍菇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牛粪和平菇栽培废料作为主要栽培原料进行室内杏鲍菇栽培试验,并对杏鲍菇菌丝形态、生长情况、产量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以便筛选出以牛粪和平菇栽培废料为主要原料栽培杏鲍菇的合适培养料配方.结果 表明:牛粪、栽培废料和麸皮配比为48∶ 39∶10(另有1%蔗糖、1%过磷酸钙和1%石膏)时,从杏鲍菇接种到菌丝长满栽培瓶平均需要23 d,至原基出现需要38 d,每瓶子实体平均产量753.22 g,与对照(762.56 g)较为接近,平均菇重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28.97 g和65.5%,优于对照(23.83 g和61.1%).研究显示,用牛粪搭配平菇栽培废料和麸皮栽培杏鲍菇完全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