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黄壤微生物量碳及氮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黄壤旱地合理施肥与养分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实现黄壤旱地可持续利用,以选择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常量有机肥(M)、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钾肥(MNPK)和常量氮磷钾肥(NPK)4个处理,分析贵州黄壤长期定位施肥18年后的旱地土壤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中的微生物量C和N均有增加作用,并且影响趋势一致,含量依次为M+NPK>M>NPK>CK。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碳、全氮的利用率,其中全氮的利用率提高最明显,M+NPK处理中土壤微生物对氮利用率最高,约为CK的5倍,其次是M处理,为CK的4.37倍。各处理有机碳利用率与CK差异较小,其中M处理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利用率最高,其次为M+NPK处理。

关键词: 黄壤 微生物量C 微生物量N 长期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发酵对酸菜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菜为原料,选用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3种乳酸菌进行人工接种试验,设计了7个配方,发酵时间为8d,研究发酵菌种对酸菜总酸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确定最适合酸菜发酵的菌种,并研究接种发酵对酸菜的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比例为1:1:1时,酸菜总酸含量升高最快,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且无明显的亚硝峰出现,为最适合酸菜发酵的菌种。接种发酵酸菜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均高于自然发酵的酸菜,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低于自然发酵的酸菜。

关键词: 酸菜 品质 接种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肥料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贵州黄壤区辣椒养分吸收与分配特性对新型肥料的响应,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西洋复合肥(N∶P_2O_5∶K_2O为15∶15∶15)、保水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稳定性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包膜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8∶8∶16)和长效氮肥(含氮量为46%)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西洋复合肥)相比,施用新型肥料可使辣椒磷素吸收提前,磷素积累快速增长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提前6~12和22~46 d,缩短磷素快速增长持续期10~33 d;新型肥料可使辣椒钾素积累明显滞后,以包膜型缓释肥的滞后时间最长,辣椒花后钾素积累效果最为明显;磷素和钾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9.59%~13.42%和106.97%~176.51%,新型肥料施用对辣椒磷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但施用稳定性缓释肥和包膜型缓释肥会显著影响钾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贵州黄壤区辣椒生产应适当调整施肥方式,建议采用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尤其应当注意稳定性和包膜型缓释肥与外源钾肥的配施。

关键词: 新型肥料 辣椒 磷素 钾素 积累与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成分,并评价其品质,为进一步了解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价值及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乌江水系毕节段收集4龄繁殖前期的野生云南光唇鱼,活体取每尾鱼体脊柱两侧肌肉,分析测定其一般营养成分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8.46±1.11)%,粗蛋白含量为(17.33±0.13)%,粗脂肪含量为(2.07±0.07)%,粗灰分含量为(1.48±0.25)%;肌肉中共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3.30±0.36)%,其中含有4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总量为(19.81±0.11)%,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为46.97%,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EAA/∑NEAA)为88.5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63±0.39,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是决定和限制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评价的关键氨基酸。肌肉中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为(34.807±2.464)%,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65.191±2.735)%。【结论】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效果好,营养价值高,既可食用又可作为功能保健成分予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 云南光唇鱼 野生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辣椒脉斑驳病毒的检测及株系分化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贵州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 VMV)的分布和遗传进化情况,为该病毒的基因功能及其与宿主植物互作关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对采自贵州贵阳、遵义、黔西和大方的疑似Chi VMV辣椒样品进行扩增并测序;运用DNAMAN和MEGA对Chi VMV CP基因和和3'-UTR进行序列拼接及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从39份疑似Chi VMV辣椒样品中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7.95%。将贵州Chi VMV株系的部分CP基因和3'-UTR序列在NCBI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其与来源于四川辣椒上的Chi VMV株系的同源性最高,为99%,与我国其他省份Chi VMV株系同源性大于90%;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贵州株系与四川和云南株系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贵州Chi VMV株系存在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

关键词: 辣椒 辣椒脉斑驳病毒 株系分化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高羊茅航天诱变新品系生理特性研究及综合评价

草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高羊茅航天诱变新品系和贵州主推的育成品种水城高羊茅和黔草1号高羊茅共11份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在42℃/32℃(12h/12h)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胁迫试验,每4d测定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生理生化指标,并应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其生理指标及11份高羊茅材料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SOD、POD、CAT含量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4个生理指标在11份材料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利用隶属函数法对11份高羊茅材料进行综合耐热适应性评价,得出耐热性顺序为:SP5-85>SP5-60>SP5-71>SP5-42>SP5-94>SP5-7>SP5-88>水城高羊茅>SP5-5>SP5-89=黔草1号高羊茅。利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法得出各耐热指标与耐热性的关联序为:SOD>CAT>POD>可溶性蛋白质。

关键词: 高羊茅 高温胁迫 航天诱变 生理特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苏种子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快紫苏优质育种进程,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线性偏最小二乘法(PLS),以250份全国范围内收集的紫苏资源为研究材料,分别较好的建立其种子中含油量,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a-亚麻酸(C18∶3)含量的六个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结果显示,六个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SQ1)分别为:0.98,0.91,0.92,0.92,0.85,0.93;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分别为:0.97,0.89,0.89,0.91,0.85和0.91;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98,0.91,0.89,0.90,0.80和0.89,且定标标准误差(SEC)分别为0.99,0.21,0.1,0.94,0.81,0.92;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1.16,0.23,0.11,1.05,0.92,1.02和预测标准误差(SEP)分别为0.97,0.21,0.11,1.12,0.99,1.14。结果表明,此六个校正模型质量均较高。这些首次建立的快速无损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可为紫苏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对紫苏油分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紫苏 近红外光谱(NIRS) 脂肪酸 含油量 分析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石漠化程度对灌丛草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石漠化对灌丛草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在贵州省普定县石漠化治理区采集潜在(A)、轻度(B)、中度(C)和重度石漠化(D)4种不同类型的灌丛草地土样,并以石缝玉米耕作地为对照(E),应用PCR-DGGE技术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A的香农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样地B,C,D,说明随着石漠化的加剧,细菌群落的复杂度与丰富度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E)最低,这表明耕作后土壤中细菌的复杂度与丰富度显著下降。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对照组E为一个族,A,B,C,D为一个大族,其中样地A与B,样地C与D土壤细菌PCR-DGGE图谱相似度较高。在系统发育树分析中发现13个序列片段聚成了10个分支,土壤细菌在不同程度石漠化灌丛草地土壤中会形成不同的群落结构,并具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石漠化 灌丛草地 土壤细菌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地方高粱资源炭疽病害田间抗性评估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贵州省地方高粱资源,为选育具有抗炭疽病的高粱品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接种方法,对贵州64个地方高粱资源进行了田间炭疽病害抗性鉴定。【结果】64个地方高粱资源中B14、B60、C31、D1和D8的抗性级别为2级,炭疽病害侵染程度轻,表现为中度抗病;37个资源和红缨子的抗性级别为3级,炭疽病害侵染程度重,表现为中度感病。21个资源的抗性级别为4级,炭疽病害侵染程度特重,表现为高度感病。产量B1、D39和D55的最高,分别为493.6,466.9和555.9 kg/667m~2,B14与红缨子产量持平,其余高粱资源产量都小于红缨子。【结论】B14,B60,C31,D1,D8对炭疽病的抗性较强,可用于抗病育种和抗病机理研究,B1,D39,D55虽然易感炭疽病,但产量高,也可作为有价值的育种材料使用。

关键词: 高粱 炭疽 抗性 耐性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西北石漠化桑园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石漠化桑园土壤水分动力学机制及进一步研究桑树水分利用策略提供依据,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黔西北石漠化桑园(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大地村)0~50 cm剖面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黔西北石漠化桑园土壤水中氢氧同位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δD=8.39δ~(18)O+13.76,R~2=0.98。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δD和δ~(18)O平均值分别为-33.9‰±18.5‰和-5.8‰±2.0‰)>夏季(分别为-41.4‰±8.8‰和-6.4‰±1.2‰)>秋季(分别为-87.0‰±6.8‰和-11.9‰±1.2‰)。在空间上样地间的土壤水δD和δ18O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水氢氧同位素随土壤深度呈梯度分布,其中4月份土壤水δD和δ~(18)O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递减,7月份递增,10月份呈降-升-降变化趋势。

关键词: 石漠化桑园 土壤水 稳定同位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