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3S技术贵州省油梨种植区规划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3S技术,全面、系统、精细地规划了贵州油梨种植区范围及面积,旨在为国内油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1995年至2014年贵州省主要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及海拔图、坡度图和土地利用图,结合油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环境的要求,分析影响贵州油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子,建立经度、纬度、海拔、坡度等地理因子与关键因子关系模型,从而确定贵州油梨的最适种植地域及面积。贵州油梨种植适宜区总面积为1.090 244×105 hm2,共分布在贵州赤水市、习水县、兴义市、望谟县、黎平县、镇宁县、关岭县、安龙县、罗甸县、晴隆县、普安县、兴仁县、贞丰县、荔波县、紫云县、平塘县、册亨县共17个市(县)。将油梨种植适宜区分为两种类型:优势区和一般区,其中种植优势区的面积为9.560 127×104 hm2,占87.69%,总体分布在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及红水河流域范围内;一般种植区的面积为1.342 313×104 hm2,占12.31%,分布在赤水河流域、都柳江流域、漳江流域。将3S技术应用到农业布局区划中,可准确、高效的指导农作物的未来发展区域。本研究成果可为贵州油梨产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油梨(Persea americana)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叶面硼肥对甜荞植株构型及产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对甜荞植株构型及产量的影响。以‘信农1号’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于成熟期测定甜荞根际土壤的养分(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H、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不同浓度处理时对各性状的影响。方差分析可知: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硼肥对根际土壤中养分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硼肥喷施浓度的增加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增多,速效磷含量先减少后增多,速效钾含量减少,pH和有机质先降低后增加;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均先减小后增大,平均直径先增大后减小;株高降低,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先增加后降低;与对照(CK)相比,产量显著增加,表现为B>A>C,且依次增产22.38%,31.10%和9.63%。相关性分析可知:产量与根系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在现蕾期喷施24mg/L的硼肥水溶液,对甜荞的植株构型有一定的改善,有利于甜荞产量的提高。


长期施肥下黄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固存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及其特征,对于提升和维持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托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分析长期(21 a)不同施肥处理下黄壤碳库容量变化、源汇关系、产量效应及黄壤碳库提升和维持的方法。【结果】(1)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化肥处理明显提升,且年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化肥处理;(2)施有机肥处理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各处理比CK高13%~19%;(3)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与累积碳投入量呈显著渐进相关性,在目前较高的有机碳投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已接近饱和;(4)21 a黄壤累积碳投入量分界拐点值为54.29 t/hm2,当小于此值时,土壤固碳效率较高,为26.62%;当累积碳投入量大于此值时,固碳效率仅1.72%;(5)黄壤累积碳投入量与玉米产量亦有极显著相关性,但随着碳投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明显变缓;(6)为避免有机碳库容提前达到饱和,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风险,1/4M+3/4NPK施肥方案较合理。【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黄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等提升有显著作用,但生产实践中,有机肥施用量不可过高,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宜作物增产、土壤培肥和土壤碳库容量保持稳定变化的节点是农田生态系统固碳的核心。


5种黔引百里香的形态特征和蒸馏法提取精油的化学型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生长在贵州的5种百里香资源进行生物学性状鉴定,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分析精油成分。结果表明:5种百里香的茎、叶和花的形态色泽差异明显,大致分为直立型(黔引1#和2#)和匍匐型(黔引3#、4#和5#)2种。精油含量介于0.17%~0.67%,以1#百里香的精油含量最高。5种百里香精油中含有16~34种挥发性物质,占到各自总挥发性成分的93.00%~99.41%。根据精油含有的主要化学物质可以将5种百里香分为3类,第一类为百里香酚型,包括2#、3#和4#百里香,其主要成分百里香酚含量依次为46.10%、29.80%和40.00%;第二类为α-乙酸松油酯型,包含1#百里香,主要成分α-乙酸松油酯含量为42.24%;第三类为香叶醇型,包含5#百里香,主要成分香叶醇含量为45.31%。


贵州省茶树黑刺粉虱的鉴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贵州茶树黑刺粉虱类群的种类,采用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和形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茶区茶树黑刺粉虱类群进行鉴定。根据mt COI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采自贵州省12个不同茶园的黑刺粉虱与现已明确鉴定的茶树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camelliae Kanmiya&Kasai以较高的支持率聚类在一起,且明显区分于日本柑橘的黑刺粉虱A.spiniferus。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成虫前翅有9个不规则白色斑纹;一、二、三和四龄若虫体背刺毛数量分别3对,10对,14对和14对;三龄和四龄若虫背部的三角形蜕皮壳数量分别为1个和2个;蛹的体背有刺毛19对;雌、雄蛹体边缘刺毛数量分别为11对和10对。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观察结果,首次明确贵州茶区茶树黑刺粉虱种名为A.camelliae Kanmiya&Kasai。


藜麦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建立研究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 、不同激素组合对藜麦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影响,以台湾红藜(Chenop-odium quinoa Wild.)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诱导 、分化增殖 、生根 、炼苗移栽等研究,建立了藜麦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6-BA 1.5 mg/L+NAA 0.2 mg/L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84.33%,MS+6-BA 2.0 mg/L+NAA 0.6 mg/L+2-IP 2 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


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及其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明确稗草发生与长期不同施肥水稻产量和土壤性质变异的响应关系.基于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的一项连续23年不同施肥管理水稻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磷钾肥(PK)、氮磷肥(NP)、氮钾肥(NK)、常量化肥(NPK)、1/4有机肥替代化肥(1/4MNP)、1/2有机肥替代化肥(1/2MNP)、单施有机肥(M)和常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K) 10个处理,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各处理稗草发生密度、单株穗数、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等植物学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明确不同处理稗草发生差异,采用直线拟合、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明确杂草发生特征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导致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显著变异,稗草的密度、单株穗数和总穗数均以MNPK处理最高,其次是1/4MNP处理.相较常量化肥处理,长期不施肥(CK)和不平衡施肥(N、PK、NK、NP)各处理稗草发生的密度显著降低,施用有机肥各处理(1/4MNP、1/2MNP、M、MNPK)稗草的单株穗数显著增加.稗草的发生密度和总穗数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拟合直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22和0.624.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稗草发生参数之间存在显著至极显著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稗草单株穗数发生有直接正效应,全磷含量是影响稗草密度和总穗数的主要因素,速效钾含量对穗粒数和穗粒重影响最大.长期不同施肥导致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变异,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稗草的发生密度、单株穗数和总穗数.土壤全磷含量是黄壤性稻田稗草密度和总穗数发生变异的直接影响因素.


贵州黄壤"烟-蒜-稻-菜-烟"轮作制适宜氮钾运筹方式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多年大田轮作试验探究黔北黄壤烟区烟-非烟作物轮作的氮钾施用配比效应,为提高黔北烟区种植效益和减少烟地养分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贵州省绥阳县开展烤烟-非烤烟作物大田轮作试验,在一个"烟-蒜-稻-菜-烟"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钾总量一致,设4个氮钾配施处理,即T1(大季低氮中钾、小季高氮中钾)、T2(大季高氮中钾、小季低氮中钾)、T3(大季中氮高钾、小季中氮低钾)和T4(大季中氮低钾、小季中氮高钾)处理,分析不同氮钾配比对作物产量、产值、烟叶化学成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以T3处理5季作物的总产值最高,达138023元/ha,较其他处理高5.0%~7.6%;与第一季烤烟相比,轮作后不同处理下烤烟的还原糖、总糖和全钾含量增加,烟碱、全氮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总体化学成分含量合理,内在比例协调;轮作后土壤p 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第一季烤烟种植后均呈升高趋势,其中T3处理土壤养分残留量较少,养分利用率较高.[结论]贵州黄壤烟区推行"烟-蒜-稻-菜-烟"轮作时,烤烟、水稻采用中氮高钾,蒜、菜采用中氮低钾的周年养分运筹模式,可获得较高的产值、较好的烟叶化学品质和较低的土壤速效氮磷钾残留.


基于EST-SSR及SRAP标记构建苦荬菜品种(系)DNA指纹图谱
《草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苦荬菜是优良的一年生菊科青饲牧草,为构建苦荬菜品种(系)DNA指纹图谱,筛选出24对EST-SSR引物、32对SRAP引物组合构建指纹图谱。24对EST-SSR多态性引物对收集的14份苦荬菜品种(系)共扩增出270个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223个,PIC均值0.834,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2464~0.4288,Shannon指数变幅为0.3597~0.6148,可区分品种3~14个;32对SRAP引物检测到多态性条带367个,PIC均值0.826,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2006~0.3898,Shannon指数为0.3167~0.5716,可区分品种2~12个。7个引物在9个品种(系)上能扩增出特征谱带,综合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筛选出IpSSR102、IpSSR80、IpSSR91、Me10+Em5、Me9+Em17,共5个核心引物的40个多态性条带构建苦荬菜品种(系)DNA指纹图谱,每个品种(系)都有一个特异分子身份指纹编码。
关键词: 苦荬菜 EST-SSR SRAP 核心引物 DNA指纹图谱


5株木霉菌株对鸭茅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分析了5株木霉菌[3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1株长梗木霉(T.longibrachiatum)和1株里氏木霉(T.reesei)]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生长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发现5株木霉菌株对鸭茅植株均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各处理与不接种木霉菌的对照组相比,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蘖数及叶宽等均有所增加,各指标平均分别增加2.88 g、0.40 g、2.22、0.31 mm;株高及叶长较对照稍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6.31、7.19 cm。从营养成分来看,5株木霉处理均能提高鸭茅植株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及钙、磷的含量,各指标平均分别增加了8.16%、5.73%、34.48%、33.47%、38.64%、5.95%;有效降低了鸭茅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平均分别降低了7.11%、8.04%。5株木霉菌株能明显提高鸭茅的营养品质,其中哈茨木霉1菌株表现最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