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链非编码RNA TERRA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对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和衰老及很多疾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是长度大于200bp且一般不具有编码功能的RNA。TERRA(telomeric repeat-containing RNA)是由端粒重复序列转录的一类长链非编码RNA,研究表明TERRA具有参与调控端粒长度,促进异染色体形成和保护染色体末端等功能,并且TERRA的表达与疾病和衰老相关。由于TERRA对于端粒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TERRA的研究已经成为端粒相关研究中的热点。目前对于TERRA的转录调控及生物学功能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现对TERRA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和与疾病及衰老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TERRA后续的研究如作为疾病治疗靶点,延缓衰老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TERRA 端粒 端粒长度 染色体末端 长链非编码RNA


含不同粗粮粉面包的营养、质构特性、风味化合物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一定量马铃薯全粉、荞麦粉、薏苡粉、燕麦粉制作粗粮面包,以氨基酸组成、质构、色泽、风味为评价指标,分析粗粮面包营养特性(主要是游离氨基酸含量)、质构特性、色泽变化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特征,同时以普通面粉面包为对照。结果表明:从质构特性来看,粗粮粉添加量不应超过12%;除薏苡组外,其余组的氨基酸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粗粮组面包风味较对照组浓郁,风味物质的总量和种类均高于对照组;添加粗粮粉制作的面包会产生一些特别的风味物质,如壬醇、3-甲基十五烷、十八烷、植烷、3-甲基丁酸、2,6-二甲基吡嗪等。因此,添加适量的粗粮粉既能丰富面包的营养,又能产生浓郁的风味物质,而对面包色泽影响不大。
关键词: 粗粮面包 质构特性 游离氨基酸 色差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氮磷钾配施对北林202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 2018 CSCD
摘要:以北林202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Beilin 202)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供试品种的株高、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水平下,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显著,氮、磷、钾肥配施显著增加了株高,提高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其中,N_(30)P_(120)K_(100)(N 30kg/hm~2+P_2O_5120kg/hm~2+K_2O 100kg/hm~2)处理下的苜蓿的鲜草、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69 862.9和13 510.5kg/hm~2。氮、磷、钾配合施用显著改善了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与对照比较,氮、磷、钾配施后北林202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显著增加,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试验表明N_(30)P_(120)K_(100)配施组合是试验区北林202紫花苜蓿生产适宜的配施方案。


采用Design-Expert优化2种药剂对香蕉除芽效果最佳配比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皇帝蕉母株及其抽生的吸芽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V8.0.6软件对磷酸二氢钾和多效唑混合药剂除芽效果试验进行了方案设计,分析混合药剂不同处理的除芽效果及对香蕉母株生长的影响,结合互作效应结果,预测出最佳药剂配比并进行田间验证。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和多效唑药剂量在1.5~8 g范围内共有13个处理组合,其中以8 g磷酸二氢钾与3.84 g多效唑混合(即配比约为2∶1时),除芽效果及对香蕉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处理3 d后吸芽外表已萎蔫、腐烂,死亡率为100%,后期多次观察未出现再生长现象。与此同时,8 g磷酸二氢钾与3.84 g多效唑处理吸芽15 d,香蕉母株假茎生长速度最快,株高和茎粗增长率分别为9.76%、6.94%,与2种药剂的互作效应分析结果相似。因此,生产上推荐磷酸二氢钾和多效唑混合配比为2∶1作为高效、安全、经济的香蕉除芽药剂。
关键词: 香蕉 Design-Expert 磷酸二氢钾 多效唑


生物质炭载锌对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施锌对白菜生长与白菜吸锌量的关系。【方法】以生物质炭载锌(用生物质炭固定锌)为材料,以"晋菜三号"为对象,探讨不同浓度的生物质炭载锌对白菜产量、品质、养分含量与吸锌量的影响。【结果】(1)施生物质炭载锌后不同土壤中白菜产量均有提高,黄砂土、黄粘土与大泥土生物质炭载锌浓度分别为100、300和200 mg/kg时白菜产量最高,单株重分别为156.35、115.97和129.67 g。(2)同一土壤中施生物质炭载锌白菜品质总的变化基本一致,在生物质炭载锌浓度为100 mg/kg时,黄砂土、黄粘土与大泥土中白菜品质均最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7.4%、6.4%和5.9%,水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6.49%、6.67%和6.32%,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511.9、420.4和480.5 mg/kg。(3)施生物质炭载锌对不同土壤中白菜养分含量均有明显提高,黄砂土、黄粘土与大泥土生物质炭载锌浓度100、200 mg/kg时白菜养分含量最高,含氮量分别为2.51%、2.63%和2.43%,含磷量分别为0.22%、0.18%和0.18%,含钾量分别为1.77%、1.96%和1.82%。(4)不同浓度生物质炭载锌对不同土壤类型白菜吸锌量有显著性差异,黄砂土、黄粘土与大泥土在生物质炭载锌浓度为200与300 mg/kg时,白菜锌含量最高,分别为4.78、4.54和4.41 mg/kg。【结论】在生物质炭载锌浓度为100~200 mg/kg时有利于黄砂土、黄粘土与大泥土中的白菜生长,同时提高白菜的产量、品质、养分含量和锌含量。


烤烟对稻-烟轮作水稻季不同施氮后效的响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烤烟对稻-烟轮作水稻季不同施氮后效的响应,为下季烤烟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稻-烟轮作试验,水稻季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和270 kg/hm~2),烤烟季所有处理均不施氮肥,测定烤烟生物性状、生物量、产量、叶片养分含量、叶片品质及收获后供试土壤的养分含量,并计算烤烟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在施氮0~270 kg/hm~2范围内,水稻季施氮肥越多,烤烟季养分的后效越强,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总叶片数和干重均以N270处理为最大,但均低于优质烟标准;烤烟产量N180处理最高(1 193 kg/hm~2),但只有常年产量54%;烤烟产值N90处理最大,为21 234元/hm~2;与种植前相比,烤烟收获后土壤氮素养分含量均有所降低,施氮量增加,土壤中剩余氮素增多,相应烤烟吸收氮素增多,后效明显。本试验研究表明,水稻季施氮90 kg/hm~2,其后效的烤烟产值最高,烤烟生长季应该在充分考虑前茬水稻氮肥后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推荐施氮。


贵州不同辣椒品种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贵州地区5个名优辣椒品种的品质及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果实进行质地分析。5种辣椒的品质成分呈现品种和地区差异性,黄平线椒的水分、粗蛋白及总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百宜平面椒总灰分、可溶性糖、还原糖及还原型VC含量最高,花溪党武辣椒粗纤维及辣椒红素含量最高,大方皱椒总酸、总辣椒碱含量最高。辣椒果实的各质地参数表明,百宜平面椒的硬度、回复性相对最大,黄平线椒的内聚性、黏着性及咀嚼性最高,各质地参数相关性显示硬度与回复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2),与内聚性、黏着性、咀嚼性呈显著负相关(r=-0.741、r=-0.720、r=-0.600);内聚性与黏着性呈显著正相关(r=0.630);黏着性与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2)。5个辣椒品种共检测出128种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的是黄平线椒及施秉线椒(93种);5个辣椒品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较高为萜烯类,为20.57%~48.60%,其次是含硫化合物类,为5.23%~27.02%,不同品种的辣椒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构成了不同的挥发性。综合分析认为贵州地区不同辣椒品种品质成分、质地性状及挥发性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百宜平面椒可作为发酵辣椒的加工原料品种,花溪党武辣椒适宜作为干辣椒加工的原料,黄平线椒可作为鲜食辣椒品种,生产企业可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加工,获取优质的辣椒产品。


Pikh,Pi2,Pi9,Pi5 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贵州禾中的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禾"携带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以明确其利用价值.[方法]对来自贵州省黎平、从江、雷山、榕江、荔波5个县的82份"贵州禾"品种在云南宜良(海拔1600 m)条件下鉴定了其田间叶稻瘟抗性,并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kh、Pi2、Pi9、Pi5紧密连锁的4个分子标记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检测.[结果]46个品种对叶瘟表现高抗(0~1级),占56. 1%,表明多数贵州禾对云南宜良的稻瘟病菌具有一定的抗性;贵州禾通过长期的人工和自然选择,Pi5(32. 35%)、Pikh(30. 86%)基因频率相对较高,而Pi9(2. 56%)和Pi2(2. 47%)频率较低;这4个基因可以组合成0、Pikh、Pi5、Pi9、Pi5+Pikh、Pi2+Pi5、Pi9+Pi5等7种基因型,其比例分别是50%、21. 95%、14. 63%、1. 22%、8. 54%、2. 44%、1. 22%,即50%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每个县分布有其中2~6种基因型,从江县61. 54%的品种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0型是优势类型,黎平县的优势类型是0型(46. 43%)和Pikh型(42. 86%),荔波县基因型达到6种,比从江县(4种)和黎平县(3种)多,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品种类型相对丰富; 0、Pikh、Pi5+Pikh和Pi5这4种基因型平均抗性分别为2. 39、1. 28、1. 57和1. 17级,Pikh、Pi5+Pikh和Pi5这3种基因型平均抗性明显高于0型,说明田间叶瘟抗性与所检测的Pi5、Pikh基因有一定的关联,携带0个基因的部分品种在田间也表现出对叶稻瘟抗性,表明这些材料携带所检测的4个基因之外的抗性基因.[结论]研究结果为挖掘和利用贵州禾种稻瘟病抗性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


基于高深度重测序的春性、半冬性和冬性甘蓝型油菜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生态适应型甘蓝型油菜之间的遗传变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代表性品种(奥罗、Darmor-Bzh和中双11号)进行了高深度重测序。通过遗传变异比较分析,在春性和冬性、春性和半冬性、半冬性和冬性之间检测到丰富的遗传变异,包括SNP、Indel、结构变异和拷贝数变异等。在春性和冬性、半冬性和冬性、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之间存在遗传变异分布的基因数目分别为43 983、44 592和44 991个。对这些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富集在基础代谢、生长发育调控和环境适应性等相关的GO类别中。针对不同生态型之间的差异特点,重点关注开花时间的调控网络,发现与植物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衰老途径等相关的重要基因FLC、VRN、GA、SPL3等同源拷贝中均存在遗传变异,推测这些基因功能可能与甘蓝型油菜不同生态适应型的形成相关。本研究在不同生态适应型品种内检测到的大量的遗传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在基因中的分布为解释甘蓝型油菜不同生态适应型的形成提供了遗传基础,为后续的分子育种以及改良生态适应型提供理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