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不同比例底泥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对紫罗兰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解决底泥在直接利用时存在透气性差、Cd污染严重等问题。【方法】用其他物料作为透气性底泥及Cd调节材料,以纯底泥为对照,研究添加几种不同比例物料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对紫罗兰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1)随着底泥添加比例的增加,复合基质的p H、电导率及Cd含量逐渐递增,较纯底泥,复合基质更适宜植物的生长;(2)综合紫罗兰生长过程中的株高、养分含量,在底泥添加比例为10%、火山石20%、珍珠岩10%、蘑菇渣15%、泥炭10%、锯木屑5%及蚯蚓粪30%时其生长状态最好,其株高为24.8 cm,全氮含量为39.48 g/kg,全磷含量为4.16 g/kg,全钾含量为43.25 g/kg;(3)复合基质中紫罗兰对Cd的吸收量为0.65~1.25 mg/kg,低于纯底泥的1.34 mg/kg,但其含量均在植物正常含量范围内,说明底泥中Cd含量对植物Cd的吸收影响不大。【结论】在底泥添加比例为10%、火山石20%、珍珠岩10%、蘑菇渣15%、泥炭10%、锯木屑5%及蚯蚓粪30%时有利于紫罗兰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底泥 紫罗兰 复合基质 理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里脊肉油传热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研究

食品与机械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传热烹饪是中式烹饪的典型方式,采用油浴模拟油传热过程,结合动力学方法对猪里脊肉在油传热过程中成熟品质因子(颜色、剪切力)和过热品质因子(蒸煮损失)的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油传热过程中,猪里脊肉的颜色和剪切力变化遵循一级动力学,蒸煮损失变化遵循零级动力学;亮度、红度值和白度值的z值分别为33.1,26.1,41.0℃,Ea值分别为68.6,86.8,55.4kJ/mol;剪切力z值为17.9℃,Ea值为127.1 kJ/mol;蒸煮损失Ea值为28.9kJ/mol,z值在一级动力学下为32℃,大于红度值和剪切力的z值,满足烹饪成熟值理论提出的优化前提,证明了烹饪过程存在优化空间,为猪肉油传热烹饪和中式烹饪品质优化研究提供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 猪里脊肉 油传热 品质变化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开花调控转录因子基因HpSO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OC1是拟南芥成花诱导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其表达产物能整合多条成花途径的调控信号。为揭示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 SOC1同源基因在光周期成花途径中的作用机制,以火龙果芽为试验材料,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SOC1同源基因,命名为HpSOC1。其cDNA全长为1365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51bp,编码216个氨基酸, GenBank登录号为MH230063。HpSOC1蛋白具有典型的MADS-box、K-box结构域和SOC1-MOTIF,属于MADS基因家族中的SOC1/TM3亚家族,无信号肽输出位点和跨膜螺旋区,定位于细胞核内,属于非分泌蛋白。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 HpSOC1在茎、茎芽和花芽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花瓣和果皮;相比对照,光照处理8 d时, HpSOC1表达显著上调。推测HpSOC1可能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火龙果 光周期 SOC1同源基因 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型油菜莫利(Moricandia arv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授粉控制系统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关键一环。其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CMS)是目前较理想的授粉控制系统之一,创制新型的授粉系统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芥菜型油菜莫利(M.arvensis)CMS是印度Prakash等人于1998年创造的一个新型油菜细胞质系统,该系统不育系育性彻底稳定,无不良胞质副效应,目前在印度已应用于芥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本文综述了该不育系统的创制、雄性不育基因研究、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以及该系统在芥菜型油菜育种上的应用,旨在为油菜杂交种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Moricandia arvensis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不育基因 恢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 camelliae的形态学特征及系统学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主要茶树病害种类近100种,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带来较大的影响[1~3]。2016年3月至5月,受低温阴雨等天气因素影响,贵州部分高海拔地区的茶树病害发生率较高。课题组在贵州省石阡县茶园发现一种茶叶斑点病,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该病害初期表现在嫩叶或新梢,成叶也可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下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分布特征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对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表层(0~20cm)土壤碳氮质量分数,碳表现为M>NPKM>NPK,氮表现为NPKM>M>NPK,其质量分数均随土层增深而递减;CK、M、NPK、NPKM模式下黄壤旱地0~100cm土层碳储量依次为122.55、218.57、161.95和177.76t·hm~(-2),氮储量依次为11.55、15.08、12.25和13.19t·hm~(-2),其施肥模式下耕层(0~20cm)土壤碳氮储量占总储量的38.31%~42.95%和33.64%~38.20%。有机肥、化肥及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氮质量分数,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农田系统碳氮损失的潜在风险。因此,从长远来看,有机物料的输入可以提高黄壤旱地土壤碳氮贮量,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更有利于黄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壤 土壤碳氮储量 碳氮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稻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贵州省稻田土壤重金属的超标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了92个稻田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了样品的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空间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贵州省稻田土壤的As、Cd、Cr、Cu、Ni、Pb、S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19.7±17.1)、(0.577±0.690)、(91.1±38.6)、(40.5±32.8)、(37.1±20.3)、(35.5±32.0)、(3.59±8.81)和(135±128) mg/kg;89.1%的点位重金属超标,67.4%的点位为轻微(超标1~2倍)和轻度(超标2~3倍)超标;Ni、As、Cd主要由地质高背景成因导致;在成矿区和成矿带上,出现源于人为活动的重金属超标,在一些点位和区域达到了中度超标(超标3~5倍)至重度(超标大于5倍)超标。

关键词: 重金属 稻田土壤 贵州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黄姜人工种子技术探索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小黄姜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以贵州地方品种六盘水小黄姜姜芽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丛生芽,以丛生芽作为小黄姜人工种子的包埋繁殖体即人工种胚,研究不同人工种皮基质、胚乳组成、络合时间、贮藏条件以及萌发基质等因素对小黄姜人工种子萌发与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种皮基质为2.0%CaCl2+2.0%壳聚糖+4.0%海藻酸钠、胚乳成分为MS液体培养基+0.1 mg/L青霉素+0.1%苯甲酸钠+2.0%蔗糖+0.3%活性炭+4.0 mg/L 6-BA+1.0 mg/L NAA时,人工种子在无菌环境中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达到86.67%、83.33%。通过贮藏条件的研究,发现4℃条件下贮藏10 d后其萌发率及成苗率分别为63.33%、60.00%。此外,利用不同萌发基质对人工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播种于灭菌复合基质(营养土∶蛭石=2∶1)以及附加营养液(MS+0.1 mg/L 6-BA+0.1 mg/L NAA)时,人工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61.67%、58.33%,以丛生芽作为人工种胚的小黄姜人工种子制作技术具有生产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黄姜 人工种子 丛生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仲EuDREB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在课题组已构建的杜仲基因组数据库注释的信息基础上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杜仲转录本中克隆得到一个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CDS),将该基因命名为EuDREB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uDREB1基因的CDS序列全长为255 bp,共编码84个氨基酸,包含1个AP2结构域,且该结构域的第14位氨基酸为缬氨酸(V),符合DREB类转录因子的蛋白序列特征,推断EuDREB1基因属于该类转录因子基因。分析可知,转录因子EuDREB1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9.41 kD,理论等电点pI为5.66,含有磷酸化位点但不具有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中含有4个α-螺旋、1个β-折叠及6个无规卷曲;其三级结构以α螺旋及β折叠为主,符合AP2结构域的模型特征。本研究通过克隆EuDREB1基因并进行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探明杜仲DREB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 杜仲 EREBP基因家族 EuERDB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地方稻种来拢大粒突变体bs3光合特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fonate, EMS)诱变处理贵州地方稻种来拢获得的大粒突变体bs3 (Big seed 3)为材料,对其扬花期剑叶的光合特性和成熟期产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s3植株除具有籽粒增大的特点外,其株高、有效穗粒数、粒长、千粒重也显著高于野生型;bs3在扬花期的剑叶类胡萝卜素含量(4.35 mg/g FW)和光合色素总量(6.89 mg/g FW)分别比野生型(类胡萝卜素含量为3.23 mg/g FW,光合色素总量为5.75 mg/g FW)提高了34.7%和20.5%;bs3剑叶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高于野生型。说明突变体bs3的光合特性与野生型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 地方稻种来拢 突变体bs3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