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缓释肥减量施用对覆膜栽培玉米生物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分配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缓释肥覆膜减量条件下的玉米生物性状、干物质分配比例、养分含量差异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覆膜(T2)处理相比,覆膜可使玉米的茎粗提高11.05%~19.34%,株高提高2.78%~5.39%,穗位高提高6.20%~10.28%,覆膜条件下缓释肥减量对玉米生物性状无明显影响。覆膜可以使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25.22%~31.01%,较普通复合肥(T6)相比,施用缓释肥更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且缓释肥覆膜减量15%(T4)不会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减量过度(T5)则会显著降低玉米干物质积累以及子粒和茎秆的氮含量。相关分析发现,玉米产量与生物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与不同部位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覆膜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有利于改善玉米生物性状,提高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玉米茎粗、株高、穗位高与茎秆氮含量、叶片钾含量、子粒氮含量可以作为玉米产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两种滤膜上PM_(2.5)中的11种金属元素含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M_(2.5)是指粒径小于2.5μm的小颗粒物质~([1-2])。这种颗粒物质是一种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的复合污染物,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金属元素作为这种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气动力等作用下,能直接进入人体并黏附在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危害人体健康~([3-5])。PM_(2.5)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与研究的热


蝙蝠蛾拟青霉与放线菌共培养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蝙蝠蛾拟青霉与放线菌共培养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从冬虫夏草周围微生态系统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放线菌TY134,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极暗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ulvissimus)。以大米固体培养基作为发酵基质分别进行蝙蝠蛾拟青霉单培养、放线菌TY134单培养以及蝙蝠蛾拟青霉与放线菌TY134共培养,培养30 d之后,将发酵产物用乙酸乙酯超声辅助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双层平板打孔法分别分析了单培养和共培养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共培养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保留时间Rt=14.143 min处出现了一个新增的吸收峰,而在单培养中并没有这个吸收峰的出现;而且共培养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明显要强于单培养,产生了新的抑菌活性物质。说明共培养可作为一种产生新的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蝙蝠蛾拟青霉 放线菌 共培养 单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


硅肥对罗汉果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5个梯度硅肥量作基肥,探讨硅肥对罗汉果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黔东地区罗汉果优质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硅肥量的增加,罗汉果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净光合速率、果实大小(纵径和横径)、果实干重、罗汉果皂苷V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硅肥能极显著提高罗汉果在上午11时和下午13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罗汉果光能利用率;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硅肥量在150 g/株时效果最佳,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6%和16.1%。


siRNA干扰TGF-β1基因对LPS诱导小鼠乳腺上皮细胞IL-6和TNF-α分泌的影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ECs)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本实验利用si RNA转染技术干扰MECs TGF-β1基因,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筛选最佳转染条件,并检测其干扰后LPS介导其下游信号smad3 m RNA的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下游信号smad3蛋白含量和LPS介导细胞分泌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显示,选用50 n M浓度的TGF-β1-mus-1212片段转染组能够极显著抑制TGF-β1的m RNA表达(p<0.01);TGF-β1被干扰后,LPS刺激其下游smad3 m 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降低(p<0.05),smad3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细胞分泌TNF-α的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分泌IL-6的量各组无变化(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干扰TGF-β1能降低LPS诱导乳腺上皮细胞TNF-α的分泌量,因此TGF-β1可作为靶基因深入研究乳腺上皮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为乳腺炎症、肿瘤等乳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数据,为新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TGF-β1 siRNA 乳腺上皮细胞 IL-6 TNF-α


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复配增效配方筛选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药复配制剂的研究对于延长新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缓解靶标生物的抗性、扩大防治谱、降低防治成本、提高药效和环境安全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增效复配配方,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8种农药单剂及复配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利用共毒因子法定性筛选出16组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并对其中15组进一步利用共毒系数法定量筛选,得到有增效作用的5组配比,分别为烯啶虫胺与毒死蜱按1∶30配比以及吡虫啉与异丙威分别按7∶40、7∶200、7∶400和7∶1 000配比;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12.5、242.1、212.4、638.1、417.7,其中吡虫啉与异丙威按7∶400配比具有最显著增效作用。


干旱胁迫对薏苡叶片生理指标及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时珍国医国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薏苡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其叶片生理指标、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时期的叶片净同化率、比叶重、叶绿素、气孔阻力、蒸腾速率、绿叶面积、粒灌浆时间、线性灌浆速度、籽粒百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穗穗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结果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薏苡叶片净同化率下降、比叶重减少、叶绿素降低、气孔阻力增加、蒸腾速率下降、绿叶面积减小、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线性灌浆速度降低、籽粒百粒重降低、单株有效穗数分化减少、单穗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单株产量下降。结论在遭受各期干旱胁迫下薏苡叶片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较大,籽粒变小,产量降低,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增加。


紫红叶油菜叶片花青素的含量变化及其稳定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紫红叶甘蓝型油菜花青素在食品与保健品生产应用上提供参考,在不同温度、遮光条件下研究紫红叶甘蓝型油菜叶片的花青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田间的紫红叶油菜花青素含量依次为苗期>抽苔期>花期,苗期花青素含量达4.90[(A530-0.25×A657)/g];在低温处理和遮光处理的条件下花青素的含量增加,在2℃处理12 d花青素含量最高,达7.49[(A530-0.25×A657)/g]。说明,紫红叶甘蓝型油菜花青素可增加油菜的抗逆性;同时低温处理可提高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花青素含量。紫红叶油菜的花青素提取物在60、80、90℃煮1 h,花青素降解程度较小,说明,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花青素的稳定性较好;当在沸水煮1 h后,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花青素逐渐降解。紫红叶油菜花青素在pH 2.0、pH 3.6和pH 7.4的环境中较稳定。说明,紫红叶油菜的花青素有在食品生产中应用的特质。


薏苡Waxy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薏苡Waxy基因是控制薏苡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改良糯性新材料提供理论支撑,以薏苡的嫩茎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薏苡Waxy基因,使用NCBI、DNAMAN及ExPYSy等一系列在线软件及工具,对薏苡Waxy基因的编码区,氨基酸序列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表明薏苡Waxy基因有13个内含子,全长1 845 bp,编码由614个氨基酸,属于糖基转移酶超家族,薏苡与高粱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达93%;该蛋白其中α螺旋占35.18%,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33.22%,保守性较强,通过对该蛋白保守性分析发现:糖基转移酶、糖原/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合成酶催化区3个保守性结构域。


火龙果花药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及遗传稳定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成年态火龙果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再分化较困难,进而影响到遗传转化效率。以红皮紫红肉的"紫红龙"火龙果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低温预处理时间、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对花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初期至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23.9%,但未能诱导出胚状体;而4℃低温预处理48 h,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32.8%;最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1.0 mg/L 2,4-D+60 g/L蔗糖,诱导率为37.4%,胚性愈伤组织为黄绿色、致密状,外表有颗粒状突起。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以MS+0.4 mg/L TDZ+0.8 mg/L KT效果较好,增殖系数达9.1倍以上。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基为MS+0.4 mg/L TDZ+0.5 mg/L 2,4-D+0.6 mg/L NAA时,愈伤组织再分化率达36.7%。通过火龙果花药诱导出愈伤组织,增殖获得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经SRAP分子标记检测遗传性一致,能为火龙果基因工程育种和种苗快速繁育提供新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