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陇薯3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选择重30g左右的健康小薯作为种薯,将小整薯分别按4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90cm,株距分别为14.3、12.5、11.1和10cm),并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选择大种薯切块播种和小整薯播种,探讨二者在产量及发病率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昭苏垦区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多重比较表明,无论是产量、单薯重量、单株块茎数、单位面积主茎数、株高、商品薯率,还是病株率、病指,利用小整薯播种均优于传统的切块播种,但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新疆阿勒泰×中国美利奴杂交F1代绵羊脑垂体总RNA扩增出编码绵羊生长激素(oGH)基因序列,T-A克隆入载体质粒pT-Adv。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oGH cDNA在重组质粒的阅读框架是正确的,共含有654个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的3条绵羊序列相比共有7个碱基的差异,除第472位和529位的碱基差异能够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外,其余均为无义突变,说明从新疆阿勒泰×中国美利奴杂交绵羊中获得的羊生长激素存在有不同品系间的基因多态性变化。将重组质粒pT-Adv/oGHcDNA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1/myc-HisA,构建成重组oGH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oGH。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到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中,经间接ELISA检测,证明在转染细胞的上清中存在有目的基因产物的外泌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牵牛细胞色素b5蛋白编码基因difF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红色、蓝紫色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的花瓣为材料,提取总RNA,用Oligo(dT)作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以此为模板,用Genebank上的矮牵牛细胞色素b5蛋白DIF-F(difF)的mRNA序列设计成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到一条约450 bp的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上。对重组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矮牵牛细胞色素b5蛋白的cDNA的编码区含有450个核苷酸,编码149个氨基酸残基;其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序列与Genebank上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93%和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oppel蛋白及其对动物生殖的影响
《生物工程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oppel(简称Dpl)是新发现的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GPI)结构糖蛋白,在结构上与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相似,其编码基因位于朊蛋白编码基因(Prion protein gene,PRNP)下游,但在生理功能上两者差异较大。Dpl蛋白在成年动物体内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睾丸组织,对雄性动物精子完整性、活力以及维持正常受精能力等生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主要综述了Dpl蛋白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以及对雄性动物生殖调控的影响,旨在为Dpl蛋白的功能研究和雄性动物生殖调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绵羊微量元素摄入量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研究
《草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体质量—口罩法,分别在2、4、6、8、10、12月对天山北坡中段草地放牧的新疆细毛羊采食量进行测定,通过样方对牧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计算放牧绵羊微量元素摄入量,另外不同季节绵羊发生周期性生理变化,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把不同季节放牧绵羊微量元素摄入量和需要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得出不同季节绵羊从每天的采食中所获得的铁、锰、钴等微量元素能满足其需要。草地牧草中严重缺锌,母羊除在空怀期外其余时间锌缺乏量为16.0%~82.2%,特别是在母羊泌乳前期只能从牧草中获得需要量17.8%的锌。绵羊怀孕后期和泌乳前期缺铜55%和59%,常年缺硒6%~5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棉EST-SSRs的遗传评价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247条草棉EST序列,搜索SSR并进行引物设计。其中的25条序列含有27个SSR,1~6碱基重复类型都存在,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的频率较高。为了明确在A、D和AD基因组中的可转移性,依据25条序列共设计25对EST-SSR引物,其中22对引物扩增出清晰可辨的DNA条带,产生92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64个多态性片段。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49~0.91之间,平均为0.81。6对引物在BC1种间作图群体[(鄂棉22×Pima3-79)×鄂棉22]中表现多态性,产生7个多态性位点,其中5个为共显性,2个为显性。除HAU230b标记在BC1分离群体中不符合孟德尔式分离比例,其余引物表现正常分离。6个位点被整合到陆地棉和海岛棉种间BC1遗传连锁图谱上的6条染色体:有4个位于A亚基因组的4条染色体上(Chr.6、10、11和12),2个位于D亚基因组的2条染色体(Chr.19和20)。
关键词: 草棉 表达序列标签 简单序列重复 多态性信息含量 遗传作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新疆分离株E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PCR方法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新疆石河子分离株、玛纳斯不同年份两个分离株扩增获得的3株BVDV的E2基因序列,分别命名Shihezi148、Manasi和MNS2(GenBank登录号:EU159699、EU159703和EU16993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株E2基因长度分别为1121bp、1122bp和1122bp,分别编码373、374和374个氨基酸残基。核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3株病毒均属于BVDV基因1型(BVDV-1),Shihezi 148株与澳大利亚Bega株亲缘关系最近,同处于BVDV-1c基因亚型群,其E2氨基酸同源性为90.11%。Manasi株和MNS2株E2基因核酸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别,它们与Changchun 184和匈牙利VEDEVAC株亲缘关系最近,位于BVDV-1b基因亚型群。Manasi和MNS2株与Changchun 184株E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8.66%和98.9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石河子株E2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PCR方法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新疆石河子分离株中扩增了E2基因,命名Shihezi 148(GenBank登录号:EU159699),扩增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hihezi 148 E2基因长度为1121 bp,编码373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表明,Shihezi 148与澳大利亚Bega株E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8.32%,与中国changchun 184株的同源性为74.42%;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去除C端跨膜区的截短E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ProEX HTa-E2和包括信号肽和全长E2蛋白的真核重组质粒pVAX1-E2。经过PCR、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pProEX HTa-E2和pVAX1-E2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